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9210026412824/2024-94425 | 生成日期 | 2024-05-27 |
发布机构 | 衢山镇 | 文号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主题分类 |
今年以来,衢山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指引,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全面落实三个“一号工程”,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紧紧围绕年初张书记在衢山调研时提出的“向海开放新高地、海岛共富先行地、海岛治理示范地”“三个地”建设目标,全方位推动衢山各项工作开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较好成绩。2023年,全镇实现财政总收入5.84亿元,同比增长20.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3亿元;预计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3.18亿元;商贸服务业总营收138.76亿元,同比增长135.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7.79万元、6.67万元,分别增长7.0%、10.1%。入选“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成功获评全省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乡镇,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考核优秀。
一、2023年工作亮点
(一)打造“向海开放新高地”。一是国家战略加速落地。大宗商品储运基地启动工程全面完工,主体工程实现全面平稳开工。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实现国内首家“离岛远控”,累计接卸矿石突破2亿吨,混配矿产量连续4年稳居全国第一。黄泽山国际油品储运基地一期151万方项目实现经营性收入1.82亿元,二期104万方油罐项目试运行。统筹布局,提前10个月平稳完成中化XQS700万方国储项目前期土地政策处理工作,完成土地征收2800亩,化解小衢遗留12年的信访难题,解决10多年的“钉子户”,为项目实施扫除障碍。4万方应急避灾中心完成建设,项目人员成功入驻,为安全生产打下坚实基础,实现“平急两用”。加快推进渔港经济区开发建设,基本完成道路管网框架搭建,形成土地约1500亩;国际海事服务配套产业园完成主体结构施工,项目总建筑面积达4.97万方,港航物流产业稳步发展,成功开展国内首单港外锚地保税LNG试点加注。提前谋划南部岸线发展空间,完成南扫基岙口签约,启动马足整村搬迁,拆迁完成后可增加用地近700亩。预留桂花盐田2630亩土地资源,保持战略定力,为下一步土地解缆及政策处理打下基础。二是产业体系愈发健全。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复苏势头强劲。服务业发展增速迅猛,预计全年浙石化销售公司实现营收125.4亿元,批发业同比增长136.8%,餐饮业同比增长38.9%,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5.5%;积极培育文旅市场主体,“妈妈的味道”“凉峙咖啡小酒馆”“古茗奶茶”等近200家商铺店面落地经营。工业发展稳进提质,预计全年水产业、制冰业、汽配业等传统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5%以上;浙江友联充分发挥头部竞争优势,全年实现总产值10.1亿元,同比增长7.9%,入选浙江省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三是招商引资取得进展。围绕鼠浪湖大宗商品储运基地、黄小双油品储运基地、衢山LNG集散基地、国际海事服务基地等重大产业项目,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全年新增注册企业9家,新引进企业项目8个,实际到位市外资金4.86亿元,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实际利用外资50万美元。成功招引万豪酒店入驻,城镇商贸业态更加丰盈充沛。万豪酒店、花间堂、喜马拉雅、古茗等国内知名品牌成功入驻衢山。
