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关于县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58号提案的复函
信息来源: 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发布日期: 2025- 07- 28 14: 48 浏览次数:

汪武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县全民艺术普及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县全民艺术普及工作的关注与支持。推进全民艺术普及是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文艺赋美工程促进全民艺术普及的实施意见》,结合海岛实际创新实践,取得阶段性成效。现就提案相关内容答复如下:

一、强化规划引领,构建全民艺术普及体系

我县以“文化暖心、共享幸福”为理念,将全民艺术普及纳入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总体规划,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供给”的工作格局。

(一)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县文化馆打造“岱你‘艺’+‘益’”培训品牌,2024年开设春、夏、秋三季公益培训,涵盖30门课程34个班级,包括成人越剧、广场舞、音频编辑软件、拉丁舞、吉他、古筝入门与提高、茶艺、洞箫入门、健康讲座,以及未成年人的少儿主持、素描入门与提高、象棋入门与提高、少儿美术、创意手工、吉他入门、竹笛入门、少儿声乐、儿童剧表演等,累计培训812.8课时,服务1.2万人次。同时,针对不同群体需求实施精准教学,如为县职业技术学校“圆梦青苗”艺术培育基地开设舞蹈、舞狮课程,邀请宁波专业老师指导,该校舞狮队在2024年浙江省第二届青少年龙狮锦标赛中获群狮二等奖、传统创意舞狮三等奖;为岱山双峰新城学校开展合唱、戏剧小品辅导,创作校歌《双峰,我们一起奔赴》并在开学典礼展演。

(二)在社会力量联动方面。吸纳晚霞文艺爱好者协会、乡音文艺爱好者协会等10个业余团队,承办82场送戏下乡活动,主题涵盖“真情暖童心 相伴护成长”“同心共富 携手同行”等,惠及基层群众超万人次。鼓励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公益性培训,2024年联合开展“工地上的课堂”等特色项目,为鱼山绿色石化基地企业员工提供舞蹈培训,实现专业资源与基层需求的有效衔接。

(三)在数字化服务拓展上。依托“岱山县文化馆”微信公众号,推出“新春云课堂”“云课堂一周一课”系列线上课程,内容包括《古琴基础教程》《朝鲜族舞蹈课程》《如何成为手机摄影高手》《走进民族音乐世界》,以及传统制香、弹三弦、蒙古舞、水彩画入门、合唱、淮剧、古筝、京剧、小提琴、书法等,累计推出31节课,获近3000阅读量。利用“浙里文化圈”平台,整合艺术培训数字资源,实现课程预约、活动报名、成果展示等功能线上化,2024年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期间,通过微信视频号、抖音号发布“文化人为文化馆打call”等宣传视频,获2万多阅读量、1万多转发量,扩大了艺术普及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二、发挥体系效能,促进艺术资源均衡分布

我县以文化馆总分馆制为抓手,推动优质艺术资源向乡镇延伸,破解“城乡不均衡”难题。

(一)总馆牵头资源统筹。2024年组织县内外专业艺术人才开展“流动艺术服务”,为长涂港南、东剑,衢山田涂三个村配送广场舞培训6课时,培训80人次;为业余文艺团队配送节目辅导30课时,培训600人次。结合“智慧文化云”平台,通过前期调研、群众点单等方式,精准群众文化需求,如针对青少年群体举办“红心向党 共绘仙岛”全县青少年才艺展演,针对业余团队开展两场主题分别为“红心向党 共绘仙岛”“人人成园丁 处处成花园”的全县业余文艺团队节目展演,均通过视频初选和现场海选选拔优秀节目,参与及受益群众达上万余人。

(二)乡镇分馆强化阵地功能。依托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礼堂建设“艺术服务点”,2024年配合总馆完成送戏下乡演出96场,其中本馆“文艺赋美”送戏下乡14场,深入9个村文化礼堂和5家企业,节目围绕海洋文化、安全生产、家乡发展等主题;业余团队承办82场,实现乡镇全覆盖。如东沙镇利用古镇资源开展“甲板音乐会”5场,高亭镇在灯塔博物馆设置“灯塔下的嗨歌会”43场,形成“周周有活动、村村有展示”的基层艺术生态。

