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921735249093L/2024-94193 | 生成日期 | 2024-05-14 |
发布机构 | 县发改局 | 文号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主题分类 |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岱山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各位代表审查,并请与会的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3年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一系列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统筹抓好三个“一号工程”“十项重大工程”,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经济实现稳步增长、社会和谐稳定,县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计划执行情况良好。(详见表1)
表1 2023年岱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 标 | 单位 | 2023年计划 | 2023年实绩 | 完成度 评价 | ||
绝对值 | 增长率(%) | 绝对值 | 增长率(%) | |||
一、地区生产总值 | 亿元 | - | 7.5 | - | 12.6 | 完成 |
#服务业增加值 | 亿元 | - | 5 | - | 14.1 | 完成 |
二、规上工业增加值 | 亿元 | - | 12 | - | 18.7 | 完成 |
三、水产品产量 | 万吨 | 29.89 | -2 | 29.99 | -1.67 | 完成 |
四、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 | 420 | - | 403.9 | - | 完成96.2% |
其中:剔除浙石化后 | 亿元 | - | - | 135.9 | 71.6 | - |
五、港口货物吞吐量 | 亿吨 | 2 | - | 2.05 | - | 完成 |
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 | 5 | 97.6 | 9.7 | 完成 |
七、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亿元 | 22.01 | 10 | 22.71 | 13.5 | 完成 |
八、实际到位市外资金 | 亿元 | 60 | - | 70.1 | - | 完成 |
九、实际利用外资 | 万美元 | 9000 | - | 9035 | - | 完成 |
十、外贸进出口总额 | 亿元 | - | 5 | 144.8 | 70.4 | 完成 |
#外贸出口 | 亿元 | - | 5 | 104.7 | 80.2 | 完成 |
十一、城镇登记失业率 | % | 3以内 | 1.37 | 完成 | ||
十二、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 | 5.5 | 68610 | 6.5 | 完成 |
渔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 | 6 | 49728 | 7.8 | 完成 |
十三、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 | 3.5 | 预计3以上 | - | ||
十四、PM2.5平均浓度 | 微克/立方米 | 20以内 | - | 19 | ||
十五、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 | % | 97以上 | - | 95.9 | ||
十六、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率 | % | 3 | 预计3 | 完成 |
(一)多措并举促增长,经济向好势头继续巩固延续
2023年,我县始终贯彻支持龙头产业稳步发展,扶持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的政策导向,组织实施创新驱动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岱山县“1+3”产业集群建设行动方案等一揽子助企纾困举措,经济实现稳步增长,GDP增长12.6%。预计创改开19项晾晒指标中10项增速全省前列;市“实干争先”活动15项重要经济指标中7项指标全市第一。根据社科院相关指标体系评价,入围全国县域综合竞争力百强县。
1.工业经济在高质量高水平上稳步发展。依托省级经济开发区大平台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持续实施以石化产业链为核心,以海工、汽配等传统工业高质量发展为补充的产业发展战略,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联动发展的新发展格局。全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7%,全省前列。一是全力培育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全省前列,工业领域连续三年受到省政府督查激励。浙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稳定运行,全年实现产值2532亿元。“炼油化工”“高端船舶与海工”分别入选“浙江制造”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协同区培育名单。持续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全面开展亩均税收6万元以下低效企业整治提升,累计腾出用地253亩,全县规上工业亩均税收位居全省前列。二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友联、惠生等重点船舶修造业和海工装备制造业加快向高附加值产业转移,捷胜海工二期等项目顺利推进,船舶工业实现产值增长40.4%。汽配制造加大生产投入,岱美喷涂车间投产,海山数字车间改造升级,实现产值增长2.8%。环太、舟富等水产加工企业稳步发展,均实现较快增长。省内建筑业总产值21.3亿元,增长2.31%。三是加快重点企业新增产能释放。润和催化一期、佳瑶新材料等一批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先进制造业项目建成投产,金海智造完成重组,惠生海工成功交付国内首个大型浮式液化天然气模块,华润双剑涂渔光互补一期成功并网。
