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水陆并举、彰显特色”,全力打造“四好农村路”海岛样板。近日,记者从县交通运输局获悉,我县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近年来,我县在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上蹄疾步稳,全力推动农村公路高品质建设、高效能管理、高质量养护、高水平运营,为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以“建”为主实现路美民富
海风徐徐,骑行在燕黄线上,山海风情尽收眼底。这条彩色公路串起了沿线五个海湾和六个海岬,在海岬、海湾之间,燕黄线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气候适宜,骑行也不觉得冷。”游客廖女士告诉记者,“这个春节特意带家人来岱度假,打卡这条美丽公路。”
记者了解到,近五年,我县累计投资67.2亿元,新建公路89.22公里,公路大中修113.6公里,农村公路提升改造41.7公里,区域内公路等级皆达四级及以上标准,形成了内联外畅的路网格局,并建成了一批以燕黄线、秀山环岛公路、鹿栏晴沙黄大线等为代表的美丽风景线,农村公路等级路率、农村公路列养率、建制村通客车率等均达100%。
同时,全力推进“蓝色岛链”特色工程,新建陆岛交通码头2座,改扩建2座,新增码头泊位5个,更新客船1艘、改造提升老旧客船6艘,实现所有住人岛屿陆岛交通码头全覆盖,并投用秀山客运中心、燕窝山客运中心等现代化水上客运站,且全县所有客船航线均实现网上售票,自助电子客票、无感支付全面普及。
以“管”立足创建品质风景
放眼望去,美丽海岛,一条条道路修到了田间地头,一辆辆客货汽车通到乡村院落。路通了,车来了,群众期盼已久的愿望得以实现,民生画卷的幸福底色擦得更加锃亮。
“以前家门前的路不好走,地方小、车辆不好进,去年铺上了水泥路,方便多了。感谢党的好政策!”高亭镇南浦村村民刘和达说。畅通的农村公路让群众走得快、走得畅。“路好了,打通了‘出’与‘进’双通道,农村风景也吸引了许多游人来打卡。”群众纷纷表达着对宽阔道路的喜爱。
路宽离不开维护,也离不开行而有效的制度。近年来,我县深入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按照“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管养原则,全面建立三级路长制及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制,全县乡级公路管理机构设置率达到100%,7个乡镇均设有农村公路管理站,配备乡村道协管员。
此外,全县各路段设置监控系统、电子警察、高清摄像头等交安设施,对重要路段、站场、码头、客船等建立全天候监控。相关部门联动配合,利用数字监管等手段,提高执法效能。
以“养”发力助力海岛共富
如今,行走在海岛农村,纵横交错的通村公路玉带如织、四通八达,车辆往来如梭,勾勒出一幅城乡流动的繁华美景。
这美景背后有一群默默奉献的公路人。我县选择在较大海岛乡镇设立公路养护站,韩明平是岱西中心公路管理站站长。他告诉记者,为了提升农村公路养护的质量和效率,公司投入了不少设备,尽管如此,工作在养护一线依然需要专业精神和敬业态度。“不怕苦,不怕累,护好公路。”韩明平说。
在延伸“运”的末端方面,我县大力实施农村公交站、客运班车、公路配套设施更新、提升,让海岛群众享受与城市交通同等的普惠便利,新改建港湾式停靠站70个,辖区所有建制村实现客车“村村通”,农村客车卫星定位车载终端安装率及动态监管比例达100%。
近五年,农村客货运输发展迅速,农村公路驿站、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等服务设施建设快速推进,累计建成乡镇运输综合服务站5个、农村物流服务点44个,更新农村客运班车20辆、城乡运营线路达3条,开通3条客货邮线路,建设具备快递收寄功能、便民缴费等服务功能的综合性服务站点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