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9210026413387/2021-79325 生成日期 2021-07-07
发布机构 县府办 文号 岱政办发〔2021〕28号
组配分类 县府办文件 主题分类 其他
岱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岱山县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
信息来源:县府办 发布日期:2021-07-10 10:36 浏览次数: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直属各单位:

《岱山县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2021—2023年)》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岱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7月7日

(此件公开发布)


岱山县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2021-2023年)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浙江省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2021—2023年)》《舟山市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2021-2023年)》等精神和县委、县政府有关决策部署,推动我县小微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计划。

一、主要目标

(一)体量规模稳步扩大。到2023年底,累计新增小微企业900家以上,其中八大万亿重点产业小微企业70家以上;省市县三级小微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分别达到 60家、250家、750 家。规下工业小微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以上。

(二)主体质量明显提升。到 2023年底,累计新增规下升规上工业小微企业6家、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化小微企业 3家、信用管理示范小微企业1家、省AAA级“守合同重信用”小微企业1家。

(三)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到 2023年底,累计新增科技型小微企业24家,科技型小微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不低于2.5%,科研人员占职工总数比例不低于10%。小微企业累计新增专利申请量150件以上。

(四)金融服务日益完善。到2023 年底,新增小微企业贷款20亿元,累计发放小微企业信用贷款3亿元;新增小微企业首贷户350户,累计对小微企业首贷户发放贷款6.5亿元。实现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有贷款余额的户数保持增长,利率保持在合理水平。

(五)发展要素更加充分。到2023年底,小微企业园(基地)总量超过4个,总建筑面积超过9万平方米;每年向小微企业开放科研设施 70台次、实验室服务50 批次,提供“浙里检”服务240单次;累计培训小微企业劳动者600人次以上,每年开展小微企业计量服务45家次以上、测量管理体系免费培训20家次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1.鼓励做大做强。充实完善省市县三级小微企业培育库,每年开展省级小微企业“成长之星”系列评选推荐,鼓励有关部门对获评单位给予政策方面的帮扶。大力实施“雏鹰行动”,持续深化“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工作,建立企业培育库,鼓励有关部门加大对“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企业的补助奖励和政策支持。开展创新型、成长型民营小微企业培育行动,3年累计培育 2家创新型、成长型民营小微企业。积极推选领军型、骨干型、新锐型文化和旅游企业。(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经信局、县文广旅体局、县发改局、县工商联。列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提升创新能力。健全高新技术和科技型小微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梯度培育机制,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的政策,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00%,鼓励对高新技术和科技型小微企业再按 25%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标准给予奖补。加快知识产权领域数字化改革步伐,推动网上申请申报、举报投诉、受理处理等早日落地。形成品牌指导服务站、绿色石化产业链等服务系列,指导小微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推进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贯标、创造等工作。(责任单位:县科技局、县税务局、县市场监管局)

3.加强质量管理。发挥质量提升特色产业、政府质量奖获奖单位的标杆示范作用。带动小微企业实施标准化战略,开展对标达标活动,导入先进质量管理方法,争创“品字标”浙江制造品牌。对获得政府质量奖的企业、牵头制(修)订“浙江制造”产品标准并获得“浙江制造”品牌认证的企业加大财政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

4.推动数字化改造。实施全县工业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行动,支持小微企业建设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组织开展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建立小微企业和信息工程服务商对接机制,推行“上云用数赋智”服务。推动有条件的小微企业园加快建设数字化园区,提升园区数字化管理和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发改局)

(二)构建资源要素供给新体系。

5.拓宽融资渠道。持续开展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首贷户拓展三年行动和首贷户培育计划,推广应用“贷款码”,鼓励发展订单、仓单、存货、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等供应链金融产品。支持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积极推广“人才贷”“政采贷”等创新产品。落实小微企业贷款授权、授信和尽职免责“三张清单”。深入推进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逐步将政府性担保平均费率降至1%以下。推动优质小微企业通过上市、挂牌和引入私募、创投资金等方式进行股权融资。大力发展小微企业信用贷款,进一步推广“信易贷”“政采贷”“银税互动”“银商合作”等融资模式,力争信用贷款占比和余额明显上升。推出科创型金融产品,加大商标权、专利权等指数产权融资支持力度(责任单位:人行岱山支行、县财政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发改局)

