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11330921002641098C/2022-85732 | 生成日期 | 2022-10-14 |
发布机构 |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文号 | |
组配分类 | 人大建议办理结果 | 主题分类 |
武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岱山县旅游区域滩涂治理的建议》收悉。根据我县实际情况,结合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县海洋与渔业局协办单位意见,并与你们面商的意见,现将建议中涉及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我县地处钱塘江口、杭州湾的东部,又是长江,甬江的入海口,来自大陆大量的泥沙流入,致使我县近岸海域水质浑浊,由于泥沙沉淀,沿海形成了丰富的滩涂资源,并衍生了大量的海洋底栖生物资源,也成为了水禽喜爱的觅食和休憩的栖息地,属于国家重要保护的海洋湿地资源。如欲打造清水湖,势必将通过围海形式将部分海域圈围,可能还有开挖滩涂的行为,但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国发〔2018〕24号)规定,除国家战略项目外一律禁止围填海,而且《通知》还明确要求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积极推进“蓝色海湾”、“南红北柳”、“生态岛礁”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建设,通过退围还海、退养还滩、退耕还湿等方式,逐步修复已被破坏的滨海湿地。近年来中央环保督察、国家海洋督察、长江经济带督察等,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情况作为重点督察内容。如宁波慈溪市某光伏项目和象山县某村围塘养殖项目,因分别占用滩涂湿地194.8公顷和8.5公顷,被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列入对浙江省开展的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问题清单。因此,基于现有的客观条件及国家对围填海的管控要求,打造清水湖基本不可行。
二、多年来,我县各有关部门推进沿海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县海洋与渔业部门以美丽海湾建设为抓手,认真抓好涉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深入打好海洋污染防治攻坚战,通过渔港、码头、滩涂综合治理新方法,全面加大了对我县水域的治理力度,2021年度共清理滩涂地笼网357顶,滩涂串网234顶,为改善滩涂生态环境,切实保护滩涂野生生物资源取得较好成果。县自然资源部门根据《浙江省海岸线整治修复三年行动方案》,于2018年-2020年分别在岱山岛西北侧及料勺咀岛、岱西镇水白峧村北侧至岱西镇青黑村西北侧、东沙海塘至东沙群众渔港南侧段,通过生态复绿建设、岸滩和海上垃圾收集和清理、受损基岩理坡修复、沿岸部分人工构筑物整治、潜堤拆除等方式,开展了生态岸线整治修复工程,累计整治修复岸线长度8.195公里,投入资金842.8万元,为进一步优化海岸线功能、改善海岸景观、提升海岸价值、提高民众亲水空间,保障海岸线资源可持续利用打下基础。
三、沿海滩涂资源是不可多得的风景旅游资源,自然资源部门将在符合现行国家规定、统筹协调做好保护与开发的前提下,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全县涉海、涉地的旅游开发工作,尽可能协调做好滩涂的原生利用与海洋旅游发展工作的结合。2019年县风景旅游部门已与东沙镇委托中国美院专业团队编制完成了《东沙湾滩涂公园开发规划》,目前正推进东沙古镇海岛休闲体育公园建设。
四、海洋生态保护及滩涂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参与,形成合力,群防共治。针对您提出的建议,下一步将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强化海洋环保宣传教育。结合“世界海洋日”、“五水共治”等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海洋保护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切实提高民众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坚决打击各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行为。二是组织开展海洋生态保护志愿活动。支持和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治理海洋生态环境,积极开展海洋垃圾和倾废治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三是实施“河海共治”措施。联合县海洋与渔业局、市生态环境局岱山分局等单位开展入海河流、海域沿岸及海上各类作业活动的监督管理活动,加强巡视检查,依法查处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四是做好要素资源保障工作。自然资源部门将一如既往的共同参与研究旅游发展工作,支持旅游项目建设,从用海用地要素保障的角度出发,用好用足政策,对建设项目提出合理的可行性建议。
再次感谢您对海洋生态保护和全县旅游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岱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2年6月30日
点击下载:岱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县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16号建议的复函.pdf
附:议案内容
关于加强岱山县旅游区域滩涂治理的建议
岱山县旅游资源看似丰富,但目前旅游区域和项目不具备吸引力。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无非是看,听,吃,住,行。来海岛旅游看是第一位,大海可以治愈一切,是一句对海岛旅游极好的广告语,但那仅限于蓝天碧海(如:清澈海域区)。目前岱山空气质量非常好,只是东海多数区域与入海口相邻,水质含沙量过高较混浊,虽然此区域海产品质量好,但海域在视觉上很难起到吸引力,加之海湾岙口区域沙泥堆积严重,造成滩涂面积扩大,让很多岙口水域日渐消失,既破坏海洋环境又影响海洋生态,对当地旅游资源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说,对滩涂治理不仅能够改善环境及周边生态,还会对当地旅游经济提高有着极大的推动力。
中国旅游产业规模根据中国文旅部统计数据显示,2010-2019年,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平稳增长;2017年国内旅游人数首次突破50亿人次,2019年国内旅游人数突破60亿人次,达到60.06亿人次,较2018年同比增长8.43%。我国旅游业总规模实现稳步增长,旅游产业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010年旅游总收入为1.57万亿元,2019年国内旅游总收入为6.63万亿元,创历史新峰,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7.36%,较2018年同比增长11.06%。虽然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国民居家不出,但是随着疫情在国内的逐步控制,国内旅游市场开始呈现“报复性”消费,旅游市场规模迅速提升,预计2022年,我国国内旅游规模将达到7.29万亿元。
以上权威数字足以说明旅游市场前景。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下,治理好海洋环境和生态将成为既利国又利民的举措。
建议:
一、邀请专业团队对旅游区域海湾岙口做全方位分析,出具专业合理方案。利用疏浚技术将滩涂整治成清水湖(如:燕窝山路口养殖区域清水湖)。这样既治理了海域滩涂堆积,改善海洋环境,又增强旅游视觉冲击及丰富旅游项目,提高当地就业率和增加老百姓创收。
二、清水湖周边可配套岱山海湾体育公园,项目定位AI人工智能、智慧体育公园和网红打卡清水湖湿地公园,公园依岱山旅游区域海湾而建,(如:东沙湾区域)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充分利用项目区独特的地理、交通、资源环境兼顾餐饮、旅游、娱乐为一体,规划全线打通清水湖、滩涂,建设智能游步道、智能语音亭、智能灯杆、智能健康小屋、科技智能风雨球场、体育馆、多功能运动广场于一身的,适应社会各阶层的社会化多功能综合体育公园。
三、按照“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构建出深水区、浅水滩地和陆地等不同地形,对原有水禽的栖息地进行保护和恢复;通过对乡土水生植物的人工诱导和自然恢复,构建出了良好的水生植被和湿地景观。
四、滩涂淤泥清除再利用,如:企业参与,利用淤泥制作机制免烧砖,目前此类技术已接近成熟,既促进环保又更好的利用资源(广场砖,停车场砖,盲道砖等机制砖制作)。
五、舟岱大桥开通后,夏季旅游高峰游客量一定是大幅增长。在多个岙口打造海边清水浴场,分流游客,增加旅游亮点,吸引周边城市亲子主题周末短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