(二)打造“海岛共富先行地”。一是项目建设全域开花。小城市培育为抓手,高质量推进25个重点项目。渔港经济区道路管网工程(二期)、双龙湾风情渔港一期等14个项目完工,浙江自贸区(舟山)海事服务产业园、海事服务基地(一期)、城市公园、环岛西线、桂太长河滨水绿道提升、东门户打造等重点项目进度过半。文体中心、大衢渔港提升等项目完成工程招投标,双龙湾风情渔港二期、小城市海岛风貌提升等项目开展前期工作。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四平水厂改造主体工程完成建设,枕头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面完工,东岙海塘强排投入运行。高质量提标升级入岛门户迎宾大道,中柱路、校园路、环城东路等多条城市道路完成提升改造。新建原大衢中学、敬业小学两座停车场,增加停车位513个,配套新能源充电桩51个,极大缓解了老百姓停车难、家长接送拥堵问题,城市运行井然有序。建成岛斗物流中心并投入使用,解决了多年来快递企业占道经营问题。县委县政府3000万元专项资金助力近百项共富项目建设,累计完成路灯更换643盏,水井修复46口,村道修缮35条,村级停车场修建12座,一大批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二是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全镇30个村实现集体经济总收入6733万元,同比增长22.5%,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到80%。东谷源工坊、紫菜养殖工坊、斗仓工坊成效明显,利用网红打卡地宣传、农特产品推广等多种“授人以渔”的方式,解决百余人就业问题。皇坟村、太平村、沼潭村、三弄村、枕头山村5个村成功争取省财政厅“一事一议”奖补资金2000万元用于18个共富试点项目建设。观音山旅游景区提升、双龙湾风情渔港一期等文旅项目建设完成,岛内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凉峙村、三弄村成为“网红”打卡地,民宿产业实现蓬勃发展,全镇150家民宿旅游季周末入住率超90%。预计全年接待游客80.47万人次,同比增长23.4%。实现旅游收入11.26亿元,同比增长25.6%,创近三年新高。三是城乡环境优化提升。深入实施“千万工程”,推进村庄规划与风貌管控,实施“两线三块”风貌设计布局,完成15个村的村庄规划编制,乡村建设方向更加明确清晰。全领域推进渔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制定并实施《衢山镇2023年渔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累计完成抛荒地整治1361亩,土地流转719亩,复种1000余亩,种植水稻、油菜、番薯等各类作物4000亩以上。治理“五清五乱”等环境问题1.5万余处,优化美化点位100余处,清运垃圾1.4万吨。岛扎村、皇坟村、涨网套村完成渔农村生活污水提标改造工程,建设污水终端处理设施5座,受益农户约550户。污水处理厂清洁排放改造工程完成竣工验收,出水水质由一级A标准提升至清洁排放标准。开展“护航亚运”河湖水域岸线保护专项行动,桂太、塘岙等主要河道水质相继提升。大力推进绿色生态建设,新增国土绿化面积27.5亩,岛万线、沙冷线等多处节点完成绿化提升,与周边基础配套交相辉映,形成一派生机盎然的美丽乡村景象。对桂太长河两侧农田进行整治,解决了存在10多年的私搭乱建问题。四是公共服务不断优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原桂花小学50名学生享受更优质的教学资源,邀请5名杭州教育专家赴大衢中学支教。加大人才引育培养,投入100万元用于医教人才补贴。结合“健康小屋”、专家坐诊、医生下乡随访等形式,为偏远岙口2500余名老人提供送医、送药服务。田涂村、石子门村、桂花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投入运营,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利的居家养老服务。购置100套“智呼通”设备,保障“一老一小一病”群体的生活安全。积极推进助残服务,有序发放假肢、助听器等助残设备,对9个公共区域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对40名残疾人进行手工编织技能培训。完成残疾人加油站建设并投入使用。围绕“迎亚运”“八八战略”等主题开展各类文艺赋美演出50余场,通过篮球赛、摄影展等多种文艺下乡方式,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建成渔业船员培训中心并顺利开班,培训船员2493人次,为渔民节省开支500余万元。
