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县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学有优教专项实施方案(2023—2027年)
信息来源: 县教育局 发布日期: 2023- 10- 09 14: 30 浏览次数:

为全力打造“学在岱山”教育品质,加快推进新时代岱山教育高质量发展,根据《舟山市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学有优教专项实施方案(2023—2027年)》《岱山县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结合实际,制定我县“学有优教”专项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实现全域教育现代化为总目标,实现基础教育高水平均衡优质、职业教育高层次贯通融合、普惠性人力资本全面提升,全面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校校优学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为岱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海岛样板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目标

到2027年,教育高质量优质均衡发展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涌现出一批具有海岛特色的教育成果。

——学前教育优质普惠。持续扩大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75%,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96%,通过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省级评估。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巩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先行创建县成果,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教共体建设实现共享学校全覆盖。

——高中教育优质多样。实施“县中崛起”行动,深度推进岱山中学和镇海中学教育帮扶合作,做精东沙中学艺术特色教育,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高质量发展。

——职业教育高层次贯通融合。深化产教融合,建好工程师(工匠)学院和公共实训基地平台,建成市级职业教育集团(产教联盟)1个,特色产业学院1所,完成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个。推进中高职区域一体化省级试点工作,拓展职业教育升学通道,长学制技术技能人才招生占中职招生比例达到60%。

——终身教育高品质普惠共享。加强终身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建构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新模式,推动劳动年龄人口学历、技能双提升和老年人精神文化富足,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


“学有优教”五年目标

序号

指标

2022年

预测值

2023年

目标值

2024年

目标值

2025年

目标值

2026年

目标值

2027年

目标值

1

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

95.82

96

96

96

96

96

2

优质幼儿园(一、二级)在园幼儿占比(%)

82.20

82.50

83

84

85

85

3

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

72

73

73

74

74

75

4

通过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省级评估率(%)

/

100

/

/

/

/

5

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比例(%)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6

通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省级评估率(%)

100

/

/

/

/

/

7

儿童平均预期受教育年限(年)

15.35

15.35

15.40

15.50

15.55

15.60

8

长学制技术技能人才招生占中职招生比例(%)

50

53

53

55

57

60

9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

67.5

68.8

70.0

71.0

72.0

10

新增初高中学历层次社会人员(人/年)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11

新增大专及以上学历层次社会人员(人/年)

/

90

90

90

90

90

12

面向社会人员职业培训规模(人次/年)

800

>800

>800

>800

>800

>800

13

乡镇(街道)老年学校覆盖率(%)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4

村(社区)老年学堂覆盖率(%)

3.4

22

32

40

45

52

三、重点任务

(一)扩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面。

1.全面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实施学前教育发展第四轮行动计划,持续推进幼儿园改薄扩容和提等升级,全面建成更加优质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通过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评估。到2027年,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75%,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96%。(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县财政局、县普及普惠创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列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健全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落实学前教育生均经费标准和公办幼儿园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出台公办幼儿园劳动合同制教师增资方案,推动解决非编专任教师收入问题。建立完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公办幼儿园保教费占保教成本的比例不高于40%。(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发展改革局、县教育局)

3.推动育人水平提质升级。大力推进城乡学前教育共同体建设,促进乡村海岛幼儿园办园水平提升,实现县域内城乡学前教育共同体建设全覆盖。深化学前教育招生机制,实现幼儿园招生“服务区”全覆盖,基本形成15分钟公共服务圈。深入开展省安吉游戏实践区探索研究,强化实践园培育推广。全面推进幼小科学衔接,加强衔接课程规划与实施,实现“幼小衔接”结对全覆盖。实施“托幼一体扩面”工程,确保农村幼儿园托育服务实现全覆盖,城区公办幼儿园提供托位160个。到2027年,优质幼儿园(一、二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5%(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县财政局)

(二)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4.巩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县创建成果。提高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水平,加强标准化学校和现代化学校建设。深化岱山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办学管理和资源配置,全面提升竹屿校区和双峰校区办学品质。实施义务教育学生正脊筛查行动。完善随迁子女积分量化体系,确保每年符合条件的义务教育段随迁子女100%入学,就读公办学校达到100%。(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县委政法委、县发改局、县财政局)

5.深化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高质量推进“小而优”学校建设,通过实施双导师制、建设新型学习空间、建立“联盟+教共体”的校际协同发展机制。全面推进县域融合性教共体和跨地区教共体建设,实现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共享。到2027年,所有小规模学校均建成市级“小而优”优秀学校,实现共享学校全覆盖。(责任单位:县教育局)