2.服务业坚持高质量发展实现较快增长。贯彻落实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岱山县绿色石化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入选第三批省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引进服务业品牌连锁业态20余家。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1%,排名全市第1。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等生产性服务业拉动三产5.5个百分点。一是港航强县建设稳步推进。港航项目完成投资53.74亿元,衢山港区一批重大港航物流项目有序推进。全年水路货运周转量912亿吨公里,增长20%,港口货物吞吐量实现2.05亿吨。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历年累计接卸量突破2亿吨大关。二是消费市场实现快速增长。培育省级内外贸一体化“领跑者”企业2家,多家餐饮、住宿品牌店落地岱山。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7%;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销售额增长93.7%,限上住餐业营业额增长26.2%。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增长20.8%和31.6%。全县亿元以上外贸企业达到10家,新增外贸实绩企业4家。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为144.8亿元,增长70.4%,增速全市第1;其中出口104.7亿元,增长80.2%,全省第1。
3.渔农业着力推动生产力提升实现稳步发展。一是持续推进减船转产。加快渔船减船转产,2023年共削减渔船68艘,减少功率14932.5千瓦,其中新签约拆解帆张网渔船31艘(其中20年以上22艘)。二是加快“一条鱼”全产业链打造。加快海洋捕捞、养殖等基础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拓展精深加工、休闲渔业、高端装备等延伸产业发展渠道。投入4318.8万元高标准打造63艘引领船,助力渔民增产增收,其中拖虾船使用新一代冷冻设备冷藏后,每艘渔船年增收20万元左右。2023年,全县水产品总产量29.99万吨,下降1.7%;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5.87亿元,增长0.1%。三是严守粮食安全主阵地。开展抛荒地专项整治,完成整治面积3506亩。完成省级高标准农田提升改造项目2400亩,高标准农田新建项目490亩,完成2个市级基本农田改造项目1374亩。利用连片抛荒地推行规模化种植,引入5家规模种植主体、2个规模农业项目,新增规模化种植面积2100亩。全年实现粮食播种面积2.187万亩,超额完成市定目标。四是坚持科技强农。打造青黑村、乍浦门村、泥峙村片区设施蔬菜基地,建成连栋大棚66亩,标准大棚95亩。推进火箭盐场60亩“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稻虾、稻蟹共生试点。深化农业“双强”建设,完成藏红花-水稻轮作、西兰花-水稻轮作、徐丰农业有限公司农艺农机融合示范基地、岱西镇蔬菜农艺农机融合示范基地4个省级双强项目建设。
(二)稳基本抓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高发展水平
1.全力扩大有效投资。谋深谋细投资基本面,在稳定鱼山投资基础上抓新增项目,定期对重点项目入库率、纳统率跟踪通报,实现开工即入库。破解改造提升类项目纳统难,谋划船舶购置项目7个,入库5亿元。推进衢山片区项目开工,实行“一对一”纳统。2023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3.9亿元,下降13.3%。其中,鱼山完成267.9亿元,下降30.7%。剔除鱼山后完成135.9亿元,增长71.6%,排名全市第2。民间投资完成290.5亿元,占比排名全省第1。列入全省2023年“千项万亿”实施计划的6个项目完成投资191.8亿元,年度投资计划完成率130%,其中3个新建项目3月底均已开工,排名全省第1。
2.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始终坚持“项目为王”,聚焦重点项目建设“主战场”,推进项目攻坚,全面营造“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的浓厚氛围。一是强势推进自贸试验区项目建设。浙石化高性能树脂和高端新材料项目、国储项目加快推进,衢山海事服务基地有序推进。二是纵深推进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双峰新城基础设施配套一期工程、S201嵊泗至定海公路岱山浪激咀至双合改扩建工程、衢山镇小城市海岛风貌提升工程(一期)等项目开工建设,浙江自贸区(舟山)海事服务产业园配套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岱山县第一人民医院迁建等项目加快推进,526国道沿线景观提升改造、岱山县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等项目顺利完工。三是加大产业项目投入。金海智造和中集长宏技术改造项目、润和项目、石化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竹屿新区商业综合体开发项目、华能岱山1号海上风电场项目等顺利实施。
3.项目招引成果显著。充分发挥岱山区位优势和产业链优势开展精准招商。全县实际使用外资9035万美元,完成市对县年度指标任务9000万美元的100.4%,其中制造业外资3208万美元,完成市对县年度指标任务3000万美元的106.9%。实际到位市外资金70.1亿元,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围绕打造石化产业及新材料产业集群,成功引进高强高模碳纤维、世倍尔新材料等亿元以上重大石化产业链项目7个。围绕先进制造业项目领域,成功引进芜湖船厂修造船基地、金海智造战略合作等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4个。围绕商贸服务业领域,引进亚朵酒店、喜茶等知名品牌企业。围绕自贸区、海事服务产业链领域,成功引进舟山市聚晟船舶工程、润舟海洋工程等11家海事服务产业链企业。围绕高端文旅、乡村振兴领域。引进文旅企业10余家,成功落地7000亩火箭盐场地块浙农集团海岛现代农业公园项目。
