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关于县政协九届四次会议第79号提案的二次复函
信息来源: 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发布日期: 2020- 11- 13 14: 48 浏览次数:

邵金磊委员、张林波委员:

自4月8日收到该提案(案号079号)办理通知,我局十分重视,经“回头看”办理,现再次答复如下:

一、2020年我县城镇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

(一)2020年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目标任务

根据《舟山市2020年城镇生活垃圾分类行动计划》和《岱山县2020年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分类行动计划》文件要求,到2020年底,我县城区范围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要达到95%以上;新增省级高标准分类示范小区3个;城镇生活垃圾增长率较2019年控制在“零增长”;回收利用率达到45%以上;资源化利用率和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实现全域焚烧处理,成为无填埋县。截至目前,我县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达到96.39%;完成海月名都、华枫花园和太阳城一区3个省级高标准分类示范小区建设;回收利用率达到46%;资源化利用率和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1、持续推进城区主次干道“撤桶进巷(店)”工作

持续推进城区主次干道“撤桶进巷(店)”工作,根据《城区(县城)主次干道(商业街区)“撤桶进巷(店)、定时定点”收运工作实施方案》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印发了《岱山县城区主次干道(商业街区)“撤桶进巷(店)、定时定点”收运工作实施方案》,在舟山市要求17条道路撤桶的基础上自加压力,确定了31条撤桶进巷(店)道路。截至目前,已全部完成撤桶工作任务目标,总计发放3000余份宣传告知书、撤除572只生活垃圾桶。我局环卫部门持续做好“撤桶进巷(店)”后三个时间段生活垃圾上门收集工作,并增加了餐厨垃圾夜间收集。通过撤消沿街道路两侧垃圾桶和上门收集,在进一步提高城区环境整洁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意识,极大提升我县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2、持续推进城区居民小区“撤桶并点”工作

为加快推进我县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进程,持续推进城区居民小区“撤桶并点”工作。今年9月,制定印发了《岱山县城区居民小区“撤桶并点”行动实施方案》(岱城乡分类办[2020] 3号),县政府召开岱山县城区居民小区“撤桶并点”工作推进会,就做好我县居民小区“撤桶并点”工作进行部署。在茗都华庭、碧水豪园试点小区,已完成智能垃圾分类集中投放房摆放,待设备调试后将投入使用。为推进剩余居民小区“撤桶并点”工作打好基础,已在御景苑等15个小区摆放了16套可回收物智能可回收设备。同时,积极引导居民开展垃圾分类,稳步有序推进居民小区“撤桶并点”工作。经统计,今年已累计在嘉和园、太阳城一期及嘉和社区等居民小区、社区开展垃圾分类现场指导及宣传活动20余场,共计发分智能设备实名制二维码卡2000余张,发放宣传册、折页等6000余份,进一步提升我县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准确率。

3、进一步完善分类设施设备配套

为提升我县生活垃圾分类转运处置能力,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设施,今年已投入258万元采购完成70辆道路保洁车、2座智能垃圾分类集中投放房、11套智能其他垃圾箱体、470余万只分类垃圾袋、各类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品、2辆垃圾压缩收集车。并且还有一批分类果壳箱及生活垃圾集中投放房已进入采购程序;另外,县住建局对新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已完成项目建议书审批、项目选址和用地预审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已启动环评、水保等相关前期工作,现正进行初步设计和施工图等前期技术性工作,年内可完成设备招标。

4、持续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

为进一步提升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知晓率和准确率,我县持续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街道、社区、物业、党员干部在垃圾分类中的先锋作用,组织成立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开展垃圾分类专题讲座、垃圾分类现场模拟等“八进”活动130余场;在广播电视、报纸和新媒体各平台在常态化做好垃圾分类宣传报道的同时,开设“创城曝光台”“创城在行动”等专栏,加强舆论引导,宣传典型先进,经统计,已累计曝光11起,并已完成督促整改;在市级以上媒体刊登各类新闻10篇次以上,在岱山新闻、今日岱山先后推出《渔嫂吹好“枕边风” 渔民带垃圾回渔港》、《争创全国县级文明城市 创城在行动:小区生活垃圾智能回收设备增量扩面》、《争创全国县级文明城市 创城曝光台:撤桶并点出现垃圾乱放乱扔》等25篇;深入学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看岱山”APP、微信公众号和岱山新闻网等新媒体各平台累计推出《垃圾分类智能化》《让蓝色牧场也刮起文明之风》《还有这种操作?垃圾满了也能自动检测》等垃圾分类相关宣传报道60余条次;同时动员广大“东海渔嫂”参与垃圾分类,打造“东海渔嫂+垃圾分类”品牌,成立“东海渔嫂”洁美员联盟,深入开展垃圾分类知识技能培训,通过党员带头和渔嫂自治相结合,深入街头巷角、甲板码头,通过环境整治、垃圾分类实践、分发宣传手册等方式,向广大群众传达垃圾分类理念。经统计,共组织开展“主妇当家 垃圾分家”21天线上打卡、“蓝海守护侠,无废行动”、“大手拉小手,创城齐步走”、“垃圾分类进社区 文明城市共参与”等活动20场,通过现场讲解垃圾分类知识,提高群众垃圾分类意识、增强垃圾分类的自觉性。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县将继续贯彻落实省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精神,着力做好以下工作:1、根据垃圾分类目标任务,全力做好垃圾分类年度收尾工作。2、继续推进小区“撤桶并点”建设,完成县城“垃圾分类+资源回收”两网融合第三方服务公开招标,进一步提升城区物业小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参与率、准确率。3、继续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介,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和公益宣传,提升居民垃圾分类意识,营造垃圾分类浓厚氛围。

