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费警示“织纹螺勿食”
织纹螺
织纹螺俗称海丝螺、加锥螺、麦螺、白螺等,其所含的毒素的主要成分是河豚毒素及其衍生物。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织纹螺的外形特征为尾部较尖、细长,长度约为1厘米,宽度约为0.5厘米,约指甲盖大小。另外,其壳面常具有1到3条紫褐色或红黄色螺带,表面图案看起来就像织布,螺口处呈白色。每年4—9月是织纹螺旺汛期同时也是织纹螺毒性最强的时候。
织纹螺的毒性
毒性较强的织纹螺,每克螺肉的毒力可以达到上百个鼠单位,也就是说,成年人约食用10g这样的螺肉就会出现一般的中毒症状,约食用50g至100g就能引起死亡。
引起织纹螺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其含有的河豚毒素,河豚毒素是一种剧毒物质。该毒素对热稳定,煮沸、盐腌、日晒等均不能将其破坏,对食用织纹螺引起的中毒,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解毒药物。
所以,靠家庭加热烹调不但不会起到“去毒”的作用,反而还会增加中毒的风险。
如果误食织纹螺会有哪些症状?
如果误食织纹螺后发生中毒,早期的表征是舌头、口唇以及指尖发麻、眼睑下垂,接下来很快会出现恶心呕吐、胃部不适、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更严重者会出现言语不清、瘫痪、声嘶、呼吸困难、神志不清、窒息甚至死亡(呼吸和循环系统衰竭)。所以吃了螺类之后,一旦发生中毒现象,请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为了避免中毒事件再次发生
现提醒广大消费者
一、任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
二、广大群众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购买和食用织纹螺。误食织纹螺后,如发生口唇麻木等类似神经系统中毒症状的,应当立即到医院就诊。
三、消费者若发现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的,应当及时向当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