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921081673425J/2023-00098 生成日期 2023-01-10
发布机构 县市场监管局 文号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主题分类
岱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二〇二二年工作总结
信息来源: 县市场监管局 发布日期: 2023- 01- 16 15: 23 浏览次数:

2022年,岱山县市场监管局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航标指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总要求,牢牢把握“稳进提质、除险保安、塑造变革”总基调,在持续深化改革、服务主体发展、聚焦疫情防控、保障民生安全、提升监管能力等方面积极探索、主动作为,为奋力推进“两个先行”,谱写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海岛样板新篇章贡献市监力量。

一是以攻坚之勇统筹“两战”,营造社会稳定新气象。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按照“防得住、放得开”的要求,压紧压实疫情防控四方责任,落实落细助企纾困政策,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精准构建进口冷链物防闭环。“全受控、无遗漏”筑牢大物防最严屏障,查处涉疫案件9起,规范1家进口冷链食品经营单位有序经营、26家进口水果店积分管理。抓好重点场所小门管控。在全县2家专业市场、11家农贸市场和46家水果店进口安装监控摄像头,加大“清街扫店”行动力度,督促落实“一扫三查”机制,全局出动监管人员1093人次,检查经营主体8538家次,发布疫情防控红黑榜4期,对37家经营主体因落实防疫不力予以停业整顿;严格落实11家农贸市场、2家专业市场“人物环境”同防,依托市场在线、专业市场物防在线抓拍并销号2437次不规范行为。保障集中隔离点供餐安全。坚决执行“阳光厨房”应建尽建、线上线下定期巡检,累计保障1200余次隔离点食品安全。创城攻坚,牵头餐饮、农贸市场两项专项整治,完善“分管领导挂点基层,划片定点专人负责,经营主体履行职责”三级责任体系,深化“文明餐饮”“文明市场”细胞培育,提升创建精度。有力落实银舟公寓包保责任与志愿服务,补短板、治顽疾、攻难点,推动创城常态长效,在省测中取得了较好成绩。纾困解难,全市率先出台31条扶持个体工商户纾困措施、歇业备案实施办法,推动一揽子政策精准滴灌、直达主体。减免克难,减免计量器具检定费用25.36万元,对餐饮住宿业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项目减半收费5.5万元。奖补渡难,百分百完成86.1万元质量标准、知识产权奖励资金线上兑付,补助市场3.05万元防疫、限塑物资,40.51万元提升改造专项资金。

二是以创新之力塑造变革,构建数智治理新体系。以“双五竞赛”为驱动,迭代推动现有19个省级重大应用全场景贯通、全覆盖应用,让“数字利企”“数字惠民”更加可感可及。注重源头防范,“浙食链”“浙江外卖在线”立足菜篮、车间、餐桌等源头,创新AI巡检、CCP智控,“阳光系列”覆盖全县100%生产企业、95%外卖商家、100%农村家宴、100%学校食堂,肉类产品和蛙类产品上链覆盖率100%。实行“主打产品先转码、新产品先转码、换包装产品先转码”的“三先”策略,分类推进GM2D(全球二维码迁移计划)转码应用,13家食品生产企业60种产品、5家玩具企业9种产品实现从“一品一码”到“一批一码”“一物一码”技改升级,累计上链2319批次;大型商超在售浙产食品实体赋码覆盖率达65%。突出精准识别,运用物联感知、智能校验等技术,“浙江特种设备在线”全天候监测超期未检、疲劳运作、违规使用等风险16000余项,全县3643台设备实现赋码监管、扫码维保。48家药店全市率先启用智能监控系统,实现“人脸识别审方、手机扫码上传、电子记录留存”。强化集成服务,“浙江知识产权在线”集成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等功能,全年提供线上援助3起,结案10件,云培训5次,覆盖企业78家次。实现执法创新,“浙江公平在线”监测并处置平台风险线索100条;“互联网+监管”实现掌上执法用户开通率、激活率、抽查公示率、按时核查率、问题处置率五个100%;立体推进数字化执法办案实战应用,加强“实时指挥”和“视频会商”系统建设,构建起省市县所四级贯通的执法办案数字化体系。

三是以有为之手创优环境,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以高质量发展为引擎,进一步强化政策引领、服务意识和要素保障,持续释放稳企助企红利,着力保市场主体总量规模,提市场主体内生实力,优市场主体发展环境。市场主体获得感不断增强。力推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改革,出台16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举措登上《浙江日报》。全面施行商事登记确认制改革,全县新增市场主体2383家,在册市场主体达18960家,分别同比增长0.63%、7.03%。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全域实行自贸区版改革清单,49家企业享受“准入即准营”扩大版红利,10个行业实现“准入又准营”证照集成办理,累计为企业减免开办成本22万余元。积极助力招商引资。围绕全县主导产业,发挥市场监管部门职能作用,强化项目跟踪服务,开辟招商绿色通道,推行“提前预检、专人指导、容缺办理、延时服务”的全程“店小二”服务机制,助推全县投资项目顺利落地。成功为1家注册资本达5000万美元的外资企业落户提供开办便利服务。目前我局已完成全年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公平竞争审查成效明显。全市唯一县(区)承担公平竞争审查会审试点,出台审查会审制度1个,建立公平竞争审查投诉举报受理和回应、抽查制度2项,开展专家会审6次,审查新增文件13件,整改存量文件7件,有效保障重大政策措施出台必审查、审查必规范,“一体化”会审格局基本形成。质量强县积厚成势。坚持“标准引领、质量领先、品牌驱动”三位一体,持续做实擦亮“质量强县”金字招牌。同时,以汽船配、玩具等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建立覆盖全县“潜力”企业和“拳头”产品的培育库,示范带动作用得到进一步彰显。全年10家企业获评县政府质量奖,获评数量创历年新高;新增“浙江制造”立项培育产品5个,培育“品字标”企业3家,发布浙江制造标准1项和地方标准4项。知识产权量质齐升。以加强产业关键领域知识产权运营、支撑成员单位创新发展、服务知识产权创新创业为主要宗旨,组建全省首个化工新材料知识产权联盟,实现石化、汽配行业上下游关联企业“抱团发展”;完成全省首笔银团贷款专利质押登记,助企融资2亿元,刷新全省专利质押单笔最大金额记录,实现技术要素、资本要素相融相促。专利质量和结构持续改善,全年授权发明专利14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17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57件,注册商标有效量2047件,新培育市级专利示范企业2家。