(三)打造“海岛治理示范地”。一是基层组织建设凝心聚力。全链条打通镇党委政府→8个共富联盟→31个瀛洲红团→56个网格→173个微网格的组织架构,把平安稳定、隐患清零等中心任务落实到“最后一米”。促进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揭榜挂帅”行动中,每个项目均有1名班子成员担任挂帅领导,86位85后干部全力助推25个重点项目建设换挡提速。分管领导和联系村、重点项目紧密结合,做到既是各自分管领域“主理人”,又是基层治理“牵头人”,实现了“齐抓共管、条块结合”。持续抓好“三会一课”、党员日常管理教育。深挖“瀛洲红帆”党建品牌内涵,完成“瀛洲红帆”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二是队伍建设提质增效。全镇干部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工作方法,创新启动“向前一步·我来报到”行动,137名机关干部以“进得了门、坐得下凳、说得上话、办得了事”为目标,聚焦民生小事、群众关切,累计入户走访6576余次,解决群众诉求500余件。以“宁可向前一步形成重叠,不可退后一步出现真空”的高度责任感,真正做到了“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开展“双述双评双比”专项行动,31个村社提标自查,村社干部攻坚克难、实干担当,作风能力明显提升。三是苗头性问题有力化解。做精做实“瀛洲红帆”党建品牌,坚持“防早防小、抓早抓小”。制定并实施衢山镇亚运期间安全稳定专项考核办法,对全镇31个村(社区)及6个渔业合作社(站)实行专项考核,充分调动村、社干部干事积极性,有效解决苗头性问题。自亚运维稳安保一级响应启动以来,全镇137名机关干部第一时间全员自觉落实值班值守。全年未新增一例信访个体,赴省进京登记人数由2021年的6人次降为零,在亚运安保期间、推进重大项目过程中均未出现一例出岛上访,这是在衢山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全年共调处矛盾纠纷280起,调解金额2852.07万元,化解26起农民工欠薪问题,化解率达到100%。四是安全根基不断扎牢。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排查各类场所2407处,发现并闭环整改安全隐患2389处,涉海涉渔、消防、船舶修造等领域深入管理,安全形势总体稳定。稳步推进30艘老旧帆张网渔船减船转产,其中20年以上船龄21艘,依法取缔“三无”船筏56艘,进一步夯实渔业安全根基。进一步提升“一支队伍管执法”赋能基层治理,办理行政案件293起,赋权事项执法覆盖率达100%。完成市级法治村社创建全覆盖,其中小衢村、凉峙村成功创成“省级法治村社”。衢山综合行政执法队、司法所、检察室成功创成省级“枫桥式”所队。
三、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衢山镇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全面推进三个“一号工程”,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以“更高站位、更强情怀、更大力度”推进“三个地”建设。
(一)打造“向海开放新高地”。一是持续服务保障国家战略。全力服务保障国家大宗商品储运基地(QS基地)建设,推动鼠浪湖码头产能稳定释放。常态化运营黄泽山255万方油储项目,力争中化XQS700万方国储项目开工建设、小衢山成品油商储项目签约落地,积极谋划黄泽山、双子山、衢山南部等大宗商品储运项目。建成投运海事服务岸基站产业园一期,争取燃料油保税罐、船供免税店获批。全面完成海事服务配套产业园项目建设,通过租赁形式,为友联等大型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加快与外岛垃圾清运等日常生活所需的生活码头配套。提前谋划南部岸线发展空间,有序推进马足整村搬迁。二是持续提升产业能级。强力推动船舶修造、汽配制造、水产品加工等传统行业向绿色、高效、智能化迈进。积极推进浙江友联转型升级、提产扩能,发展豪华邮轮、海工平台、LNG船舶等高附加值船舶修造业务。支持上海邮轮研究院舟山分院实体化运作。精品化打造运营旅游项目,发展旅游新业态。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注重以商引商,力争实现重大产业、重大项目招引新突破。抢抓国家战略项目落地机遇,推动产业链招商,吸引油品储运、LNG等项目落户,做大衢投营业收入。着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中矿运营团队尽早落户。协同推动浙江友联30万吨级船坞扩建项目落地建设,争取引进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制造业外资项目。以双龙湾区域为重点开展服务业招商,加快万豪酒店开业进程,推动高端酒店民宿落户。
(二)打造“海岛共富先行地”。一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浙江自贸区(舟山)海事服务产业园、海事服务基地(一期)工程、大衢渔港提升等重点项目全面完工,文体中心、狗头颈精品民宿村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以精细化管理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招引知名管理运营服务团队。推进东岙村景观提升、双龙湾风情渔港二期亮化、铅锌矿民宿综合体、码头综合体、双龙湾露营基地等旅游配套项目建设。深化国土空间规划管控,创建县域风貌样板区,完善村庄规划编制。启动环岛北线前期政策处理,推动“衢港渔火海岛风情街”提升改造项目开工建设,建成环岛西线、桂花路道路项目。