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可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县域内公共运动服务供给的建议》收悉。根据我县实际情况,结合团县委、县住建局、各乡镇、县城投、县交投协办单位意见,并与您面商的意见,现将提案中涉及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多管齐下破瓶颈,优化体育场地布局。
一是顶层规划引领。编制出台《岱山县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专项规划》,从常住人口总量、结构、流动趋势等实际出发,策应人口集聚、项目落地,岛际之间、城区之间、文体之间协同发展和融合,推动健身设施从“城”到“乡”均衡、从“有”向“优”的转变、从“老”到“小”的覆盖、从“单一”到“多样”的布局,引导体育场地布局的均衡性。二是加快“10分钟健身圈”打造。聚焦海岛土地资源紧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空间不足、类型单一的问题,全面协调,紧密结合城乡建设项目,见缝插针,补足体育设施不足的短板。近几年,高亭城区新建县全民健身中心(游泳馆、轮滑、健身房)、安澜共享球场(5片篮球场、1片5人制足球场)、吉祥路笼式足球场、国球进社区(乒乓球场16片)、御景苑等全民健身路径10条、彩霞路健身步道1条。蓬莱未来社区建成智慧跑道、邻里中心室内健身房、屋顶乒乓球场及儿童健身设施。双峰新城文体中心项目计划于今年 8 月开启试运营,首期将开放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常规项目,后续将依据运营实际,逐步推出足球、游泳、网球、拳击、跆拳道等,该中心投入运营后,将显著改善现有运动场所短缺状况,进一步满足群众日常健身需求。三是推进企事业单位对外开放。以自贸区等国家战略项目落地,金海智造、常石造船、浙江石化等大型企业落户外岛为契机,创建企业建设场馆、政府植入服务、全民共享成果的政企合作模式,成功填补了长涂、秀山等外岛乡镇长期缺乏室内运动球馆的历史空白。利用中小学搬迁后的废弃校园场地,打造拓展训练基地,进一步满足外岛、离岛群众对体育设施、体育培训、公益服务、赛事活动的需求。
二、打造特色IP赛事,普及全民体育活动。
一是需求导向精准供给。依托渔农村文化礼堂主阵地,借助12345热线、“浙里办-浙智汇”等平台,推行点单式赛事服务,广泛征集民意,定期发布赛事计划,方便群众参与。二是赛事下沉全域开花。坚持每 4 年举办一次全县运动会,每年举办一次群众体育大会,赛事涵盖全龄段人群近 30 个小项。同时,每年组织渔农村文化礼堂运动会及社区运动会,开展群众点单式比赛项目 15 场以上。举办全县中小学运动会,大力发展阳光体育;组织全县职工三大球交流赛、“军民杯” 篮球赛、残疾人冰壶赛事,切实将群体赛事活动办到乡镇、乡村社区、基层一线和群众家门口,进一步提升健身活动的覆盖面和参与度。三是特色IP普惠共享。做强做优全国风筝锦标赛、岱山海岬半程马拉松、环仙岛岱山自行车赛等具有鲜明海岛特色的赛事品牌,积极引进全国风筝板巡回赛、斯巴达勇士赛等高影响力赛事,培育岱山海岛公园徒步大会、沙滩高尔夫球挑战赛等本土新IP。赛事普遍增设参与门槛较低的亲子跑、风筝放飞体验、沙滩高尔夫体验等组别,显著扩大普通群众参与面,提升赛事的辐射力和海岛品牌影响力。
三、推动服务下沉基层,打通体育服务 “最后一公里”。
一是激发体育社会组织活力。鼓励社会组织参加等级评估,夯实体育社会组织自身能力建设,积极主办、承办科学健身大讲堂、各类健身讲座和培训。充分调动体育两员积极性,提升委员综合能力,建立健身小分队,开展健身指导。二是用好渔农村文化礼堂阵地。突出体育进渔农村文化礼堂主题活动中的“送指导送培训”板块,从2020年起持续五年将群众按需下单预约的健身讲座和培训项目送入文化礼堂,同时开展“雏鹰展翅”青少年暑期公益培训,“送体下乡、下企业”活动,引入舟山市“YUE动千岛”全民健身大篷车,由优秀运动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名师名导名医授课指导,推动优质体育资源下沉到基层一线,打通体育服务最后一公里。三是加快挖掘“培训+”渠道。积极推动健身指导培训与文旅卫等多方资源的深度融合。以“市民夜校·乡村艺站”、岱你“艺”+“益”为载体,开办广场舞、啦啦操、象棋入门等培训课程,将专业健身指导与群众文化活动相结合,为探索全民健身活动服务民生开辟新路径。
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岱山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5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