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921081673425J/2018-52422 生成日期 2018-12-21
发布机构 岱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政府 文号
组配分类 人大建议办理结果 主题分类
岱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对县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77号建议的二次复函
信息来源: 县市场监管局 发布日期: 2018- 12- 20 14: 10 浏览次数:

章同和等五名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持续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建议》已收悉。根据我县实际情况,结合岱山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协办单位意见,并与你们面商的意见,现将建议中涉及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加强政府领导,推进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2015年以来,县委、县政府迅速贯彻落实省市会议精神,成立了以县政府主管副县长为组长,12个县级相关政府部门为成员的“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工作领导小组。政府领导对小微企业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制定并实施了《岱山县“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2015-2017年)实施方案》。明确各成员单位的主要职责以及具体工作任务。

二、简政放权,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多层次政务服务。

(一)开展商事登记制度改革。2015年以来我县在全市率先开展“多证合一”、名称自主申报、放宽住所条件、下放登记权限、全程电子化等商事登记便利化改革。2017年我县贯彻省委省政府要求,全面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持续推进政务审批“加速度”,升级服务小微企业工作举措。三年来全县小微企业主体数量持续增加,到2018年5月底,全县小微企业总量2638家,其中新增小微企业数量1147家,比2014年增长48.4%;新增个转企数量211家,其中公司制企业数量129家。

(二)降低制度性成本为企业减负。岱山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推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取消或减免了企业注册登记费、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费用、小微企业土地登记费、房屋登记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据统计累计为小微企业减负3000多万元。

(三)持续推进质量、品牌强企战略。以“浙江制造”认证工作为抓手,力争我县部分产品列入首批“浙江制造”认证试点产品目录,现舟山海山机械密封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发动机密封件作为“浙江制造”试点产品进行申报。建立全县企业品牌培育库,实施专人帮扶,引导小微企业创牌。三年累计申报注册商标139件,核准注册商标114件,全县注册商标总数696件。

三、以拓宽成长空间为导向,不断强化生产要素支持。

(一)打造小微企业产业服务平台。我县积极发挥汽船配公共服务平台在技术开发、科技服务等方面的作用,积极提升检测实验的服务能力,为企业解决了CAE密封垫片等方面的技术瓶颈。建立了岱山县电子商务产业(创业)园,开展电子商务应用培训工作,鼓励小微企业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区,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创业服务平台和孵化基地。组织人力资源招聘会、开展各类专业培训等,为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二)为小微企业提供多渠道资金支持。通过推出专项金融服务项目、财政补助、产业基金等多渠道引导资金流向小微企业。通过“银企对接”金融产品、中小企业专项信用贷款、银税互动税信贷项目,截止到2017年底,累计向447家小微企业发放贷款22.8亿元。县财政向省、市争取企业专项补助资金共计6621万元,安排县级企业财政补助23471万元,其中安排工业转型升级财政专项资金3411万元,对集装箱运输企业补助资金3036万元,对航运企业补助资金3671万元,每年安排 300 万元专项资金,县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电商扶持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电子商务产业(创业)园。

(三)鼓励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方向发展。通过政策补助、科技服务等抓手,激励企业增强自主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推进科技型企业培育进程。推广应用科技创新券,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三年来累计有56家被认定为省科技型企业,发放配套奖励资金1008万元,发放科技创新券234万,为中小企业提供产品设备检测、专利申报等创新资源和科研活动服务。

四、落实小微企业政策扶持,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一)贯彻落实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实现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全覆盖。县地税局、国税局开展汇算税收清缴业务辅导会议,开展宣传培训活动、发放宣传资料。深化“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最多跑一次”等改革,让小微企业享受政策红利。共近4000户次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减免各类税费4198万元。

(二)出台金融优惠政策。人行岱山支行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支持岱山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指导意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定期召开各银行行长(主任)联席会议和信贷科长会议,统一金融支持措施,完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下调贷款利率。岱山县信用联社连续四次调整了贷款利率,调整后加权平均贷款利率水平为7.56%,累计让利2300多万元。

(三)持续深化企业主体提质工作。建立小微企业梯度培育库,库内初创型企业109家、成长型企业22家、领军型企业11家,建立发展跟踪联络机制、成长辅导机制和走访服务制度,推动小微企业向质量型、成长型、科技型、品牌型发展。建立“专精特新”培育库,将30家小微企业纳入培育库档案。建立“小升规”培育库,将6家“小微企业”纳入培育库档案,分批开展入库帮扶指导,实施动态监测,重点扶持、倾斜服务。三年来共新增“小升规”企业33家,有9家企业在省股权交易中心创新板挂牌,有2家企业成功在新三板上市。