(三)全力推进改革创新,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1.海洋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不断推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县科技实力进一步提升。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保持在3%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95%以上,连续保持全省第1。连续两年获评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创新型县建设名单。一是围绕产业需求,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新材料中试基地首批入驻的糖能科技全球首套千吨级生物基5-羟甲基糠醛项目中试成功。航天三江先进激光制造应用创新中心引进落地,船舶领域技术应用示范项目启动实施。与国家级孵化器启迪之星合作共建创新平台,引育高新企业和新材料项目。二是推动项目技术攻关,增强研发实力。深入开展关键技术攻坚突破行动,润和催化剂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惠生海工承接全球领先的浮式天然气液化装置,浙石化光伏级EVA树脂成功入选省重大科技成果,余热回收装备研发项目列入省“尖兵领雁”计划。三是推动科技企业扩面,壮大创新主体。构建省市县研发机构梯度培育机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科技型企业43家,创成市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5家。
2.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新进展。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全面深化数实融合,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1.8亿元,增长42.7%,增速全市第一。化塑行业产业大脑交易金额达4亿元以上。实施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专项行动,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达到85%以上,完成宁兴船舶、中交三航等5家企业个性化数字化改造。积极招引硅碳负极一体化、中控等数字经济项目,引进数字经济企业2家。《华塑智联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石化及新材料产业链供应链高效协同》入选工信部中小企业“链式”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深耕绿色石化数字化转型赛道,数字赋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入选2023年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优秀案例。大力推进数字企业生态圈建设,海洋实验室自主研发的大桥防撞、浮标产品进入海康产品线。
3.营商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全面落实落细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各项工作,一体融合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与“民营经济32条”,特种设备作业企业开办“一类事”入选省级指导目录24个“一类事”试点名单,获评全省首批县(市、区)示范政务服务中心。高质量推进“一网通办”攻坚,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率95.55%,位列全省第一阵营。推进办事不出岛2.0品牌建设“特色化”提升,服务鼠浪湖、鱼山等离岛企业269次,联合会审13次。建立健全一站集成的企业综合服务中心运行机制,设立8个专区,梳理第一批涉企服务事项180项。进一步深化“跨省通办”,开展与安徽省、河南省等多地跨省通办,通过“全程网办”“异地代收代办”“两地联办”等方式,协助办事人在一地申办相关事项。用好用活“即享即兑”惠企政策,拨付惠企资金950万元。
(四)大力推动共同富裕,高品质生活海岛民生进一步提升
1.高水平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开展“社保服务进万家”活动,全县户籍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6.1%。稳步提升社保待遇标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人均月增资111.12元,增长3.96%,机关事业养老保险人均月增资221.35元,增长3.06%,惠及全县5.32万名退休人员。全力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建成衢山渔业零工市场、岱山县综合性零工市场。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1.37%。持续深耕东西部劳务协作,全力保障重点企业用工,累计完成高质量就业订单培训405人。着力深化高素质人才招引,在全国新建3家引才工作站,招引高校毕业生2846人,完成目标任务105.4%。打造高技能人才全程培育平台,成立舟山工匠学院岱山共富分院。职业技能培训人次、新增技能人才、新增高技能人才分别完成全年目标的153.9%、156.7%、102.9%。