支持推进岛渔线两侧改造提升。加强大陆引水供水保障,提高供水质量。挖掘本地水资源,谋划一批清库扩容、库库联网、山体截洪沟等水利工程项目。全面完成后岳冠山塘除险加固、四平水厂改造工程,继续推进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太平村、塘岙村、沼潭村农田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全面完工。二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因地制宜发展“物业租赁型”、民宿、农业等多元化村集体经济,做强具有海岛特色的“共富工坊”。推进皇坟“共富工坊”二期项目。提升农特产品包装设计,推动本地特色渔农业产品规模化发展、品牌化经营。引导强村公司进行SC认证。借助农博会、本地销售平台、旅游景区等资源优势,不断拓宽产品销路,助力村民增收致富。推进东岙村、田涂村、三弄村花园示范村庄建设。三是深入开展环境整治。完成现代化美丽城镇创建验收。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对小型船厂监管力度,持续推进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推进岛万线整体风貌提升工程,全面提升道路两侧景观环境。下“绣花功夫”持续推动渔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深化治理主干道环境问题。持续巩固抛荒地整治成果,建立土地管理长效机制,多形式盘活利用土地,规模化种植“百亩”农田。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提升工程,加快雨污分流步伐。全面完成东门户、桂太长河滨水绿道提升项目。严管人民路餐厨垃圾乱倾倒现象,由表及里提升街道整体环境。完成桂花村、沙塘村渔农村生活污水提标改造,解决630户居民排污纳管问题。推进“花海彩林”行动,谋划实施山林美化、绿化节点提升改造工程。推进东岙村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四是完善公共服务保障。全面提升幼儿园、敬业小学、大衢中学等教育机构办学质量。持续做好教卫人才服务工作,优化人才奖励政策。进一步提升海岛医疗服务水平,加快推进重点科室建设,争取更多医疗专家下派衢山。扩大文化服务供给,推进新华书店与图书馆“馆店融合”,建成“喜马拉雅”网红书店。增加交通运力,方便海岛群众出行。整治地质灾害点3处,动态做好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保障群众居住安全。开展低收入群众帮扶工作,实现低收入渔农户增收10%目标。田涂村残疾人就业帮扶基地投入运行。运营海岛“幸福食堂”,新建1个以上居家养老照料中心,让老年人享受安全、优质、实惠、便利的助餐服务。充分发挥渔业船员培训基地效用,进一步节省渔民培训开支。
(三)打造“海岛治理示范地”。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实施《衢山镇党建工作标准体系》,制度化推进“三会一课”,切实打造坚强战斗堡垒。用好用活用实“瀛洲红帆”、“瀛洲红团”、“揭榜挂帅”等重要载体,深化“瀛洲红团”联村(社)联户大走访,推动青年干部“沉下去”,基层治理“活起来”。常态化开展“赛马亮绩、擂台比拼”活动,激励村社比学赶超。二是加快社会治理中心建设。发挥社会治理中心牵头作用,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化解方式,联合公安、法院、司法等职能部门,建立矛盾纠纷多方参与、功能互补、对接顺畅的协同治理机制,为老百姓提供“点单式”精准司法服务。完善“基层治理四平台”、非警务类匹配部门清单,提高基层治理联合执法效率。三是推进“大综合一体化”执法改革。充分发挥“枫桥式”执法队作用,积极探索综合执法“海上枫桥”治理新模式,突破原有“1+6+1”执法体系,建立由港航、海警、海关、海事等多部门组成的多跨协同执法和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提升处罚率,以综合执法队牵头持续深化“除险保安”行动,切实做好重点领域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因地制宜制定2024年衢山镇综合执法队周、月学习培训计划,开展法律法规、赋权事项、掌上办案、数字化监管等专业知识及实操性培训,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执法能力。四是抓好安全稳定工作。深入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聚焦涉海涉渔、船舶修造、危化品等重点领域,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制定并落实渔业点验考核制度,积极推进帆张网渔船减船转产,抓实落细渔业安全。做好防汛防台抗旱工作,及时排除隐患和险情,全力守护汛期百姓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