【共富行·新征程上同奋斗】走基层蹲点“金银岛”:老村里的“新”图景 东剑村的振兴故事
信息来源: 岱山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日期: 2024- 08- 09 17: 35 浏览次数:

  与小长涂山隔港相望,大长涂岛北濒岱衢洋,南临黄大洋,呈东西走向,连绵的丘陵起起伏伏,全岛狭长且多山林。东剑村就坐落在大长涂岛的东部,略显隐秘,且多以留守老人为主。近几年,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发展绿色产业、完善社会保障,这个古朴的村落正描绘着一幅发展振兴的新图景。

  从竹屿客运中心出发,约40分钟的船程,再驱车驶过蜿蜒的山道,记者来到了东剑村。阳光照射下,一座座古朴的老房子错落有致。而村委旁,正在修缮的双层新楼房在青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亮眼。

  今年31岁的叶天宇,是东剑村的党总支副书记,亦是土生土长的村里人。他告诉记者,这处房子已闲置了近30年,之前破败不堪,被列入D级危房。去年,长涂镇民生议事堂专门召开了“推进闲置公房改造利用 助力小岛共富发展”专题协商会,并达成共识。

  蹲点过程中,记者真切感受到,作为一个老龄空心村,东剑村的新,不仅仅是房子的新。站在村里的海塘上,一块块光伏板连成一片,似一层薄雾笼罩在海面上。曾经单调的滩涂,如今变成靓丽的海上风景。

  2022年,“华润电力”瞅准了东剑村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在村里探索一海两用“渔光互补”绿色经济模式。该模式在不改变地表形态、不影响地面原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渔、光互补优势,让渔业养殖与新能源产业同步发展。

  据华润电力岱山双剑涂二期渔光互补项目总指挥雷孝毅介绍,该项目自去年6月份并网以来,累计发电超一亿度,相当于节约标煤约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8万余吨。“科技含量蛮高的。”叶天宇告诉记者,“项目的落地给村里带来了每年150万元左右的集体经济收入。村民们纷纷把自家闲置的房屋出租,也多了一份生活来源。”

  跟随着项目从宁波来到东剑村的殷根全,租下了村里闲置多年的老屋,在修缮改造后,他成了新居民,有了新生活。“来了东剑村3个多月了,这里治安好,环境适宜,最关键的是工作开展得相当顺利。”休息间隙,殷根全正了正戴的安全帽。村民王伟凯则从农民变身成为了光伏产业工人,每天按时上下班,每月都有固定工资收入,他说:“在自家门口就有事可做,很满足。”

  变的是居住环境,是身份,更是群众的生活。记者蹲点当天巧遇“海上乌兰牧骑”公共文化志愿服务队走进东剑村,为村民送来“文化大餐”。村民郑阿婆摇着手中的蒲扇,和姐妹们早早地来到村文化礼堂,等待好戏开场。郑阿婆说:“这两年,村里的文娱活动丰富了不少,经常有志愿者、演出团队给大家送服务、送演出,这其中离不开‘书记’牵线。”

  郑阿婆口中的“书记”就是曾国良。他1988年毕业后,工作的第一站就是当时的东剑乡。前年,他成为了东剑村“第一书记”。“村里老年人较多,我们发挥政协委员特长,为大家提供文化、医疗服务。”曾国良说,“看到老人们脸上露出的笑容,就觉得一切都很值。”

  这几年,东剑村还积极探索党建加强村、加富民的发展模式,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提升建设。目前,村里养老院、村级卫生室、菜篮子、物流驿站等场所一应俱全,村民们足不出村就可以就医、购物,幸福指数更是直线上升。

  记者手记:土地古老,村庄焕新。今日之东剑,留下的虽然多是一批年迈的老人,但迎着政策的春风,随着项目的落地,这个村满山的绿,满目的生机。记者在这里认识了90后的村委班子成员,回到娘家的菜篮子管理者、跟随项目来村里的新居民,还有连连称好的百姓们。大家说好,那是真的好!希望岱山的每一座悬水小岛,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