2.公共服务能力不断优化。坚持改革发展,提升医疗服务品质。迭代升级海岛数字健康,成功入选省医学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试点。强化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全县村卫生室规范化率达91.8%,提高7.8个百分点。加强老年健康服务,创建市级老年友好型示范社区(村)3个。扩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3.89个,普惠托位率达到97.8%。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县域基本医疗保险全民参保率为99.5%。加强教育资源优质共享,依托数字赋能,持续推进多跨教共体建设。县域内建成共建型教共体共9对14所,与慈溪、奉贤等省内外名校组建跨地区教共体11对。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全县公办园覆盖率提升11.3个百分点,普惠性覆盖率提升4.2个百分点、优质园占比提升26.6个百分点。实施“托幼一体扩面”工程,农村幼儿园托育服务实现全覆盖,城区公办幼儿园托位增加到180个。进一步发挥滨海文旅体资源优势,不断深化文旅融合。竹屿港城市书房打造为全市第一家24小时自助式城市书房,“卯兔闹元宵·记忆中的年味”、中国海洋文化节暨休渔谢洋大典等多场文艺活动群众反响热烈。深耕体旅融合,浙江省风筝帆板训练基地落户岱山,成功举办2023年海岬半程马拉松、中国风筝板巡回赛岱山站等精品赛事。岱山海岛公园入选省级大花园耀眼明珠,“星辰大海”计划工程建设完成东海郊野公园二期、秀山滑泥公园提升工程等重点项目。全年预计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20%和16%。
3.海岛共富样板成效显著。扎实推进“扩中提低”改革,实现“扩中提低”精准画像平台与省农商联合银行数据贯通,成功入选省财政厅财金助力扩中家庭试点。实施“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小长涂岛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秀山岛、江南山岛成功入选第二批示范岛屿。抓好共富机制创新和理论创新,《岱山县城乡教育共同体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入选国家发改委《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市县工作亮点选编》,《岱山县创新发展新时代“海上枫桥经验”打造护航国家千亿级产业园的鱼山样板》入选全省共同富裕第三批最佳实践。聚焦村级项目“造血”功能,发展财政“一事一议”资金扶持集体经济项目8个,农业“双强”扶持村级项目1个,“共富村”试点项目集中打造衢山镇5个村。促进乡村产业经济发展,全县新增盘活闲置农房260户,发展民宿产业11家。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村占比达81%。
在肯定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良好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挑战和短板弱项:产业结构还需优化,新兴产业培育、传统产业转型有待提速;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城市能级有待提升,市政等基础配套还需完善,商贸服务业发展相对薄弱;海岛共同富裕基础还不牢固,教育、医疗、文体、养老等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与共同富裕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安排建议
2024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主题教育”要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稳增长提质效、打基础利长远、除风险保平安,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大力推进共同富裕,大力发扬真抓实干的奋斗精神,高标准谋划岱山县经济社会建设各领域,建议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作如下安排(详见表2):
表2 2024年岱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
指 标 | 单位 | 2024年计划 | |
绝对值 | 增长率(%) | ||
一、地区生产总值 | 亿元 | - | 6 |
#服务业增加值 | 亿元 | - | 7 |
二、规上工业增加值 | 亿元 | - | 8 |
三、水产品产量 | 万吨 | 29.99 | 持平 |
四、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 | 330 | - |
五、港口货物吞吐量 | 亿吨 | 2 | - |
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 | 7.5 |
七、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亿元 | - | 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
八、实际利用外资 | 万美元 | 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 | |
九、外贸进出口总额 | 亿元 | 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 | |
#外贸出口 | 亿元 | 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 | |
十、城镇登记失业率 | % | 3以内 | |
十一、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 | 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
渔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 | 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
十二、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 | 3以上 | |
十三、PM2.5平均浓度 | 微克/立方米 | 20以内 | - |
十四、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 | % | 97以上 | - |
十五、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率 | % | 3 |
