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两手抓两战赢,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体上保持了稳步较快增长,增速跑赢省市水平。
一、投资运行主要特点
(一)投资平稳较快增长,持续高于省市水平。2020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0%,比前三季度提高2.2个百分点,增速总体上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高于全省2.6个百分点,全市6.5个百分点,并且今年月度累计增速持续快于省市水平。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7.0%,比前三季度提高7.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24.5%,降幅比1-11月收窄1.3个百分点。从三大领域看,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1.1%,比前三季度提高8.5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3.1%,降幅比1-11月收窄4.6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4.4%,比前三季度提高1.8个百分点。
(二)民间投资支撑有力,国有投资强劲拉动。2020年,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0%,比前三季度提高1.3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84.0%的民间投资逐季回升,稳定了全县投资大盘。国有投资同比增长71.1%,增速分别比前三季度和1-11月提高1.5和12.5个百分点,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2个百分点,成为拉动投资较快增长的重要力量。
2020年国有投资与民间投资季度增速变动情况
1-3月 | 1-6月 | 1-9月 | 1-12月 | |
国有投资 | 352.0% | 124.4% | 69.9% | 71.1% |
民间投资 | -10.2% | -1.3% | -0.3% | 1.0% |
(三)新建项目注入新活力,公共服务投资持续向好。2020年,我县早谋划早起步,大力推进政府性投资项目进度,一大批投资项目的陆续施工,为投资稳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全年新入库投资项目57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23个;共有施工项目个数107个,同比增长55.1%,分别比一、二、三季度提高26.9、12.5、13.4个百分点,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36个,同比增长50.0%。随着县中心幼儿园城西分园、职业园区新建宿舍楼、东沙中学校建工程、全民建设中心等一批工程稳步推进,全县文教卫体娱乐业等公共服务领域投资同比增长54.3%,高于全部投资46.3个百分点。
二、投资运行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有待优化。三次产业投资不平衡,第二产业投资主导地位突出,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84.9%,并且内部行业比较集中,石油化工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89.7%;第三产业投资相对不足,仅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15.1%,比重偏低;第一产业投资(比重0.004%)严重不足,急需加大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相关项目投资。
(二)部分领域需补短板。一是四大重点投资领域呈现放缓态势。除了民间项目投资实现2.5%的正增长外,交通投资、生态环保城市更新、水利设施投资和高新投资分别下降38.3%,28.3%,9.2%。二是基础设施投资后劲不足。尽管全年基础设施投资下降3.1%,但若剔除电力生产供应业,投资下降33.6%,且与上半年和前三季度相比差距明显(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增长53.5%和22.6%),水气供应、交通运输、水利设施、公共设施管理、信息传输等投入需加快。三是技术改造项目储备不足。全年共有技改项目21个,其中电力改造项目投资额比重高达75.7%,其他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占比不到25%,需进一步推动企业改扩建、技术升级改造等内涵式投资项目。
(三)重大产业项目欠缺。2020年,计划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新开工项目3个,比上年减少了7个,项目计划总投资下降93.7%,当年完成投资额下降79.4%。当前绿色石化基地以外投资额在10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类投资项目储备比较小,当年新开工大项目依旧不足,随着浙石化二期逐步完工,将给投资稳增长带来较大的压力。
三、扩大有效投资几点建议
2021年,投资在高基数和在建重大项目投资下降的双重压力下,全县投资下行压力较大,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需进一步调结构、补短板,促进有效投资高质量发展。
(一)抓有利条件,稳规模优结构。在全县经济快速增长,海岛大花园建设不断推进,营商条件不断优化,当前稳投资优结构工作必须抓好着力点,正确处理好一二三产投资结构关系,正确处理好重点领域投资内部优化问题,着力推动实体产业投资向更好更强更优的方向发展,使民间投资、高新投资、生态投资、交通投资领域持续发力,从而有效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抓项目开工,添活力促增长。一是对已开工而未入库的项目,各相关部门及乡镇应抓紧抓好前期手续完善工作,加大沟通协调力度,细化任务、落实责任。二是继续加大未开工项目推进力度,尤其是投资规模大、承载能力强的大项目,重点关注卓然化工装置制造、润和催化剂生产、鱼山输油管道、衢山港区西三区等重大产业项目,力排众难促动工,充分发挥重点项目的支撑作用。
(三)抓项目储备,提动力增后劲。围绕“十四五”规划和产业政策导向,针对县域经济结构、产业优势特点,加快投资项目谋划储备,不断优化投资结构,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从促投资蓄动能出发,加快培育新的投资增长点,突出油气全产业链、海洋经济等重大产业项目的储备力度,加强智能制造、“新基建”、数字经济等新经济领域的产业项目招商,加强港行物流、海事服务、海岛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