感谢你们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岱山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2020年11月13日




议案内容:

垃圾分类是典型的知易行难。作为一项社会性、长期性且具有反复性特征的系统性工程,垃圾分类涉及广大群众思想观念上的认同和生活习惯上的转变。当下,我县不少居民为生活垃圾的分类方法感到茫然失措,原因在于相关的分类介绍学术性强,让普通民众难以真正消化理解;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等各环节因为监管不力而出现脱节现象,导致“前端介绍得很详细,后端利用却很粗放”的尴尬局面。我县垃圾分类推进以来通常以居住区试点为主,前端虽进行分类投放,但后续的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环节尚未配套到位。这种模式下的垃圾分类往往流于形式,其所伴生的混装、混运、混处问题将随着垃圾分类的深化和覆盖面扩大日益突出,极大程度挫伤广大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一旦“分类无用论”在舆论中占据上风,整个面上的垃圾分类工作将难以推进、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因此,必须构建从源头到末端的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确保垃圾分类真实有效。

一、聚焦源头分类,着力提升分类实效

(一)推进社区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制度。一方面,“定点”(撤桶并点)减少了居住区污染源、硬件设施成本、保洁员工作量。另一方面,“定时”使得在居民投放期间,志愿者能够在旁指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垃圾,并开袋检查,做到“检查在点位、督导在点位、宣传在点位”,以提升居民垃圾分类正确率,从而养成源头分类的好习惯。

(二)推动企业生产流通环节减量减产制度。积极落实企业、商户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在生产环节,积极推动企业探索和采用有利于减少废弃物产生的材料和工艺,如易降解、可循环利用的材料等,切实减少垃圾产生;在流通环节,推动产品包装物减量工作,特别是针对当前电商快递包装泛滥的问题,促进快递包装物的减量和循环使用;在消费环节,鼓励广大市民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减少一次性产品使用。引导大型市场、餐饮单位配置减量机,提高厨余垃圾脱水率。

(三)多举措加强宣传力度。让公众支持和践行生活垃圾分类,不仅仅是让大家在花花绿绿的分类图前学习,还要深刻了解垃圾分类的原理和后续利用价值。运用微岱山、仙岛岱山等微信、微博、APP自媒体平台,让居民快速了解如何进行垃圾分类以及垃圾的去向。宣传要有公信力,消除公众的质疑心理。从分类运输到终端处理,各个环节要透明化。引导各社区党员、热心居民组建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全程参与小区垃圾分类工作,入户指导、现场督岗、小区巡查。开展“垃圾分类免检户”“环保家庭”等评选活动,为居民分类情况打分评星。结合各种网络平台,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组织带头开展垃圾分类活动,形成辐射扩散效应,提升知晓率、支持率。

二、完善设备配置,加快全程体系建设

(一)环环紧扣落实分类。分类投放环节,落实公共场所、居住区分类容器和垃圾箱房改造;分类收集环节,实现分类驳运模式和驳运工具的规范化;分类运输环节,配置分类收运装备,改造分类中转设施;分类处置环节,提高湿垃圾资源化能力,提升干垃圾无害化处置水平。同时,结合老旧小区实际,积极构建老旧小区垃圾分类体系。

(二)购买服务培养意识。社区内设专人值守的厨余收集站,通过购买社会服务形式,吸引市场化公司在小区设立自取式厨余垃圾桶、绿色生活驿站、能刷脸刷卡的智能垃圾箱等收取厨余垃圾,并通过积分换奖品形式对分类投放的居民进行奖励。

(三)引进技术推陈出新。管理上要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城市精细化水平。积极试点智能型垃圾箱房、“绿色账户+支付宝”自主积分、垃圾品质在线智能识别等技术。构建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信息平台,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清运处置的实时数据显示、生活垃圾全程追踪溯源、垃圾品质在线识别等功能。

三、坚持全程管控,严格落实监督执法

(一)创新管理形式,全民参与监管。开放面向公众的监督举报平台,鼓励居民参与对分类管理责任人分类驳运、存储的监督,形成市民与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双向监督的机制。社区试点建立“桶长制”,从个别试点到全区铺开,采用桶边督导的方式提升居民投放正确率。

(二)严把收运门槛,杜绝混装混运。通过公示收运时间、规范车型标识等举措,强化环卫收运作业的监督管理,杜绝混装混运。对单位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建立“首次告知整改,再次整改后收运;对多次违规拒不整改的,拒绝收运并移交执法部门处罚”的倒逼机制。对拒不配合进行源头分类驳运的物业企业,依法予以市场退出等处罚。强化中转站对环卫收运作业企业转运进场垃圾进行品质控制,对分类品质不达标的予以拒收,对混装混运严重的实行市场退出。

(三)建立奖惩制度,追溯分类全程。推进末端处置企业进场垃圾的品质自动监控、来源全程追溯。研究差别化生活垃圾收费处理制度,对其他垃圾、符合质量要求的厨余垃圾和可回收物量分别核定,建立面向乡镇、街道、村级与垃圾分类质量相挂钩的奖惩得当的垃圾处理费制度。

知行合一,关键在行。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只有将一件一件“垃圾分类”的小事办实做好,才能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县良好形象的发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