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11330921002641071L/2020-64735 | 生成日期 | 2020-07-15 |
发布机构 | 县住建局 | 文号 | |
组配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主题分类 |
高亭镇活动组:
一、小区“兼合式”党支部建设和小区治理情况。目前全县共有城市社区13个,“兼合式”党支部49个,覆盖小区50个,覆盖率达 100%。2018年10月,我县首个“兼合式”党支部(竹屿社区太阳城三区“兼合式”党支部)成立,近两年来的实践证明,在城市小区建立“兼合式”党支部,是一项一举多得的创举,一方面,实现了对党员的双重管理,让党员始终处于组织、群众的监督下,激励督促党员亮出身份,为实现小区自治打先锋,作表率。另一方面,让党员更贴近群众,让群众更直接感受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群众合力做好小区管理工作。
下一步,我县将积极探索城市社区大党委建设,以社区大党委建设为抓手,构建区域共建体系,强化党组织引领下的社区共建、共管、共治体系。建立完善社区党建工作例会、议事决策、联席会商等制度。坚持完善党员“先锋指数”考评管理和民主评议,积极实行“积分制”管理。推动居民区党组织与居委会、业委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健全社会治理新格局。继续打造“红色楼道长”等党建特色品牌,强化党的群众基础、延伸党在社区的影响力。继续通过优选业委会成员、优化社区党组织设置,下派党建指导员、成立党员业主联络小分队,加强业委会中党组织建设力度。继续深化网格党建,科学划分管理网格,设置网格党支部或党小组,积极构建“社区党组织—网格长—居民小组长—楼道长”四级治理模式和网格综合信息平台,提高服务群众社会化、智能化水平。
二、小区志愿服务开展情况。我县通过党群联动,广泛开展了创卫先锋、银发先锋、代办先锋、项目先锋等系列活动,配合参与小城镇环境整治、“最多跑一次”改革、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等各项工作。近期,我县下发了《关于以兼合式党支部为依托开展“共创文明城 党员我先行”主题活动的通知》,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延伸到八小时以外、生活圈以内,鼓励党员为创城献计出力。
接下来,我县将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活动作为小区党组织的主要活动载体,引导党员争当民情收集、政策宣传、纠纷调解、志愿服务先锋,在小区治理中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组织各类活动引导党员关心关爱贫困家庭、空巢老人,及时调解矛盾纠纷,做到“党员沉下去、民意浮上来”, 基本实现“小事不出小区”。
三、物业用房配建情况。我局将在前期物业合同备案和物业竣工验收时,要求建设单位严格按照《浙江省物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按照物业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载明的地上总建筑面积千分之七的比例配置物业管理用房,便于业主开展各项活动,提高小区业主认同感、归属感。
岱山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0年6月26日
附件:提案原文
关于加强小区居民自治的提案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县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小区作为城市治理的“基础单元”,是打通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我县加快推进小区居民自治创新,进一步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但仍存在部分小区居民参与意识和归属感淡薄,社区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社区居委会负担不断加重,基层压力增大等问题。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下沉力量,集聚多元主体合力。用活用实小区“兼合式”党支部队伍,常态化开展各类服务活动,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延伸到八小时以外、生活圈以内。鼓励社区民警、群团组织和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通过民主选举程序担任社区居民委员会兼职成员,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退居二线或退休党员干部、社会热心人士、复转军人,参与社区居民自治工作,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高、有经验、讲责任、肯奉献、能办事的社区居民自治队伍。根据个人特长,分成智囊设计团、维修工程队、家园美化组、老娘舅等组别,定期组织开展服务活动。开设“跑腿代办”业务,居民可通过线上预订,解决子女接送、家电维修、矛盾调解等日常生活问题的处理。
二、拓宽路径,强化共建共享职责。积极探索居民自治的有效途径,增进居民群众对住宅小区党建引领的认同度和参与度。建立健全业主、业委会、物业企业、驻区单位参加的社区联席会议制度,搭建民意诉求协商平台,强化社区治理“民意协同性”,定期召开各类座谈会及居民代表大会,沟通、研究、协调社区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及时处理好居民普遍关心的问题,打造社区资源共享、社区发展共商、社区事务共治、发展成果共赢的格局。建议推行社区居民积分管理制度。社区居民每参与一项社区自治项目,为社区建设做一定的工作就给予相应的积分,一定数量的积分即可兑换超市购物优惠、医疗义诊、免费体检、免费理发、家电维修、管道疏通等各类商品或服务,进一步促进居民参与自治的积极性和参与感。
三、整合资源,培育自治服务品牌。严格规范配建小区物业管理用房,统筹建设服务站点,用好现有小区公建场地资源,采取联用、租赁、购买等方式,推进儿童接管、谈心谈话、家庭医生等服务进小区,拓展服务功能,最大限度把资源延伸到小区门内、群众门口。设计活动项目载体,采取“亲邻节”等老百姓欢迎、接受的形式开展自治家园活动,让居民在参与互动中提高自治意识,增强认同感、归属感,使陌生社区变成熟人社区,充分发挥群众团队的自治作用。支持社会组织和社区志愿者参与小区服务管理,积极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区社会组织,大力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发挥他们在联络群众、组织居民上的优势,并为他们开展服务和活动提供人力、经费、场地等帮助,配合居委会共同开展自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