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113309210026412749/2022-87615 | 生成日期 | 2022-12-20 |
发布机构 | 县经信局 | 文号 | |
组配分类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 | 主题分类 |
姜浩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解困舟山修造船行业的建议》收悉。根据我县实际情况,结合县发改局、县科技局、县财政局等协办单位意见,并与您面商的意见,现将提案中涉及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船舶海工制造产业作为我县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在全县国民经济中占有举重轻重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自2019年始,我县船舶工业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在全行业共同努力下,我县船舶工业稳中有进,船型结构升级优化,企业效益企稳回升,船舶企业重组稳步推进,修船行业盈利水平明显提高。近年来,叠加IMO限硫令生效和压载水公约,新规有序运行后,船东观望情绪将逐步缓解,我县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制定出台一系列帮扶船企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和措施,鼓励企业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
一、培育修造船龙头企业
在培育修造船龙头企业方面,出台岱政办发〔2021〕14号文件,确定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8家工业企业为2021年度岱山县工业行业龙头企业,其中常石集团(舟山)造船有限公司和浙江友联修造船有限公司榜上有名,推动了此类龙头企业稳步发展。积极开工建造江海直达散货船,和泰船舶建成全国首制1.4万吨级江海直达散货船,近日又一艘1.4万吨江海直达散货船在岱山正式开工。同时,因船舶企业均为C类,目前正在协调,争取把船舶企业进行单独评价。鼓励企业实施兼并重组,鼓励行业龙头企业间的强强联合,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对中小企业以及落后企业、经营困难企业的兼并重组,鼓励高成长性企业对资源闲置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对企业兼并重组涉及的资产评估增值、债务重组收益等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税收优惠。鼓励县内外社会资本通过拍卖、债改股、兼并等方式接盘“僵尸企业”。
二、发展海工装备制造业
在发展海工装备制造业方面,推动惠生海工转型升级,围绕“可再生能源+储能+联合制氢+碳汇”路线,依托沿海区位优势,引进先进装备智能制造产业链,助力舟山向海图强,打造海上风电清洁能源装备全产业链。惠生拟与三峡集团、上海电气、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等龙头企业强强联合,牵头打造“深远海海上风电海洋工程基地及海上风电运维基地、深远海海上风电漂浮式母港”(简称“两基地、一母港”),推进规模化深远海漂浮式、海上风电+PEM就地制氢,实现PEM绿氢市场化,最终达成海上风电和绿色氢能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打造在长三角区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深远海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基地和深远海绿色氢能示范基地。项目共计划投资51.6亿元(其中一期包括主机智能制造、配套厂房等项目,共投资4.5亿元;二期项目包括驱动链制造(齿轮箱、发电机)、码头建设等项目,共计划投资18.7亿元;三期项目包括深远海制氢、漂浮式样机、深远海配套工程等项目,共计划投资28.4亿元。)目前一期项目主机制造、厂房配套等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同时对精言、众翔、大航、中交三航和中岛建设等风电企业进行政策指导和解读,并使一部分船舶产业工人进入到海工企业。
三、制订产业政策的配套措施
2022年出台《关于惠企助企工业稳增长的若干意见(试行)》岱政办发〔2022〕27 号等文件,明确推动船舶与海工装备、汽配、新能源、水产、电机等制造业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技术先进、环境友好,基本建成国内领先的制造业基地。为正确理解国家对船舶过剩产能的产业政策方面,组建由相关部门业务骨干参加的联络办公室,并建立部门联络员制度,地点放在船舶协会内,每季度召开不少于一次的难题和问题会议,解决船舶企业梳理出的难题和问题,按政策指明解决方向,并技术性指导相关企业如何去解决。加大制造业扶持力度,每年安排不少于3500万元县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政策补助和奖励,支持包括船舶产业在内的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深入做好相关船舶项目立项审批工作
针对船舶海工项目是过剩产能,不予立项,不予备案的问题,在不增加产能的基础上,我县积极调整优化现有存量,在政策层面进行协调,推动船舶海工产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至今,我县共完成11个船舶产业相关项目的备案立项工作。其中,惠生共有3个项目完成备案立项,另有1个项目正在办理核准立项。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县将持续做强船舶与临港装备产业,推动船舶修造、海工等临港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方向转变,支持常石集团、浙江友联等企业发展豪华邮轮及其他高附加值船舶,加快金海智造战略重组,打造国内外知名的船舶修造基地、豪华邮轮修改造基地;推动惠生海工拓展发展大型海工装备业务,打造国内重要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
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岱山县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2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