(四)淘汰落后产能,提升发展质量。按照省市政府对小微企业产业提升要求,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落后产能的企业实施淘汰,我县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在开展十三五减排工作的基础上,确定了6个污染物减排项目。全县累计整治淘汰不达标、违法生产企业共计127家。

五、新一轮“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实施情况

2018年是新一轮“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的起始之年,我县紧扣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和质效提升主题,以促进企业提升壮大、增强发展后劲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坚持存量提升与优化存量两手并举,实施分类发展,强化精准服务。

(一)开展实施了五大提质行动。

一是实施“凤凰计划”,引导和支持小微企业在“新三板”、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我县邀请海通证券和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的专家,对企业进行现场授课和交流互动,让县内中小企业认识资本市场、了解资本市场,转变对于股改与挂牌的理念。县金融办对全县规上企业重新排摸,梳理一批有实力的县内中小型企业,推荐神鹰虑清器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在省股交中心创新板挂牌。

二是实施集聚发展行动,引导小微企业向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集聚。我县东沙工业特色小镇建设中的“小微企业园”现抓紧建设中,小微园区规划建设面积13947平方米,主楼建筑面积2053.25平方米,共有四层。目前小微园区建设规划已初步确定,正在征求各方意见后作进一步修改,小微园区企业新入园的政策已经过了第一轮意见征求,新的方案已产生,需进一步征求意见。与此同时,招商引资工作也在继续进行,到天津、江苏、宁波等地进行招商;与宁波慈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进行了招商引资。为后续发展打好基础。

三是持续推进主体提质行动。做好小微云平台培育库的数据维护工作,根据省市统一部署开展的小微企业成长指数和活力编制工作,对86家小微企业综合贡献力、制度供给力、核心竞争力、成长活跃度等四个模块指数完成采集,对39家近三年新设小微企业活跃度、社会贡献度、创新聚合度、环境满意度等四个模块指数28个指标项活力指数完成采集,组织完成小微企业统计工作和运行分析。目前培育库企业共有142家,其中初创型企业109家、成长型企业22家、领军型企业11家。开展中小微企业精准服务活动,进行新一轮的培育工作,做好数据录入工作,建成60家“专精特新” 企业培育库。开展小微企业“小升规”工作,筛选6家具有潜力的企业,加入企业“小升规”培育平台。实施我县企业“浙江制造”品牌培育试点工作,争取到2019年有2家以上企业通过“浙江制造”品牌认证,提高我县企业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引导小微企业道培育商标品牌,全县新申报注册商标19件,核准注册商标27件,累计注册商标726件。

四是增强发展活力,淘汰落后产能。按照省市政府对中小企业“改造提升一批、整合入园一批、合力转移一批、关停淘汰一批”的要求,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落后产能的企业,坚决主动实施淘汰。今年来我县持续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关停和整治“低小散”企业工作,进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家、关停和整治“低小散”问题企业9家,为成长型小微企业腾出发展空间。

五是科技创新,助推小微企业转型升级。(一)落实科技创新券使用政策,加大科研资源共享力度,形成“创新投入-政策支持-再投入”的良性循环,降低企业创新成本。依托科技创新云平台,促进资源服务对接,协助本地企业寻找技术服务支持。全年累计发放创新券171万元,为企业的研发活动提供保障。(二)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科技创新服务、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培训,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掌握和运用自主创新政策及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要求,为发展壮大科技型企业队伍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走访,调查摸底,积极与企业联系沟通,鼓励企业申报专利,并从申报条件、申报材料等内容开展指导与帮助。今年已有30家企业完成省科技型企业申报。

(二)打造三个服务平台。

一是优化政务服务平台,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优化服务流程,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推动建立县内跨部门政策信息发布平台,汇集涉及小微企业的各类政务服务信息。围绕“放管服”改革,着力解决政策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营造受理程序简、办事效率高、服务成本低的政务环境

二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坚持政府投入和社会资本相结合,构建一批便利化、专业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小微企业发展平台。积极推动社会众帮众扶机制建设,引导和激励省、市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国家和省市级质检中心向小微企业开放仪器设备使用、检验检测、知识产权、数据分析、创业培训等服务。

三是创建专业化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县内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税务事务所、专业培训机构等社会中介力量,为小微企业提供创业辅导、项目开发、风险评估、管理咨询、财税代理、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等专业化服务。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百千万”培训工程,全面增强企业家发现机会、整合资源、持续创新、创造价值、回馈社会的能力。

 

 

岱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8年1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