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921737777121Y/2025-91691 | 生成日期 | 2025-07-08 |
发布机构 | 市生态环境局岱山分局 | 文号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主题分类 |
2024年以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攻坚突破年”“效能提升年”要求,坚持进字当头、以进促稳,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征程中奋力打造绿色发展标杆之地和美丽浙江县域先行地。
一、2024年工作情况
(一)对标全面推进美丽浙江建设的目标任务,在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上求突破
一是完善县域生态环境发展体系。围绕市工作目标和县重点工作任务,制定印发《2024年度美丽岱山建设工作任务书》《岱山县2024年“五水共治”工作实施方案》《岱山县全域“无废城市”建设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研究制定《海上花园城建设“绿色发展看岱山”方案》,实施月调度、季通报,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紧扣中心,抓实办好大事要事。二是开展国家级荣誉创建。编制完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方案,开展创建工作,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调查,邀请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专家走进岱山实验学校、先锋联盟,开展“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建美丽岱山”专题科普讲座。走进渔农村社区,举行生物多样性保护摄影展。截至目前,共记录到生物物种1726种,其中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38种。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人民群众的口碑作为检验生态文明建设的考核标准,对各乡镇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调查结果实行量化考核,随机抽取全县450个样本进行模拟调查,进一步提升我县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生态环境治理知晓度和参与度。四是全面落实环境质量报告制度。配合人大制定《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的实施方案(试行)》,推动县乡两级政府和有关单位依法履行生态文明建设责任。今年,我县被确定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工作试点单位之一。
(二)围绕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的监管方式,在实现环境质量根本好转上出实招
1.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一是在统筹推进全县治气工作上出实招新招。深入贯彻县委县政府关于空气质量改善要求,研究部署攻坚举措,印发并落实《岱山县空气质量改善攻坚行动责任清单(2024年度)》,每月细化治气任务分解至全县各责任单位。二是工业废气治理成效显著。全县17家修造船企业均已配备移动式废气处理和焊接烟尘处理设备。2吨及以下生物质锅炉淘汰任务数4台,完成率100%;国二及以下非道路移动机械淘汰任务数38台,完成50台,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国四及以下柴油货车目标任务100辆,完成率100%。广厦集团和上海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石油储运分公司油气回收设施已完成建设并投运。三是牵头开展机关单位餐饮油烟排查整治。对全县16个机关单位食堂油烟排放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对检查发现的设施老化等共性问题,下发整改通知文件。目前5个机关食堂已完成油烟净化设施更新并安装运行,其它单位均已制定整改计划,整改工作正有序推进。四是持续做好污染天气应对工作。修订《岱山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进一步压实责任。开展臭氧轻度污染应急演练,提升实战水平。对标我县空气质量改善攻坚行动重点任务清单,加强督导检查,推动各项治气举措落实落细。
2.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一是巩固提升水环境治理成效。结合省市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确定年度投资计划6.62亿元,实施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提升水环境质量、完善水防工程体系、深化海上环卫机制等4大类别26个重点项目。截至12月底,全县26个治水项目,累计投入资金68478.75万元,完成投资计划的103.44%。二是打造 “袖水清河”工程新高地。全面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及规范化建设。投资350万元实施岱西镇双合对江浦道、青黑村青黑支河、海丰村后刘家河等3条河道提升工程,目前已全面完工,并通过验收。同时积极谋划东沙镇东沙老河池塘建设,构建生态共享“亲水圈”。三是提升近岸海域环境质量。以湾滩问题巡查和垃圾清运处置为重点,推进属地乡镇及各责任部门进一步强化湾滩垃圾治理。今年累计清理、处置岸滩和近海海洋垃圾约720立方。继续开展无人机巡护监管项目,累计开展湾滩巡查4次,共发现问题83个,实施问题清单式管理,已100%完成整改。四是加强集中饮用水水源保护,完成饮用水源地保护区风险源核查整治工作,定期开展水源地巡查。今年以来,我县市控以上断面Ⅲ类以上水质比例保持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近岸海域水质稳定向好。五是持续开展“找寻查挖”专项行动。制定《2024年度岱山县“五水共治”找短板寻盲区查漏洞挖死角专项行动方案》,组织实施涉水问题全面排查和工作整改。市、县、乡镇三级自查发现各类涉水问题60个,其中,县级互帮互查发现问题5个,县、乡级自查发现问题55个。截至12月底,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
3.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一是落实土壤污染防治。督促我县4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按要求开展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对13家重点企业开展土壤污染风险隐患排查和“回头看”,发现问题8个,均立行立改。会同自规部门进一步摸排“一住两公”重点建设用地,完成9个地块的调查评审和系统闭环,安全利用率达到100%。二是强化固体废物闭环管理。持续扩大我县小微企业收运体系覆盖面,累计签约小微企业180家。严格执行危险废物电子联单制度,实现危险废物动态清零。今年以来,全县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量约34万吨,一般固废约150万吨。三是开展无废细胞创建。印发2024年度无废细胞创建方案,明确无废学校、无废加油站、无废实验室等10个细胞单元,目前已全部完成创建验收。四是全面落实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要求。在做好2023年度13家名单内企业化学物质用量审查的基础上,开展2024年度12家涉新化学物质企业的摸排,未发现新化学物质使用情况。
(三)立足守牢生态安全底线的政治责任,在维护生态环境秩序上务实效
