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实施“正德铸魂”工程。一方面,围绕“四有”好老师要求,开展师德建设主题月、寻找身边最美教师、师德承诺等活动,激励教师爱生敬业;另一方面,完善师德档案管理,组织全员师德测评,设立师德师风“举报电话”,严肃查处师德失范问题,建立监督、考核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设立浙石化岱山教育奖学奖教基金,评选33名“岱山名师”,强化激励导向。
二是“头雁领航”工程。针对海岛教师难引留问题,通过拓面增点的办法,加大教育人才招引力度,2021年,共引进5名紧缺人才;首次实施线上招聘银龄教师,新聘、续聘4名优秀退休教师,解决学校教师学科短缺问题。出台《岱山县定向培养中小学教师毕业分配实施办法》,明确把委培生在校期间品学情况作为毕业选岗的重要标准,激励委培生努力提高专业素质。同时,实施后备人才培养制度,选拔8名90后见习校长,加强干部培养梯队建设。
三是实施“名师成长”工程。与上海奉贤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组建导师团队,为各级拔尖人才量身定制发展规划,进行长期跟踪式、菜单式培训。我县首批5所学校与奉贤学校结对。在“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全覆盖的基础上,建立“3+6”新时代城乡教育共同体,整合县域教师资源,形成各个学科领军人才团队,引领全体教师在理念更新、教学研讨、课堂诊断、教学基本功培训、信息技术等方面开展主题式研修活动,提升校本研修效能,以教共体为单位,组建读书项目、学科项目、教科研项目等聚焦教师人文素养和学科核心能力的研究小组,探索形成以团队项目化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机制。
四是实施“种子培育”工程。以教共体为单位,形成定点委培和人才有序输出相结合的教师培养新模式,各校组建35岁以下青年教师联盟,组团参加省内外教学活动,参与名师工作室研究、每周完成自我提升任务,提升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全面推广“双导师”培养机制,精心打造“行知夜学”等校本培训品牌。组织开展“蓬莱之春”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以赛促练,以练促教,全县350余人参赛。以青年教师为重点受援对象,切实开展骨干教师送教活动,2021年,全县骨干教师送教95课次,涉及中小学14门学科。25名青年教师在舟山市第二届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