(一)关于经济增长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力争7%。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面临较大压力。2024年重在“稳”字当头,着力推进县域经济结构优化,实现多头并进,逐步均衡,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二是经济运行基本面稳定向好。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积极变化,市场需要不断恢复,生产性企业和住宿、餐饮、零售等服务行业均存在一定增长空间。综合上述两点,从指标安排的科学性、合理性出发,安排6%、力争7%的经济增长目标既有压力,又有动力,有利于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是适度和合理的。
围绕这一预期目标:一是抓重点企业产能释放。全力做好绿色石化基地运行保障,确保石化龙头企业产能稳中有增。关注石化配套企业投产情况,推动已投产企业顺利释放产能,未投产企业加快建设进度。鼓励和支持船舶海工、汽船配等重点传统企业加快技术改造,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引领,培育建设宝塑、友联等一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二是抓新动能培育。以经开区为大平台,全力推进石化循环经济产业园关键设备企业入园投产,新增产值10亿元以上,建成维保产业园并不断扩大服务范围至金塘、宁波等地,新增产值6亿元以上。全年核心区产值力争达到200亿元以上。以低效企业整治为主战场,持续抓好“腾笼换鸟”,全力培育发展新动能,规上工业亩均税收保持全省前列。三是抓服务业优化升级。聚焦港航物流业再上新台阶,提速“向海开放新高地”建设,重点做好大宗商品储运基地、中化国储等项目服务保障,全面完成海事服务配套产业园项目建设。水路货运周转量增长5%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2亿吨以上。聚焦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以夜经济、网红经济为主题,提升风情街、兰秀大道等核心商圈品质;围绕美丽渔港商业经济带,谋划发展主题型商业街区。加快竹屿地块商业综合体建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以上。
(二)关于固定资产投资目标
固定资产投资330亿元。主要基于以下考虑:随着绿色石化基地进入投资收尾阶段,投资压力不断加大。
围绕这一预期目标:一是抓重大项目推进。安排2024年“千项万亿”工程项目12个,年度计划投资170亿元,其中新建项目3个。安排衢山重大项目推进40亿元,安排新能源项目实施20亿元。抓住国家支持防洪排涝、保障房建设等补短板领域投资契机,做好精准谋划,提前完成前期审批,做到“成熟一批、申报一批”。二是抓重大项目招引。抢抓石化拓展区批复的契机,引进一批石化新材料项目。加快自贸区块招商,主动招引大宗商品全产业链及海事服务产业链项目。发挥岱山资源优势,推动新能源项目招引。抓好民生项目招引,积极引进文旅产业及高端服务业补短板项目。三是抓重大项目保障。做好项目资金保障,积极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等项目资金。进一步放开投资领域准入机制,吸引撬动社会资金,用好各类基金、企业债等金融工具。加快重大项目用地报批攻坚,积极争取更多项目纳入省级以上用地保障范围。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低效用地,推动闲置土地处置。
(三)关于居民收入目标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渔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实现充分就业,人均收入稳步增长。二是随着共同富裕海岛示范区建设的推进,城乡居民增收渠道更加丰富。全年实现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倍差基本稳定在1.4。
围绕这一预期目标:一是扎实做好充分就业保障。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持续完善“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开展稳企拓岗增就业专项行动,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强化重点群体帮扶,推进返乡入乡合作创业。深入实施新时代浙江工匠培育工程和技工教育提质增量行动,加快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推动居民增收。二是加快构建共富型大社保体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紧盯城乡居民困难人员、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等重点扩面人群,力争做到应保尽保。2024年户籍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三是大力广拓增收渠道。进一步推进宅基地改革,提升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通过招商引资开发利用农房闲置集中区域,发展民宿等乡村产业。推动农村土地集约利用,依托高标准建设岱山火箭现代农业园建设项目,建成一批高产优质农田和储备一批开发型农田,为农业招商提供土地资源。以“一条鱼”全产业链建设为主线,以渔业“双强”为抓手,推动渔业领域提质增效,延长产业链,打造特色品牌,提高渔业附加值。持续推进减船转产,强化转产渔民技能培训。
