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富路上,不少一米,不落一人。和很多海岛偏远村子一样,衢山镇石子门村也是名副其实的“老人村”,如何让每一位老人享受幸福晚年生活,绘就共富路上的“夕阳红”美景,成了村里的头等大事。近日,记者走进石子门村,近距离感受村里的又一件幸福事。

石子门村位于衢山镇最北端,三面临海,房屋沿山而筑,道路起伏曲折。当天上午9时,工程车辆的轰鸣声,打破了这座偏远村子的宁静。在村书记洪妙英的陪同下,沿着蜿蜒起伏的村道,记者来到了该村南岙道路拓宽工程的现场。此时,挖掘机正在清理路边的碎石杂草,路面依稀可见拓宽改造的痕迹。

“以前路面非常窄,最宽处也就3米。一辆车经过时,迎面而来的车就开不过来了。按照群众需求,通过一事一议项目,实施路面加宽工程。”提及这条拓宽道路,村书记洪妙英便滔滔不绝起来,“我们根据路面情况,加宽了1.5米、1.2米不等。”

南岙道路连接着两个岙口,作为进出村的通道,拓宽后可容两车并行,摆脱了先前“调头难”的窘境。道路周边住着六七十户村民,宽的不仅是路,还有村民的心。今年78岁的盛水球阿婆一见洪妙英,就打听起路何时修好。对这条拓宽道路,她期待已久:“我年纪大了,道路拓宽后,走路会更舒服,尤其是来往田间路,更舒坦了。”
这两年,村里让盛阿婆欢喜的不只是这条路。盛阿婆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需要经常测量血压,部分治疗老年疾病的药物更是不可或缺。当天,盛阿婆就前往村口的卫生室测量血压。

沿着陡峭的下坡路,盛阿婆扶着路旁扶手,步稳心安。因为村道陡峭,前几年村里给每一条路都装上了扶手。“小路栏杆都安装好了,实实在在守护了老年人的出行安全。”行走中,记者还看到路旁的边坡进行了硬化工作,既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也美化了村里的环境。如今,老年人走得更安心,住得也更放心。

没几分钟的脚程,就到了村里的卫生室。石子门村卫生室于2021年开始运行,共62平方米,配有医护人员2名,设有观察室、治疗室等,日常所需药品齐全。村卫生室开设后,老人们再也不用坐车去镇里买药了。“高血压药丸、糖尿病药丸等,村里都可以配齐。”盛阿婆对如今村里的就医环境,十分满意。配完药后,医生又细致地为盛阿婆量起血压,并提醒老人按需用药。

而另一旁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正在为村里老人准备当天的午餐。炒菜、盛饭、装盒,一切准备就绪。早上10时,记者跟随工作人员一同送餐,约摸10多分钟,抵达了最远的一户老人家中。92岁的洪志利阿伯耐心等待着午饭的送达。一打开饭盒,饭菜香味扑鼻,洪阿伯吃着热气腾腾的午餐,一个劲儿地夸赞道:“味道真好。”
医、食、住、行、娱……石子门村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呵护着老人们的幸福晚年,描绘着共富路上“夕阳红”。洪妙英说:“村理发店重新装修过,卫生室也已建造好,居家养老配送餐也拥有,咱们老年人的基础性服务越来越完善。近几年,村基础设施越来越健全。”

傍晚,落日余晖美不胜收,夕阳下的石子门村泛着金黄色的光芒,盛阿婆和老伴,吹着海风,吃着晚饭。在这座偏远村子里,海风中的晚年没有被遗忘,共富路上的“夕阳红”美丽祥和。
记者手记:第一次来到石子门村,这里的老人淳朴热情,他们会在看到我们这些“陌生人”时,微笑着打招呼;会主动分享刚做好的青团;看到满头大汗的我们,会立马递上矿泉水。交谈时,他们洋溢着笑脸,他们渴望着,获得着,同时也幸福着。石子门村这个大家庭,尽己所能,用心呵护村里的每一位老人,畅通老年服务“最后一公里”,诠释了“‘共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