6.盘活发展空间。通过土地整治和盘活存量低效用地,破解闲置用地、低效用地、分散用地、碎片化用地等问题,为小微企业园区建设腾出土地空间。全面推进科创园(科技园)、文创园、双创园等各类小微企业集聚平台建设和改造提升,深化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进一步引领带动块状经济和特色产业发展。完善小微企业入园、培育、评价、清退等全流程机制,促进企业优胜劣汰、园区良性发展。全面推进各类小微企业集聚平台建设和改造提升,完善小微企业入园、培育、评价、清退等全流程机制,对星级评价三星以上、绩效评价结果为B类以上的小微企业园进行资金扶持,推进小微企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经信局、县发改局、县科技局、县文广旅体局)

7.强化人才支撑。实施小微企业劳动者知识更新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全面提升小微企业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以我县产业发展为导向,紧紧围绕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大对企业职工等重点群体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鼓励职业院校、成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充分利用门户网站、移动APP、微信、钉钉等多种渠道,扩大线上职业技能培训的覆盖面。(责任单位:县人力社保局、县市场监管局)

8.助力拓展市场。推动小微企业主动对接龙头企业需求,积极融入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在生产、分配、流通等环节更好参与国内大循环,实现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 鼓励小微企业参加境内外贸易展会,拓展“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市场,依托境外经贸合作区等优质海外开放平台开展投资和贸易活动。鼓励小微企业参加网上展会,对小微企业参加网上国际性展会的鼓励予以适当补助。落实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管理办法,推动预留采购份额、价格评审优惠以及首台套、首批次产品和制造精品首购制度等措施落地见效。(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财政局)

(三)建设营商环境新高地。

9.优化准入退出机制。持续深化企业开办全流程“一件事”便利化改革,推动企业设立登记、公章刻制、发票申领、银行开户、社保登记、公积金存缴登记全链条、一站式办理。 创新实施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最大程度赋予企业登记注册自主权。推动“证照分离”改革,实现涉企经营许可事项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完善企业注销制度,深化吊销未注销企业强制注销工作。积极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推进跨部门联合监管,对不同风险等级的行业领域、市场主体,实现差异化管理,将抽查检查结果进行公示(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

10.完善信用监管体系。深入实施信用“531X”工程,加快推进信用浙江建设,进一步提升全省一体化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功能,建立健全市场主体信用信息评价制度和信用修复机制,迭代优化企业公共信用指标和评价体系。全面开展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和差异化监管,加快推进部门联合激励和惩戒机制建设。(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税务局、县市场监管局、人行岱山支行)

11.促进公平有序竞争。完善落实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强化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坚决破除行政性地方保护、行业垄断、限制和排他性竞争,加大对虚假宣传、混淆仿冒等行为的打击力度。强化涉企收费行为监管,持续开展转供电等重点领域收费专项整治。组织开展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等领域联合执法,大力培育和建立商业秘密保护示范点。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有关规定,依法保障小微企业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活动。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行政执法部门全覆盖。(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

12.加大综合服务力度。加快建设省市县三级联动、多方资源合作共享的“小微通”综合服务云平台,鼓励各有关单位建设个性化特色化子项目,实现与“企业码”融合发展。 深入开展小微企业“三对接”服务,每年遴选推广一批小微企业服务平台和“三对接”服务典型。深化“浙里检”平台建设和应用,优化检验检测线上一站式综合服务,常态化实施“优化计量、提质增效”等帮扶活动。深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深化实验室及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积极推进外岛巡回计量检定站建设,实现“送技下乡,送检进岛”常态化。全面落实小微企业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推动税收优惠政策实际受惠率达到100%。(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经信局、县科技局、县司法局、县财政局、县税务局)

三、工作要求

县“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切实发挥协调、督促作用,落实目标责任考核制度,提升工作合力。做好小微企业的统计分析,开展小微企业发展状况抽样调查和监测分析,编制小微企业相关指数,加快推进融资支持、财税优惠、创新发展、技能培训等相关政策措施,充分利用各类媒体,总结推广小微企业成长范例,带动更多企业提升发展。集中公布各类扶持政策及企业享受扶持政策信息。各单位要根据本计划要求,结合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顺利实施。


岱政办发〔2021〕28号.pdf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