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关于县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01号建议的复函
信息来源: 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发布日期: 2023- 07- 30 09: 10 浏览次数:

刘建设等5名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对岱山北部旅游带高起点规划建设高质量提升运行管理的建议》收悉。根据我县实际情况,结合东沙镇、岱东镇等协办单位意见,并与你们面商的意见,现将建议中涉及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本建议针对我县北部文化旅游业态发展面临的困难,如缺乏统一开发和管理、配套设施不足、文化底蕴挖掘不够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的建议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对促进我县北部文化和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工作部署,以海岛公园建设为抓手推进岱山北部旅游产业提质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北部文化旅游业管理、服务水平,全面助力我县旅游高质量发展。

一是完善北部旅游空间布局。近年来我县编制了《岱山海岛公园建设规划》《岱山县“十四五”文化旅游体育发展规划》等总体性规划,围绕“海洋运动休闲岛”主题定位,坚持“一岛一特色、一岛一主题”,其中重点打造岱山东北部样板区,积极建设岱东运动休闲乡镇,提升鹿栏晴沙(东海郊野公园)、海岬公园等景区,加快创建东沙古渔镇4A级景区建设。今年我县积极实施“星辰大海”计划,将东沙古渔镇、海岬公园、鹿栏晴沙、上船跳等景区串联成为我县的滨海运动海岸带,以“一线、二镇、三段”的空间结构,依托滨海生态和旅游资源,通过加强环境提升、产业培育、文化挖掘,突出绿化彩化、文旅业态、体育赛事等亮点,由点及面,串珠成链,变盆景为风景,打造以洁美环境为基础,美丽田园为点缀,精致景区为节点,绿化廊道为珠链的海岸带。按照“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整体推进、打响品牌”的要求,以全域景区化、岸线景观化为理念,根据生态、资源、产业、文化等要素进行景区提升、业态引入、赛事打造,发掘传统文化,整合自然资源,提升改造景观,发展生态经济,形成具有岱山特色的美丽海岛示范带。

二是提升北部旅游公共设施。完善立体交通网络,加快各大景区与526国道结网联动,建设完成上船跳至鹿栏晴沙绿道工程,加快实施新道头至支线二道路改道、康宁路至新道头道路提升工程,全力配合、保障526国道笔架山至支线二单侧贯通,改建东沙古渔镇入口通廊,打通“最后一公里”,构建统一有序的车辆进出系统,打造人车分流的集散体系。东海郊野公园建设以沙滩小火车、14座观光车、电动车、自行车、沙滩机车、景区接驳车等为主的交通板块,使景区交通更加便利。建设旅游服务设施网,东沙古渔镇完成游客服务中心、门楼停车场、东渡路停车场、厕所、标识标牌等设施升级,实施美食广场改造提升工程、核心区块彩化亮化工程、古镇门楼绿化景观提升工程,提高游客体验感。海岬公园完成驿站改造提升工程,扩大海岬驿站、骑行驿站使用面积的同时,进一步丰富室内功能,包括餐饮能量补给区、读书休闲区等区域,将大大改善燕黄线及铜盘湾、后背岙游客接待情况,未来更好为骑行、马拉松等活动提供服务。东海郊野公园建设以觅野仙踪·海东方、闻风书店、杉下露营、慕咖啡、绿城便利店等业态为主的休闲板块,为游客提供更全面的旅游服务。建设智慧旅游互联网。以“旅游+互联网”为引领,推进数字景区建设,东沙古渔镇打造智慧景区门禁系统,建成数字化四个平台,加强智慧城管、行政执法监管、智慧旅游等模块和矛调协同应用系统的协同应用,建设景区官网和小程序,方便游客数字化出游。鹿栏晴沙下一步将从游客视角出发,重新布设科学合理的导视系统,所有标识都要具备扫码功能,游客可以通过扫码获取当前位置以及详细的电子地图。

