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建设岱山县渔农村农特产品村级服务站的建议》收悉。根据我县实际情况,结合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县海洋经济发展局、县供销联社等协办单位意见,并与您面商的意见,现将建议中涉及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全力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一是做强村级电商服务站。鼓励引导各乡镇村级服务站点打造为电商共富工坊平台,纳入市级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创建培育名单的,对每家工坊直播设备购置费用最高奖励1万元。开展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技能培训和资源对接活动,每家工坊奖励最高不超过5000元/年。对获省市表彰或正式发文推广其经验的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做大做强村级电商服务站,为农户和企业提供便捷的网络销售渠道,降低销售成本,提高销售效率。二是组织开展农产品展销会。用好农博会、茶博会、农交会、文旅推介会等各级展销平台,组织我县特色农产品参加宣传推介活动,在展位费用、渠道对接、品牌推介等方面为品牌授权主体提供减免扶持政策。构建产销衔接机制,充分利用东海郊野公园、岱走岱山、衢山东谷源等文旅集市和文体赛事进行特色农产品展销,发展订单农业,及时对接供需,强化市场体系建设,引导特色农产品进企业、进旅游景点、进商超,实现“以产待销”向“以产促销”转变,打造产销稳定、农商利益联结紧密的衔接机制。如今年组织倭井潭硬糕、沙洋晒生、东沙腐乳、东沙香干等特色农产品参加省第三届乡村美食大会暨2024“寻鲜舟山”海岛土特产集市活动,得到广泛好评,其中东沙腐乳还受邀参加首届省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大会。三是推动农超对接。鼓励大型商超与农产品生产基地直接对接,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保证产品新鲜度和质量,如悦心农业公司和源泰菜篮子平价店达成产销对接合作等,下步我县将依托县农发集团积极对接县外、市外大型农产品销售企业,进一步扩大产销对接规模和辐射范围,主动联系对接县内企事业单位、大型企业等,探索推广直供直销、订单销售等发展模式。
二、大力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一是培育区域公共品牌。以“母子”品牌联动的运营模式,打造县级区域公共品牌,各乡镇本地特色优质农产品资源,打造“一镇(乡)一品”。今年底,完成区域公共品牌名称和标志设计,建立健全公共品牌授权准入标准,各乡镇完成“一镇(乡)一品”培育方案制定,培育工作初见成效。二是加大品牌宣传推广力度。县农业农村局联合市场运营团队,开展市场跟踪监测,启动县级区域公共品牌“亮牌”行动,打造“母子”品牌联动的营销模式,有效实施县级区域公共品牌赋能产品品牌,子品牌反哺县级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通过组织召开品牌战略发布会,集中推介“一镇(乡)一品”特色优质农产品。计划7月份针对“一镇(乡)一品”,指导各乡镇开展一次集中路演。指导各乡镇充分挖掘农产品文化价值,通过品牌故事进行文化塑造,依托母品牌,对“一镇(乡)一品”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包装进行提档升级。三是加强品牌保护。提高农户品牌管理意识,指导农户开展商标注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严厉打击冒用农产品质量标志或者销售冒用农产品质量标志的农产品等违法行为,维护品牌形象和市场秩序。
三、着力提升农产品生产水平。一是建立一批规模化生产基地。根据县域资源分布和产业基础,深入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鼓励各乡镇、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集中收储,支持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的主导产业发展,建设一批稳固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按照全产业链发展要求,支持田头冷藏保鲜、储藏加工等设施建设,提升农产品加工、仓储保鲜、运输销售等能力,引导企业开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推动农业从种养环节向农产品加工流通等二、三产业延伸,加快主导产业全链条升级。二是培育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种养达人的功能,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民”等经营模式,支持发展多环节托管、关键环节托管和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模式,同时加大本地农业人才培养力度,组织专家对农户和企业开展农业现代生产知识技术、品牌运营、电商销售等培训。三是制定一批标准化生产规程。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强化标准引领,推进科技创新。依托科研院校,组建农业技术专家团队,通过“双强”项目、农业技术团队项目,支持先进适用的农机装备与机械化技术推广,开展新品种引进和高效先进技术应用,建立智能化生产加工基地,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我们将充分吸纳您的建议,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努力解决农特产品在销售和流通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农特产品产业的健康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岱山县农业农村局
2024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