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县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第68号提案的复函
信息来源: 县住建局 发布日期: 2022- 08- 03 15: 38 浏览次数:

王宿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高城区道路通行效率的建议》收悉。根据我县实际情况,结合县公安局、县交通局和县资规局协办单位意见,并与您面商的意见,现将提案中涉及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是科学治堵,优化交通组织。持续推进《岱山县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工作实施方案》,针对城区早晚高峰堵车问题,通过科学设置隔离、合理渠化路口、优化信号灯配时,减少车辆等候放行时间等一系列措施,避免主次干道交通矛盾冲突。同时,强化辖区交通堵点排查力度,找出拥堵根源, 按照“一点一方案”施策治理。重点对高亭城区的环城北路、长河路、康嘉路、人民路等路段进行针对性疏堵治理,缓解县城老区交通拥堵,为群众营造良好的交通出行环境。指导业主委员会根据兰秀大道现状,调整“小门”方位。目前海德花园、华枫花园已根据实际情况完成“小门”方位调整,大大缓解兰秀大道交通拥堵。加强城区慢性系统规划,优化市民“绿色出行”通道;试行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节假日开放,缓解城区停车难问题;增设共享单车数量和点位,提高市民骑车出行便捷度。

二是加强整治,严格刚性执法。全面启用 121 套不礼让斑马线抓拍系统,单行道 9 条,电子警察 15 处,自动违停抓拍点位 54 处,精准打击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同时,结合辖区各条道路流量特点,合理部署警力,通过定点查控与流 动巡查相结合、网上监控和网下巡逻相结合、白天巡查与夜间整治相结合,切实加大对违法停车、逆向、闯禁令的处罚力度,特别是加大对 0.75 吨以上货车、工程运输车不按规定时间、路线通行的整治。进一步加强机动处置力量建设,健全“三色”应急预案,实现一景区一方案、一路口一方案、一路段一方案。

三是数字赋能,提升智治水平。积极推进智慧停车项目,实施城区停车场、路侧停车位智慧化改造工程,通过建设视频停车管理系统、区间停车管理系统、停车场出入口收费系统、智慧停车辅助系统等,大力提升城区停车资源和管理效率。2022年1月至今,已完成新建改建停车场库10个,新增停车位468个;完成改造衢山大道人行道停车位,涉及3个路段(132个车位);路侧停车涉及9个路段(约150个车位)正在改造中,均实现无感停车和无感支付,有效缓解了城区停车难问题。持续深化双峰新城试点智慧交通方案,规划智能信号灯系统,具备车辆感应、故障应急能力,实现区域交叉口绿波协调控制;规划智慧公交系统,设置智慧公交站、智慧公交首末站/充电站等,实现公交信息实时发布,车辆停放、保养和充电一站完成。

四是评估城区现状建设,优化控规编制。县资规局近年来对城区现状建设及上版控规进行了评估,在城市布局方面主城区主要存在的问题为“街道级、基层社区级”设施配置水平较低,单元设施布局不均衡,主要集中于老城,竹屿、浪激渚片区覆盖不足等。针对以上问题,重新编制调整了控规,充分考虑公共设施的服务半径,按照“城市、街道、基层社区”三级进行布局,街道级设施避免跨单元服务,居住组团配套社区级服务设施,调整后将对城区交通改善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委员提出了“将部分学校、医院、机关企事业单位搬出主城区”的建议,随着双峰新城的发展建设,县第一人民医院、实验学校、体育中心等一批县级公共服务设施即将落户双峰,对缓解老城压力带来了一定的帮助。

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岱山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2年7月15日

附件:提案内容

关于提高城区道路通行效率的建议

当前,由于“小门管控”的需要和大桥时代的来临,岱山城区变得越来越拥堵。“治堵”不仅是城市管理者的必答题,更是精细化管理水平的体现。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错峰错向出行。错峰出行。适时引导机关企事业、学校等单位人员错峰上下班,以缓解高峰时段和重点路段集中出行而引发的拥堵。错向出行。由于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需要,居民小区大多只保留一个“小门”,但是“小门”设置的不合理进一步加剧了拥堵现象。比如,兰秀大道两侧6个居民小区中的5个将“小门”出口放在了兰秀大道上,高峰时段人机汇流,尤为拥挤、混乱。建议调整“小门”设置,错向出行,高峰时段施行人机分流,减少安全隐患。

二、施行“一点一策”。针对重点拥堵区域,逐一分析、综合施策、精准破解。比如,学校周边区域造成拥堵的要素是接送人流,商圈周边区域造成拥堵的要素是消费人流,建议在控量、引流、配套等方面下更多功夫。

三、提升智治水平。充分发挥城市大脑作用,进一步提高数字化管理能力。搭建数学模型。实时采集道路长度、车道数、车辆数等数据,客观呈现交通动态,便于科学“治堵”。优化交通信号灯管理。特别是在人流、车流量大的十字路口,优化左转和直行交通信号灯管理,兼顾通行效率和交通安全。做好交通信号灯的“串联”,提升整体道路通行能力。提升机动疏导能力。进一步加强机动处置力量建设,在主干道施工、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下,提前预警、快速响应、有力处置。探索“潮汐车道”。结合大数据,精准分析车流数据,在城区主要路段探索设立“潮汐车道”,改善交通状况。

四、增加停车设施。新建停车设施。在新天地、兰秀大道、蓬莱阁等周边增配停车位,用以缓解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分时车位共享。充分挖掘夜间黄金时段、节假日、旅游旺季主城区机关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潜力,在保证单位需求的前提下共享车位,将数据实时导入到智慧停车系统,并实现智能引导。

五、强化监管力度。一方面,加大对高峰时段、重点路段随意停车、加塞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执法力度,特别是加强对出租车的监管,杜绝乱停车、乱拉客等现象。另一方面,建议在主干道两侧合理施划机动车临时停靠点,引导驾驶员规范停车。

六、调整城市布局。从长期来看,建议科学调整城市建设规划,将部分学校、医院、机关企事业单位搬出主城区,分散布局,实现城市功能的非集中分布,构筑新型交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