三是丰富北部旅游产品体系。大力打造海岛旅游新产品、新场景和新业态,推进产业联动,融合文体商旅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资源整合。对文化资源、商业资源、旅游资源进行梳理、整理、分类、标识等,推动文体商旅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东沙古渔镇做好非遗店铺“微改造、精提升”,将原先文化礼堂聚泰祥提升改造成“曲艺书场”,提档升级特色渔民画体验馆、渔绳结、船模店等店铺。岱东镇引进运营团队打造上船跳南部的烧烤基地和垂钓基地,丰富业态类型;龙头业态街以招引第三方运营和鼓励村民自建自营相结合的模式填补郊野公园先行区业态空白问题;加快郊野公园二期业态招引以及沙角公园区域的餐饮打造。强化产业业态嵌合。促进“文化+旅游+商业商务”业态发展,把东沙老船厂改造成海金文创产业园,发展餐饮、酒店、书店、体验工坊等业态,打通古镇景区至文创产业园的路径,弥补古镇文旅业态短板,打破行业壁垒,实现交叉经营、互补互惠、共赢发展。东海郊野公园整体形成以海错湾乐园、海滨浴场、拾贝童玩城、领先竞速卡丁车等业态为主的游乐板块。海岬公园计划打造后背岙休闲旅游基地,运营海上高尔夫和营地项目。上船跳招引休闲网红业态,配套周末音乐派对、亲子运动研学等活动,提升小镇文化、商贸、休闲等功能。做优旅游住宿业态,创新康旅融合新模式。伴海良舍、蓝海天晴、夏约等民宿进行微改造精提升,完善民宿内部基础设施,增加床位数量,提升民宿品质,打造特色民宿。在原有民宿提质改造的前提下引导发展业态档次和类型完善的旅游住宿设施体系。后背岙休闲旅游基地与雷迪森合作打造雷迪森庄园酒店。大力发展特色农家乐,岱东生态园进行改造升级,增加夏令营、营地、果蔬采摘等项目,本地三家民宿合作打造面积约300平方米的农家乐,缓解周边民宿的就餐压力,增加民宿集聚区的餐饮业态。岱山县第一人民医院迁建工程项目于2021年底正式动工,计划于2025年6月底前正式启用,位于岱山县双峰片区,将进一步推动康养旅游业与养老、生态宜居的融合发展。

四是推进北部旅游文化赋能。打造特色文化输出,深入挖掘渔文化、海洋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资源。岱东镇依托徐福文化,开发周边IP文创,开放徐福馆餐馆线路;打造盐文化体验项目,给游客提供晒盐制盐体验以及现场购买盐产品;进一步丰富郊野公园IP产品线,结合海岛文化与宗教文化;将徐福文化、盐文化以及海洋文化包装成研学项目,赋予全域旅游文化灵魂。以“岱山三宝”之一的沙洋晒生作为文化输出,岱东镇今年计划举办花生文化节配套活动,市民和游客可以体验花生节非遗活动、品尝花生美食、观看花生主题晚会。东沙镇积极发展仙岛文旅特色品牌。将古镇文化与非遗资源融合发展。以东沙古镇及非遗文化为底蕴重点推广古镇非遗区,充分挖掘极具地方特色的“海、岛、古、俗”文化。挖掘古渔镇新亮点,精心打造弄堂节品牌,形成弄堂节系列活动。开展非遗展演,设置多个传统艺人表演摊位及游街节目。建设特色美食广场,形成固定的品牌盈利模式。通过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行动,完成古镇非遗传习所和渔民画馆改造升级,进一步提升东沙古渔镇景区非遗业态。今年东沙镇还将举办“民俗纳福游园会”“春日机甲游园美食节”等节庆活动,丰富景区可玩性,重塑“夜东沙”品牌。高度重视文化创意,大力推进产旅融合发展。东沙古镇目前已有“岱走岱山”品牌旗舰店,集文创产品展销、互动体验、时尚休闲等功能于一体,集中展示了岱山本土特色产品和“岱走岱山”文创产品。重点开发了安澜阁沙漏灯、手拎袋、海鲜面、灯塔纸雕便签等文创产品,文创产品体系日益完善。下一步我县将依托仙岛海洋文化、渔文化、非遗文化进行文创产品开发。着眼于经典岱山元素与潮流消费品的结合,打造“岱走岱山”旅游购物特色品牌体系。

感谢你们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岱山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3年7月20日


(联系人:应波伟,联系电话:13867214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