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农盐和特邀组 :
你们提出的《关于培育海岛“新农人”打造兴农“新引擎”的建议》收悉,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并与你们面商的意见,现将议案中涉及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产业赋能,打造全链发展新格局
(一)依托发展轴,推进片区组团发展。以岱东镇龙头村、岱西镇前岸村本岛2大重点村为支点,带状串联沿线11个村,深化“重点村+周边村”大片区组团联动发展模式,因地制宜打造“农耕乡韵”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支轴,统筹推进资源开发、风貌提升以及拓展培育新型业态生长空间,构建“美丽成片、产业成群、服务成网”的一体化发展格局,促进产业、人口、服务、要素“四集聚”。
(二)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升打造岱山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种质资源库、制繁种基地,推动农业前沿技术应用落地。同时,深化“一镇一品”培育,做好“土特产富”品牌建设文章,强化品牌应用与营销推广,打造岱山特色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通过举办农产品展销会、参加电商直播带货活动等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与市场竞争力,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三)挖掘新业态,促进产业融合升级。利用闲置农房盘活示范点打造契机,建设全季全天候农旅融合目的地,发展民宿、村咖、轻食餐饮、露营、亲子研学等潮流业态。例如,高亭发展江南村渔港休闲风情街;岱西借“未来社区”入驻红利,打造商贸餐饮街区;岱东深化龙头-鹿栏晴沙综合体二期打造,引进时尚餐饮商业圈,从而吸引“新农人”投身农村产业。
二、平台筑基,构建人才培育新体系
(一)优化实践站点,强化实践育人功能。联结龙头企业、智慧农业建设主体,以及农创客代表企业,选定青年入乡实践站点12个,已有30余名青年入驻站点,累计为农户提供技能培训、技术指导,提供政策咨询、学习观摩等服务近600人次,带动18个村集体200余名农户增收超500余万元,激发“青年+乡土”的深度碰撞。
(二)拓展青创空间,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以岱东龙头-鹿栏晴沙综合体、秀山三礁区域为样本,结合“没有围墙的创业园”,创新打造乡村青创空间2个,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创业平台。联动团县委开展“你好青年·青年夜校”活动方案,赋能提升创业技能,激发“新农人”创新创业活力。同时,集合资深创业青年,成立青年乡创客联盟,通过资源共享、经验交流、政策对接等推动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
(三)健全培训体系,打造人才培育矩阵。深化“技术+科技”培训模式,依托高校、科研院所专业力量,健全“理论学习+交流研讨+现场实践”培训链条。根据“十路人才”不同产业、不同层次“新农人”的特点和需求,全面推进“个性化订单式”培训模式,制定精准培训方案,针对种植业薄弱环节、农户需求,开展传统农业生产技术提升培训与新业态培育培训,提升“新农人”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计划培育120名,目前已开设蔬菜生产技术等培训班2期。
三、政策护航,激发人才发展新动力
(一)加大扶持力度,降低创业成本。牵头拟定《岱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支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大力支持“青年入乡”,县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配套青年入乡实践站点等平台建设。大力支持入乡青年主导或参与的对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参与乡村新业态等,对示范效应明显、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增收作用强的农业农村创新创业项目。探索设立规模更大的“新农人”创业基金,为“新农人”提供低息贷款支持,切实降低创业门槛与成本,减轻创业负担。
(二)完善配套服务,解决后顾之忧。全面落实“来岱有岗、就业有助、工作有伴、共有住房”等人才保障政策,加大人才公寓建设力度,为“新农人”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畅通“新农人”婚恋交友、子女入学、老人赡养等服务保障渠道,定期组织单身青年联谊活动,协调优质教育资源保障“新农人”子女入学,建立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解决“新农人”生活中的“关键小事”,让他们安心扎根乡村发展。
(三)构建共享格局,增强归属与获得感。积极推荐政治素质好、社会贡献大的“新农人”作为“两代表一委员”和各类评优评先人选,扩大“新农人”在政治领域与社会层面的参与度,纳入“乡建智囊”,培养成为基层“治理先锋”,增强“新农人”在村获得感和社会荣誉感,激发他们的干事创业热情。
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岱山县农业农村局
2025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