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县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第23号提案的复函
信息来源: 县府办 发布日期: 2022- 08- 23 11: 04 浏览次数:

夏圆圆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深挖高校资源,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收悉,现将提案中涉及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近年来,岱山县紧紧围绕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传统特色产业发展水平,构筑科技合作平台,充分发挥高校院所在高端人才与科技服务方面的聚集优势,加强与科研院所之间的联系交流,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快企业研发和成果转化,在院地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搭建高效合作平台 链接院企融合发展

积极主动对接发达地区和高等院校,探索构建“政府搭平台、高校出资源、企业为主体”的政产学研合作模式,努力实现三方共赢发展。引导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求,积极寻求在匹配领域内最好、最优的高校院所联合共建各类科技研发平台、联合攻关。一是加快建设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岱山新材料研究和试验基地。依托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打造以科研及成果转化为核心、研发服务为支撑的新兴高能级平台。32人的科研团队(其中博士8人)将陆续入驻基地。二是加快推进汽船配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集中整合科研设备40多台套,价值1000余万元,引进浙江海洋大学、宁波大学、温州大学等6家高校院所及20余家专业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产品检验检测、设计开发等科技服务。三是加快推进企业研发载体建设。推动清华大学与浙石化共建绿色石化技术创新中心岱山基地,4个项目即将签订技术合同。赴浙江工业大学开展对接交流,以创新平台共建等合作方式,建立高校科技资源,产业资源和人才资源凝聚机制。浙江友联与招商局邮轮研究院共建市级研发中心,目前正在开展“海工平台改风电安装装备技术研究”,将实现国内首个海工平台改风电的改装应用。

二、深入推进校地合作 推动创新成果转化

依托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岱山新材料研究和试验基地、汽船配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立高校与企业之间科研协作的信息共享和成果转化平台,为企业开展科技合作牵线搭桥。一是组织开展“专利导航培训”、“专家企业行”等专题活动。加强企业与高校院所对接交流,促进项目合作与高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截至目前,开展对接交流活动10次,服务解决技术、金融等方面问题10项以上,促成惠生海工与上海交通大学实施的“浮式半潜海上风电平台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列入市产业“卡脖子”技术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二是加强关键技术需求梳理。紧扣海洋智能制造、碳达峰碳中和、新材料等重点领域,落实倒逼、引领、替代、转化“四张清单”双月排摸机制,全面梳理形成我县产业关键技术的攻关需求清单5项。三是加强项目联合攻关。率先出台“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管理办法,每年不定期以竞争性分配方式遴选若干个重大产业项目加以重点扶持。金鑫海绵联合航天九院的“梭子蟹笼渔船自动化捕捞装备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可实现单船减员6人以上,大大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恒泰漆业与海洋开发研究院合作开展“无锡自抛光防污漆研究”等,新产品开发实现较大突破。

三、发挥政策引导作用 激励企业创新发展

不断完善政策体系,打造富有含金量的科技创新政策包,营造良好政策环境,促进企业科技产出。一是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对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的技术开发和转让项目,项目完成并通过评审后,每项最高补助30万元。鼓励企业与在读研究生团队(大学生实践基地)进行产学研合作,对合作项目费用进行全额补助,单个项目最高补助30万元。二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落地。依托绿色石化技术创新中心、新材料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不定期发布科技成果目录,推动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支持企业开展前沿技术的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对于产业化的项目,在设备购置、研发投入等方面给予支持。三是引进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实施人才引进工程,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岱山就业,引导复合型人才携技术、资金或项目到我县创新创业。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和订单式培训,发布岱山县职业技能订单式培训目录清单,截至目前,高技能人才培养1099人次,职业技能培训9160人次。

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岱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