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9210816747864/2021-85591 生成日期 2021-05-25
发布机构 县农业农村局 文号
组配分类 扶贫工作 主题分类
岱山县2020年扶贫开发工作总结
信息来源: 县农业农村局 发布日期: 2022- 10- 11 17: 12 浏览次数:

2020年,我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以低收入渔农户增产增收为目标,深入实施“低收入渔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计划”,扎实推进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结对帮扶、社会扶贫等帮扶举措,促进低收入渔农户收入倍增。全年全县低收入渔农户共1716户、2143人,其中低保户1446户、1758人,低保边缘户154户、268人,特困供养户116户、117人。主要措施及成效具体总结如下:

一、明确目标,建立良好的帮扶机制。一是出台了《岱山县低收入渔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计划实施意见(2018-2022年)》,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促进低收入渔农户收入持续增长。二是出台了《关于做好新一轮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通知》,按照“处级干部一帮一”“科级干部二帮一”“一般干部三帮一”的要求,做好机关干部帮扶低收入渔农户脱贫工作。目前,全县共结对贫困户1524对,其中市级结对218户,县级结对1306户,帮扶资金和实物价值稳定在每户1600元以上,国庆、中秋节期间已开始走访慰问。

二、调查摸底,精准认定低收入渔农户。一是统一标准,两线合一。统一低收入渔农户与低保边缘户认定标准,明确低收入渔农户由行政村内非行政事业单位人员中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和其他经济困难对象(含低保边缘户、渔农村特困供养人员)构成。民政部门负责做好低保对象、其他经济困难户认定工作。目前,原来的其他经济困难户中已纳入低边的3个、低保2个。二是强化核查,动态管理。定期开展“回头看”工作,对所有在册人员实行每2个月核查一次,乡镇每年复核一次在册家庭,对家庭成员有劳动能力及条件的家庭,每季度复核1次,并且定期进行走访调查。同时,每月与殡仪馆死亡人员名单进行比对,对反馈异常对象及时予以调整,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截至12月已开展4次全面核查,累计核查低保、低边对象7617户11059人,取消352户453人。

三、多措并举,增强“造血”功能。一是扶持建立帮助低收入渔农户就业增收的扶贫基地,以“家庭农场+渔农户”、“专业合作社+渔农户”等模式建立扶贫基地,直接吸纳低收入渔农民就业。2020年新申报的岱山县素红家庭农场扶贫基地,吸纳5户低收入渔农户就业。二是持续开发政府和村公益性岗位,对“4050”人员、低保人员、长期失业人员等人群,实施分类帮扶,落实各项就业援助措施,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目前,已有 172名就业困难人员和111名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在各类政府公益性岗位就业;13个村提供公益性岗位,安排25户低收入渔农户就业。三是积极落实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政策,通过走访、电话、QQ等方式指导各社区和村开展重点群体动态跟踪工作,重点跟踪掌握重点人群的就业情况,对有就业意向的失业人员进行岗位推荐,鼓励和引导就业困难人员从事灵活就业。12月份新增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灵活就业17人。四是建立“残疾人之家”,帮扶困难残疾人实现辅助性就业。截至2020年12月,我县共新建和完善“残疾人之家”达8家,为151名智力、精神和其他重度残疾人提供辅助性就业和庇护服务,提前2年完成了我县万人以上乡镇“残疾人之家”全覆盖的工作目标。五是加大低收入渔农户金融支持,结合县内实际创新优化扶贫小额信贷产品,面向辖内低收入渔农户,提供4.35%低利率资金支持,截至目前,向低收入户发放贷款35户,贷款金额695万元,其中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3户,贷款余额81万元。六是加强技能培训,鼓励低收入群众、下岗失业人员、转岗职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家政服务等方面的培训,目前已组织育婴员、中式面点师、西式面点师、家政服务等培训班37期,培训1538人。