(三)联动机制持续完善。建立“总馆+乡镇分馆+村服务点”三级联动培训机制,2024年省市送下来的培训活动中,11月8日,“百家百课下基层”送教活动走进岱山,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杨晓浤教授带来《以文艺赋美助力“诗画江南 活力浙江”——文旅融合演艺类案例分析》讲座,县文广旅体局机关和下属单位干部职工、各乡镇文旅工作人员、业余文艺团队骨干约60人参加;12月2日—6日,“千岛千讲”全民艺术普及工程——离岛暖心课堂公益培训在县文化馆举行,开设“戏曲形体水袖课”“书法基础课”和“演出策划与执行”三门课程,累计培训30课时、受益500余人次,提升了基层文艺骨干的服务能力。

三、盘活闲置资源,拓展艺术普及阵地网络

我县立足海岛实际,因地制宜盘活各类空间资源,构建“全域覆盖、便捷可达”的艺术普及阵地。

(一)闲置场地转化利用。2024年联合乡镇排查闲置学校、礼堂等资源,将东沙镇原粮站仓库改造为“民俗艺术体验馆”,开展渔民画创作、舟山走书等非遗培训;利用衢山镇闲置校舍设立“海岛艺术工作坊”,全年开展剪纸、泥塑等课程48课时。结合乡村文化振兴,在秀山乡秀北文化广场、东沙镇司基村文化礼堂等场所,承办慈溪·岱山文化走亲文艺演出等活动,500余名观众观看,让闲置空间成为艺术普及的“新舞台”。

(二)新型空间融合发展。推动“文化+旅游”“文化+体育”跨界融合,在鹿栏晴沙景区举办“甲板音乐会”2场,在金维映广场、舟山绿色石化基地承办“潮起东海 群星璀璨”舟山市优秀群文创作作品巡演2场,将旅游景点、企业厂区转化为艺术展演空间。以“文艺赋美”为载体,在岱山海岬半程马拉松等各类体育赛事中,将文艺与体育融合,从多维度实现“移步见艺、转角遇美”。

(三)阵地服务提质增效。县文化馆优化多功能阵地,打造“艺术自习室”,提供乐器练习、书画创作等自助服务,全年接待群众3000余人次;推动乡镇文化站延长开放时间,实行“错时服务”,如高亭镇文化站每周三、五晚开设“夜间艺术课堂”,2024年累计服务1200人次。通过“空间+活动+服务”的模式,让基层群众就近享受优质艺术资源。

四、塑造特色品牌,强化人才梯队建设

我县以海洋文化为内核,培育特色艺术品牌,建强人才队伍,为全民艺术普及注入持续动力。

(一)特色品牌培育成效显著。“嗨歌吧 仙岛强音”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红歌赛,自8月24日在七个乡镇举办海选赛,到9月21日的半决赛、9月28日的总决赛,参与及受益群众近万人;“共贺华诞 艺展风华”文艺晚会在县体育馆举行,岱山籍知名演员何赛飞出席,展现海岛艺术魅力。培育“一乡一品”特色项目,如长涂镇“铜钿花辊表演队”、东沙镇“民俗舞蹈队”等,形成乡镇特色艺术名片。

(二)文艺创作成果丰硕。2024年,根据渔船救人事迹创作的戏曲小戏《全速前进》荣获浙江省第十二届群众戏曲小戏大赛决赛金奖;歌曲《爷爷的心声》获浙江省第二十三届群众音乐大赛银奖;《心里的钟》获“不一样的花火”浙江省第三届原创流行歌曲大赛银奖;《岱你来》《海上小镇》分别获2024年“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第三届浙江省旅游歌曲大赛银奖、优秀奖;歌词《我在这里等你》获全省歌词大赛铜奖。12月17日,《爷爷的心声》参加2024“我要上村晚”系列选拔活动——村歌大赛,获二等奖。

(三)人才队伍不断壮大。2024年,三位业务干部参加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业务技能大赛,林海涛、沈凤峰分别在音乐创作、戏剧曲艺创作单项比赛中获得银奖。通过“请进来教、送出去学”等方式,全年培训基层文艺骨干600人次,发展文化志愿者1200余人,形成“专业人才+骨干队伍+志愿者”的三级艺术普及人才梯队。

感谢您对我县文化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期待您继续为文化事业发展建言献策。

岱山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5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