1.强化生态环境执法监管。积极开展“绿剑2024”生态环境执法专项行动、双随机日常执法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1619人次,检查企业、点位703个,共立案查处39家,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39份,处罚金额837万元,没收违法所得2.43万,轻微违法行为3个。聚焦电动自行车行业废铅酸蓄电池非法收集、转移等违法行为,同有关部门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共联合检查11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7件,行政处罚金额275万元,移送公安机关案件1件。
2.加强辐射安全检查监管。会同省、市、绿色石化基地管委会开展常态化执法夜查工作,强化源库、运输到现场作业的全环节监管,完成19家核与辐射利用单位年度辐射安全评估,安全评估率100%。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60人次,检查放射源单位30家次,发现问题12个,均立行立改。
3.妥善处置生态环境信访问题。今年共受理信访41件,均已办结,数量同比有所下降。无重复访、出县访现象发生。完成了第三轮央督5个信访件的整改和销号工作,以及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个性问题的整改工作。
(四)遵循绿色发展走在前列的殷切嘱托,在服务经济上求变革
1.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实施《岱山县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2023-2025 年)》,推进13个项目建设,总投资8.3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5亿。
2.强化重点行业整治。按照省政府工作部署,制定并实施全县重点行业整治提升方案,完成26家重点企业的环境治理评估工作和“一企一策”编制,开展修造船、烧结砖、建材石料、废塑料加工等5个行业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完成17家船舶行业治理,完成船舶行业、建材石料加工、鱼粉等行业整治验收。
3.推动全县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推进1个低零碳乡镇、2个低零碳村试点建设,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和建设成效。指导我县经济开发区申报创建减污降碳试点,试点方案顺利通过省级评审。
二、2025年工作思路
(一)坚决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一是全力做好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销号工作,推动全县深入开展问题整改和举一反三。二是继续开展“绿剑专项执法”、“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空气质量攻坚提升等执法专项行动,做好双随机日常执法和跨部门联合检查,采用自动监控、无人机巡查、红外成像检测等新装备发现环境违法线索,提高执法效能。三是对全县核技术利用单位开展常态化执法检查和监督性监测工作,重点落实鱼山石化、惠生海工高风险二类放射源夜间执法和风险隐患排查。四是迎接省委生态环境保护督查。持续推进全县船舶修造行业、水产加工等行业污染整治提升工作,深入开展水产加工、油品储运、石油化工等行业及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提升工作。梳理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信访件及近3年来的重复访、集体访、领导包案问题和多部门联动问题,开展重点信访件进行“回头看”专项化解行动,对治理成效不显著的或反弹信访问题进行再调处,确保社会大局平安稳定。
(二)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是进一步开展治水工作。继续实施高亭镇、东沙镇污水零直排区提质工程,有效解决已建成的“污水零直排区”覆盖面不广等问题。实施东沙镇和衢山镇河道水环境综合提升工程,高标准提升水环境质量,为全县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海岛样板建设提供优质水生态环境。二是加强海洋环境治理。总结提炼“一镇两港”海上环卫工作试点经验做法,尤其是在培育“金银渔嫂”公益组织方面经验,继续加大在全县各乡镇、渔业村的复制推广,实现海上保洁工作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三是进一步开展治气工作。科学制定2025年治气任务攻坚举措,开展我县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攻坚及污染天气应对工作,全面巩固提升我县环境空气质量。四是深化清废治土工作。进一步落实重点产废单位规范化管理和危废贮存场所标准化监管指导,引导企业推进物联网技术,确保贮存场所废气规范、科学、有效收集处理。加快完成开发区工业污泥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稳步推进衢山废油泥资源化利用和开发区废催化剂加工利用项目建设。
(三)进一步提升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
一是高效谋划实施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在有序落实《岱山县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2023-2025 年)》的基础上,推动排水大户和主要工业企业落实管网修复攻坚举措,以国家推动“两重”为契机,推进东沙片区和岱西片区管网改造和数字化管理项目。二是开展“低空+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对大气管控重点区域、固废堆存风险区域、湾滩、入海排口、河道、工业企业(船舶行业等)及自动监测站等点位,通过“摄像头+无人机”低空巡检,形成全方位、立体化、智能化的低空遥感监测网。三是进一步开展重点行业整治。开展化工、电镀、水产等重点行业整治。提升各行业环境管理水平,降低行业环境污染风险。
(四)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结合省市美丽建设任务,统筹污染防治攻坚、产业与能源结构优化治理、城镇污染治理和基础设施提升,提前制定年度美丽岱山任务清单并有序推进,有关任务均要求在9月底前完成。完成全县生物多样性调查,科学评估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状况和保护成效,提出保护对策及措施。提炼我县生态优势,创新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两山”转化模式。
(五)进一步推动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
一是落实主体责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加强对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统筹谋划,党组书记严格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班子成员认真落实好“一岗双责”,加强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要岗位的廉政风险点和易被问责的风险点排查,完善责任清单和风险防范措施,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二是转变机关作风,持续健全长效机制。持之以恒纠四风树新风,支持纪检监察组开展工作,努力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三是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管理。防范化解重点领域意识形态风险,抓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重点检查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开展党员干部职工思想动态调查分析,要求全体党员干部不论是在工作还是日常生活中,都能按照合格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进一步提升党员意识、强化党性原则、严守纪律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