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店开店的扶持,选址的扶持,还有物料的扶持,广告的扶持,你们这些扶持都到哪儿去了?
一、“隐身”的招加盟商公司。
2021年1月,江苏南京的吴女士上网浏览某知名奶茶品牌的加盟信息,并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当天,她就接到了招加盟商的公司打来的电话,说她咨询的那家品牌加盟的门槛有点儿高,并说服她加盟同一团队研发的一个新品牌“抖茶控”。
盛情邀请下,吴女士来到位于江苏南京江宁区的拓界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考察。公司设在高档写字楼内,宽敞精致,墙上展示着授权资质、研发团队等信息,奶茶店样板间还备有可口的奶茶和点心,各部门看上去都很忙碌。
吴女士感到十分振奋,再经商务人员的一番鼓动,她当场就交了加盟费17.8万元,成了“抖茶控”的加盟商。然而,在接下来选定店铺地址时,她发现公司承诺的后续服务完全跟不上。一个月后,吴女士察觉到不对劲,想要上门索要退款,但这一次她却连办公区都进不了。而像这样上门讨要说法的加盟商,还有很多。
北京的金女士因为用的是自家铺面,加盟店得以顺利开张。开业前,她曾到南京参加了3天培训。当时,她就发现了可疑之处,培训所到的3个地方的公司名称不统一,也并不叫“抖茶控”。然而,金女士培训后拿到了奶茶的制作配方,也就没再多想。但据警方调查,所谓的奶茶配方也只是材料供应商提供的,并不是独家配方。金女士没有租金压力,各种设备也是二手的,已经省了一大笔钱。但她算了一笔账,每天要卖300杯奶茶才可以盈利,但实际上即使开业大促销也卖不了那么多。
按照拓界公司的宣传,他们每个月要更新4到5款产品,但实际上,只有开始两个月有产品更新。金女士的奶茶店每个月都在亏损,半年后就不得不关店了。除此以外,加盟商们还发现,从拓界公司批发的食材价格过高。所谓的广告宣传,也只有网络平台的短视频。甚至某知名奶茶品牌还特意声明,根本没有与拓界公司合作研发过产品。而到2021年5月,拓界公司干脆搬走了。
二、“消失”的加盟费。
拓界公司根本没有提供当初承诺的服务,那么加盟费都被用到哪儿去了呢?警方开始集中力量研究案情,首先找到了跟加盟商直接联系的公司商务人员。令人奇怪的是,这些商务人员根本不是拓界公司的员工,而是由一家在河北省秦皇岛市的网络科技公司派过来的。
这家位于秦皇岛的公司,业务的本质就是电销,即利用网络上搜集到的客户信息冒充知名品牌的客服给客户打电话,目的是吸引对方到“抖茶控”品牌来投资。为了客源,拓界公司需将收取的加盟费中的76%支付给这家公司。进一步调查,警方发现拓界公司的资质也是假的。为了逃避加盟商的起诉,公司营业执照是负责人借老家亲戚的身份证办的,奶茶店商标和特许经营相关资质也都是买的,就连招待客户用的奶茶样品也是根据客户的喜好提前买好的。
就是这样一个徒有其表的公司,短短3个月招来了100多个加盟商,收取加盟费约1200万元。
三、警惕无形的加盟招商陷阱。
2023年10月,这起奶茶店加盟合同诈骗案由江苏省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审理。法院判决14名被告人均构成合同诈骗罪并判处了相应的刑罚,此案共追缴回赃款1020万元。97名报警的加盟客户都拿到了所交加盟费90%的退赔款。近年来,加盟类、连锁类的经营模式呈井喷式发展,相关犯罪往往具有手法新颖、手段隐蔽、刑民交叉复杂、在法律适用上认识不一等特征。公安部也将部署全国公安机关进一步加大对这种加盟类合同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
全力打击犯罪的同时,警方也提醒想要开加盟店的创业者们:一是需要进一步了解公司的情况,了解这种特许经营行业的规范。有条件的投资者可以通过一些商业查询平台来摸清公司的背景。二是建议投资者去实地进行考察,特别是去已经加盟的门店实地考察一下其经营状况,看是否真的能够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