在确保完成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的同时,还要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坚持高质量发展,打造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一是打造向海开放新高地。全力服务保障舟山大宗矿产品储备基地建设,推动铁矿石储运、加工、贸易、服务全产业链发展。常态化运营黄泽山255万方地面储罐项目,谋划推进黄泽山三期项目。推进小衢山、双子山油品储运项目,争取衢山南部LNG项目落地。二是做大做强“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围绕石化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落地开工糖能科技生物基材料等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运世倍尔新材料等项目。围绕船舶与临港装备制造,加快向特种船舶、豪华邮轮、浮式液化天然气装置等中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领域发展,船舶海工产业产值增长20%。围绕可再生能源及装备制造,积极发展海上风电研发、制造、工程、运维全产业链。三是深入实施“315”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推进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岱山新材料研究和试验基地入驻项目中试,加快推进与北京大学化学院、清研启迪、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等大院大所共建新材料领域创新载体,引进高端新材料中试项目3个以上,力促项目产业化落地4个以上,进一步推动前沿领域技术研究成果应用转化。
2.坚持改革赋能,打造海岛营商环境最优县。一是深化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深入实施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一体融合“民营经济32条”,完善为企服务运行机制,突出做好超前服务、非标服务和小颗粒度服务,推动企业诉求闭环落实。重点在海工装备和绿色石化产业上做好特色文章,完善产品链和产业链鱼骨图,根据企业需求主动超前提供“订单式”“定制化”服务,打造全链条、全天候、全过程为企服务新生态。二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实施新一轮三年改革行动,有序扶优、激活、整合、清理一批企业,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积极拓展市场化项目,提升专业化运营水平,稳妥化解企业隐债,力争营业收入增长20%以上。三是深化社会治理现代化改革。构建“党建统领、政府主导、多元融合、群众参与”的基层社会事务融合治理格局,以“园区融治”“村居融治”“景区融治”“政企融治”为抓手,项目化推进以“海上枫桥经验”为代表的特色品牌海岛基层治理,推动社会秩序和公共服务优化提升,保驾护航经济社会发展。
3.坚持共同富裕,打造展现人民高品质生活的海岛民生。一是深入实施“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持续推进小长涂“小岛你好”建设,推动“军港+”产业融合发展。加快秀山岛“小岛你好”建设,打造宜居宜游美丽新秀山。加快实施一批江南山岛“小岛你好”海岛共富项目,将小岛打造成集渔船避风补给、鱼货交易、精深加工、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渔港经济区。二是持续推进“扩中”“提低”。充分发挥精准画像平台作用,持续深化财金助力扩中家庭试点,全力打造金融助力共同富裕新模式、新路子。服务惠生、友联等重点企业,盘活农村闲置房产、土地,推进一批服务企业综合体项目建设。因地制宜筹建一批“共富工坊”,完善农商旅产业融合互补、村社抱团共富的未来乡村发展格局。加强低收入群体帮扶和就业安置。三是深入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深化“舟惠保”改革,完成舟惠保参保率50%任务。规范化建设村卫生室4家,全县村卫生室规范率达100%。实施数字健康迭代升级,完善常态化远程诊疗、远程急救机制。以民生服务七优享和教育公共服务一体化为突破点,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推进“小而优”海岛小规模学校教育场景建设。围绕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优化职成教育方向,提升教育水平,提高职成教育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大局的能力。推进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建设“医、防、护”儿童健康管理中心,加强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培育。持续提升养老服务机构软硬件配置,新增持证养老护理员40人。加大全民健身场地供给,推进双峰新城体育中心建设,建造社区多功能运动场1个。
4.坚持城乡融合,高水平打造全域美丽海岛新样板。一是建设有品位的城市。深入开展海上花园城市建设行动、“花海彩林”行动,进一步提升526国道沿线风貌和城市门户节点。持续推进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高质量打造岱山“秀山秀水・泥岛花乡”县域风貌区、“东海瀛洲·风情衢港”县域风貌区,进一步彰显岱山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通过场景打造、市政配套设施改造提升、数字化运营平台建设等,打造一批未来社区、未来乡村。深入实施“星辰大海”计划,推进美丽渔港示范段建设,完成蓬莱森林体育公园工程(一期)。树立“一带一路一画廊”品牌,建成海上“同舟共富示范带”1条,陆上“乡村特色精品路”1条,和美乡村风情画屏2个。二是加速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加快以岱山本岛为核心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衢山城市化建设,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业人口市民化转移。三是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持续推进新一轮集体经济发展五年行动计划,所有村经营性收入维持在25万元以上,其中50万元以上的村比例持续在85%以上。加快发展现代渔农业,推进海岛农业园区项目建设,做好5000余亩耕地规模化种植,谋划未来农场、玻璃温室建设,持续推进稻渔共生试点项目。推广渔业新设备和数字化技术应用,计划打造40艘引领船。
各位代表,做好2024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县委的领导下,自觉接受县人大的监督,认真听取县政协的意见和建议,牢牢把握“十四五”规划发展要求,攻坚克难,奋力争先,在“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中高水平推进海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