四、扩大救助,提高保障水平。一是实行城乡标准一体化。从2020年开始,低保标准提高到810元/月每人。孤儿和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调整至每人每月272至1697元不等,近3年共提高了15%。扩大救助范围,充分考虑困难家庭的刚性支出和实际困难情况,推动救助工作从“收入型”贫困向“支出型”贫困适度延伸。1-12月,已发放低保资金1742.03万元,低保边缘资金99.03万元,特困供养户(五保户)资金169.58万元,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救助金69万元,物价补贴236.5万元,补发2019年物价补贴50.1万元。二是开展惠民医疗工作。实施“惠民医院医疗救助”工作,对低收入渔农户的医疗项目实行十免、十减半、三优惠的政策。目前,县中医院为县级惠民医院;县第一人民医院、县第二人民医院为惠民医院的协作医院;长涂镇卫生院、秀山乡卫生院为惠民(门诊)医疗点。对低收入渔农户实行免交城乡医保参保个人部分。1-11月惠民医疗的就诊人次数共10507人次,优惠费用金额14.73万元;共有4120人免交城乡医保参保个人部分,其中低保及低保边缘户2425人,二级及以上残疾人员1695人。三是实施低收入家庭住房改造工作。从2019年起,按照“发现一户,改造一户”的原则,对农村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低保边缘户等4类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开展即时救助工作,修缮补助标准10000元/户、新建补助标准15000元/户,县级配套补助资金不得少于市级补助资金(2500元)每户。通过排摸已确定对25户困难家庭危房解危,已全部改造完成。四是开展困难残疾人生活和护理补贴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困难残疾人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础上单独发放生活补贴,对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单独发放用于照料服务的社会福利补贴。从2020年起,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由原来每人每月216元提高到每人每月243元。截至11月份,当年累计享受两项补贴人数为5589人,累计发放补贴资金1296.54万元。其中享受生活补贴的当年累计人数为1641人,累计发放生活补贴资金418.96 万元 ,享受护理补贴的当年累计人数为3948人,累计发放护理补贴资金877.58 万元。五是开展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把困难家庭学生资助工作列入教育为民实事工程,在全县已建立起乡镇、村居、学校上下联动、互相支持、各负其责的扶贫助学工作机制。2020年,为家庭经济困难普通高中学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共382人次发放国家助学金38.2万元,普通高中免学费221人次32.6万元;为义务教育阶段困难学生848人次提供营养餐共54.69万元;非寄宿困难学生960人次生活补助26.64万元;为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幼儿49人次免保教费10.26万元。

五、夯实基础,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一是出台《岱山县关于进一步推进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具体工作方案,从项目扶持、结对帮扶、金融支持等方面推动集体经济发展。二是走访摸排,了解村级集体经济资金需求,加大信贷支持,截至目前,累放村级集体经济贷款19户,累计授信4050万元,目前有余额的12户,贷款金额2578万元。三是帮扶辖内集体经济“薄弱村”创富增收,通过完善和制定了帮扶计划,设立高亭、岱中、衢山、岱西、长涂5个支行作为对应辖区内对于乡镇薄弱村的主要帮扶责任支行,每月不少于1次进村开展金融宣传和服务,切实了解薄弱村在投资休闲农业、兴办服务实体项目等的金融服务需求。截至目前,已为3户集体经济薄弱村发放贷款350万元,贷款利率为4.75%。全县74个渔农村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71个村集体年收入30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15万元以上,占总行政村数的95.9%。

六、全力做好东西部扶贫和对口合作。据舟山市对口支援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舟山市2020年度对口工作任务书》(舟对口办【2020】1号)文件要求,明确我县的任务为“协助做好全市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在人才支援、产业合作、资金支持、消费扶贫方面接受全市统筹,完成社会帮扶资金100万,完成消费扶贫200万”。

七、建立贫困边缘户返贫预警干预机制。针对贫困边缘户易返贫的现象,坚持“脱贫”和防范“返贫”两手抓,短期见效和长期保持相结合,出台《关于建立贫困边缘户返贫预警干预机制的通知》,对全县面临因灾、因病、因残、因学、失业等返贫风险的贫困边缘户建立返贫预警干预机制,巩固脱贫成果。

八、加强宣传,倡导社会救助。利用电视、网络、短信平台等媒体全面宣传扶贫政策,梳理全县各部门扶贫相关政策,编制《岱山县扶贫开发工作政策文件汇编》,分发到各成员单位、乡镇、村,及时将各项惠民扶贫政策宣传工作做到全覆盖。目前已发放各类宣传资料8300余册,印发低收入渔农户帮扶连心卡2000份,县电视台2次对村提供公益性岗位促低收入渔农户收入倍增的情况进行了专题报道,拍摄扶贫宣传片“我的扶贫故事”“岱山五年来脱贫攻坚成效”。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慈善事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热心公益事业,投身光彩事业。县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和衢山镇千帆创客党支部联合组织,新企联会并提供了活动爱心经费的支持,每天送出七十多份爱心,佛协将开展向环卫工人送清凉活动,预计慰问金12余万元。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县统战各界人士累计捐款捐物共计23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