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县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21号建议的复函
信息来源: 县人力社保局 发布日期: 2024- 07- 09 14: 40 浏览次数:

刘海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解决民营企业专业维运技术人员招工难的建议》已收悉。根据我县实际,结合县教育局、县经信局、县应急局等协办单位意见,现将建议中涉及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县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积极引导鼓励企业职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搭建职业技能培训平台,不断壮大技术工人队伍,进一步解决企业用工需求。

一、大力推进社会化培训

充分发挥各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成校、职业学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23年至今累计开展各类培训15000余人次。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充分利用岱山县公共教育培训服务中心的场地、设施设备、师资力量等,开展包括企业职工、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失业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在内的技能提升培训、岗前培训、创业培训等。2023年9月岱山职业技术学校获得安全培训资质,11月岱山公共教育培训服务中心特种作业考试点通过省级验收并运行。今年以来已在公共教育培训服务中心完了焊接与热切割初训、复审, 高(低)压电工初训、复审,安全员等培训,培训人次1300余人。    二、创新培训模式,提升培训实效

积极探索将行业部门从业资格证培训与国家技能等级培训合二为一、同步推进的新模式,实现一次培训发放两本证书,推动行业技能人才共育、共评、共享。目前已完成首期焊工初级工证书与应急管理焊接和热切割上岗证培训考证互通。积极探索“互联网+”培训新形式,2023年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专项培训,全部课程采用线上点播授课形式,累计培训600余人。2024年开展数字高技能人才培育行动,开展化工总控工、制图员培训,采取线上+线上培训形式,累计培训112人次。

三、大力开展“名师带徒”

依托全国劳模黄宽平(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为平台,以各层级劳模工匠、技能大师、技术能手为主体,近三年364对名师结对带徒,发挥工匠技能人才传帮带作用,助力石油化工、船舶制造、化纤生产、汽车配件等行业领域关键技术工艺传承,并对40位“名师带徒”活动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导师进行表彰。

下一步,我们将以推进“特色化、差异化、实效化”为基本路径,坚持系统方法、全局思维,“软”“硬”结合,聚焦聚力本县人才谱系丰富多彩,做好我县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一)大力实施“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

聚焦绿色石化、船舶修造、旅游服务、健康养老等关键产业,聚焦企业职工等重点群体,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创新培训方式,充分利用门户网站、移动 APP、微信小程序等多种渠道,扩大线上专业技能培训的覆盖面。深入开展岗位练兵比武活动。将技能竞赛作为技能人才选拔的重要途径,通过竞赛挖掘一批优秀高技能人才。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继续深入实施“名师带徒”活动,鼓励师徒共同或徒弟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改造、技术攻关,并提供资金奖励。

(二)打造“一核多翼”技能人才培育平台

围绕我县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要求,全面落实“1+4+N”市域公共服务体系和“一岛一功能”布局,整合“政校企”多方资源,全力建设岱山县公共教育培训服务中心,为企业职工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特种作业操作培训、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作业人员培训、农民职业培训、船员安全技能和岗位适任证书等各类培训服务。同时依托技能培训机构、零工市场(零工超市、零工驿站)、共富工坊等服务平台,组网构建“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

(三)营造良好氛围 加大技能人才培育

开展主体宣传活动,大力弘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严谨”的工匠精神和力量,激励广大职工以弘扬工匠精神、争当工匠为动力,振奋精神,创业创新。鼓励引导企业以岗位聘用、项目合作等方式柔性引进紧缺急需的高技能人才。积极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良好氛围,提高技能人才政治、经济等待遇。鼓励企业创新建立员工激励体系,完善员工晋升体系,在广大企业职工中形成一种人人要求提升、人人要求进步的工作氛围,让工匠精神在职工、企业、社会上广泛传播。

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汤铁英,联系电话:13906802796)





岱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