四是以最严之举除险保安,凸显监管执法新成效。坚持“四个最严”要求,深化“责任一条链”“监管一件事”改革,全力构建全过程全链条精密智控风险管控闭环体系,有力促进市场监管领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一是聚焦聚力护航国家战略发展。持续强化“监管+服务”,选派5名执法人员靠前服务、驻点监管。扎实开展鱼山经营秩序专项整治,对岛内工地食堂及社会餐饮加大检查频次,查处无证无照、食品案件17件,罚没款10.36万元。协同乡镇、综合执法等部门加强鱼山安置区市场秩序整治,为一线工人打造优质生活圈。二是扎牢扎紧“三品一特”安全防线。食品安全监管富有成效,全市率先创成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推动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地落细,实现全县3589家经营主体与392名各级干部包保关系确定率、承诺书签订率100%。推进食品安全“守查保”专项行动,全年累计排查食品生产经营主体3566家次,开展监督抽检589批次,处置问题隐患1415个,存量风险化解率、增量风险防范率、问题隐患处置率均达到100%。通过标准化建设、数字化监管、阳光化共治、文旅化融合,高品质打造新天地广场“阳光餐饮街区”,创成省级放心市场和三星级文明示范菜场各2家,完成2家实施“5S”管理的小作坊和2家文旅精品小作坊建设,“五化市场”内100%卤肉生产经营单位实现阳光制售、赋码销售、扫码可溯。药化医械安全总体平稳,聚焦疫苗、中药饮片、医疗器械等风险品种,针对购进、验收、销售等重点环节,全力开展“药剑行动”、医疗器械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排查等多个专项,检查药品及医疗器械经营使用单位494家次。立足“小切口”惠及“大民生”,建成3家民生药事服务站、1家民生械事服务站,提供血糖血压测量、中药打碎切片等免费服务1306人次,切实提升群众购药用械体验感。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形成闭环。推进电梯、起重机械、叉车等多领域大排查大整治,检查、检验特种设备2700台(套),闭环重大隐患17处、一般隐患61处,万台事故率(万台事故率为0)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更加严格。开展10类重点工业产品风险隐患集中治理。全市唯一试点县开展备案非标电动自行车淘汰置换提前完成年度目标,注销七年内备案非标电动车75464辆,淘汰置换率达94%;其中通过“e行在线”淘汰置换28726辆,淘汰占比、置换占比等指标全省领先,被县政府主要负责人批示肯定。全省首批完成“浙江e行在线”与“基层智治平台”技术与业务双贯通。三是线上线下净化市场消费环境。纵深推进网络直播“治漠”、涉老食品整治、商标侵权等“铁拳”“亮剑”行动,维护安全有序市场秩序,查处违法案件290起,罚没款276.57万元,大要案47件,移送公安8件,移送数量领跑全市,其中1名当事人销售有毒有害食品首次被判“从业禁止”。继续放大放心消费创建质效,培育放心消费单位531家,受理投诉举报529件,核实满意率100%,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3万元。

五是以严实之风锻造队伍,干出争先进位新业绩。以塑魂筑堡垒为导向,固基础、正作风,打造攻坚克难“先遣队”、市场服务“主力军”。突出党建统领,政治生态更加清明。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局党组坚持党管意识形态不动摇,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着力发挥意识形态工作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的重要作用。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层层压实“一岗双责”,一体推进清廉市监建设,狠抓“七张问题清单”整改,政治生态和队伍作风进一步优化。行政许可服务窗口荣获“清廉岱山”建设成绩突出集体。稳抓改革蓄能,基层基础更加牢固。积极融入“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通过派驻、联络模式,下沉人员21名,完善联合执法、应急配合、信息共享、案件移送等协作配合机制,实现执法力量“县乡共管”。以“数字化、规范化、精细化”为牵引,大力推进基层市场监管所蝶变跃升,东沙所成功创成“双百示范所”,打造了海岛市场监管基层样板;高标准完成衢山、高亭两个基层分局示范建设、消薄提质,以点带面推进基层市场监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重选优育强,干事状态更加昂扬。牢牢把握干部成长规律,推出“青蓝工程”帮带机制,采用“上挂下派”“实战+比武”等形式,用好“浙里学习”“公务员云讲堂”等线上学习载体,培育发展一专多能复合型干部。今年以来,持续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数字化改革、共同富裕、综合业务能力等各类线上线下专题培训26次,覆盖1097人次,涵养了事业发展的源头活水。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各项程序要求,健全完善事业为上、优选竞选的选拔任用机制,探索打通不同身份干部晋升渠道,全年选拔干部18名,完成职级晋升10人,涌现出一批全省市场监管执法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市场监管卫士、食品安全成绩突出个人等先进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