6.实施“双减”深化行动。深化义务教育“双减”集成改革,持续推进作业管理、课堂教学和学业评价改革,加强“一校一品”课程升级,培育课后服务精品课程,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大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力度,营造良好教育生态。(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县“双减”工作专班)

7.推进特殊教育融合发展。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少年儿童送教上门服务人数占比控制在10%以内,高质量普及残疾儿童15年基础教育接受,确保15年教育比例达到100%。力争到2027年创建市级示范性资源教室或送教上门服务工作示范点7个。(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县残联)

(三)推进普通高中教育优质多样。

8.实施“县中崛起”行动计划。制定并实施县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岱山中学与镇海中学教育帮扶合作,建立高端学生委托培养模式,组建班级及教师团队进镇海中学跟班跟学,提升县中办学质量。实施县中校长素质提升计划,加强县中教师队伍建设,赋予县中副高级及以下教师职称自主评聘权,提升县中教师岗位吸引力。(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县人社局)

9.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发展。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动新课程四类样本建设,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指导,探索高中阶段普职融合教育。加强学生个体研究,助推学生多元发展,拓展升学渠道。探索实施初高中学优生一体化培养计划,加强学优生培育,探索跨学段合作培养长效机制。(责任单位:县教育局)

(四)深化职业教育高层次贯通融合。

10.畅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渠道。加强与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探索职教园区中高职融合发展模式,推进区域一体化省级试点工作。到2027年,长学制技术技能人才招生占中职招生比例达到60%。(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县人社局)

11.实施产教融合。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围绕岱山县石化新材料、临港装备制造、汽船配等重点领域,开展订单式培训、实训,深化校企合作。加快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加大订单班办班力度,深化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合作,推进2+1订单培养,面向社会开设短期培训班,强化育训结合,增强企业员工转岗适岗能力。到2027年,职业院校专业与主导产业吻合率达到88.9%,建成市级职业教育集团(产教联盟)1个,特色产业学院1所,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个。(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县人社局)

(五)促进终身教育提质共享

12.实施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行动。提升浙江开放大学岱山学院办学水平,依托三级社区教育机构纵向联动和职业院校等横向协同,加强未来社区教育场景建设,着力构建更加完善、更高水平的终身教育服务体系。持续开展社会人员学历提升行动,通过“学历+技能”培训,帮助低学历社会人员提升1—2 个学历层次,增强就业能力。(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县人社局)

13.助推学习型社会建设。推进老年教育资源整合共享,确保乡镇老年大学 ( 学堂 ) 建成率达到100%。持续实施“老年人智能技术 日常应用普及行动”,常态化确保每年40%以上的老年人接受老年教育,着力建构老年开放教育岱山样态。(责任单位:县教育局)

(六)推进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14.加强教师专业发展。严格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制定教师职业行为负面清单,对问题严重的教师实行教育全行业禁入制度。扎实推进“三名两新一中坚”三年行动计划和“蓬莱强师计划”,分类分层实施精准培养,打造一批专家型校长和业务精湛、管理能力强的名师名班主任。充分利用浙石化岱山教育基金和人才经费,加大人才引培力度,通过实施定向委培、“银龄讲学”支援、柔性引进等方法,引进一批优秀教师。到2027年,力争培育15名市级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县委人才办、县财政局、县人社局)

15.深化教师管理创新。深化“县管校聘”改革,建立完善教师教学工作量、教育教学业绩评价管理体系,以师德、工作量和实绩为核心,系统重构中小学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任、绩效奖励分配制度。加大岛际教师城乡交流力度,通过岗位聘任和职称评审上的倾斜,均衡师资配置。建立教师收入和绩效联动机制,严格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政策规定,积极推动教师工资待遇保障长效机制建设。(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县委编办、县财政局、县人社局)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协同联动发展。建立由县教育局牵头,协同县委编办、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等部门协同推进机制。实施清单化、责任化推进机制,制定年度任务清单,按季度分解重点任务,责任落实到科室。

(二)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加强定期监测评估,建立季度调度机制,及时跟踪督导重点任务推进情况,运用教育发展考核机制推动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见效。

(三)营造和谐共生的发展氛围。加强教育正面宣传,坚持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大力宣传推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典型举措与先进经验,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共同支持岱山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