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9210026412749/2022-79321 生成日期 2022-02-11
发布机构 县经信局 文号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主题分类
岱山县经济和信息化局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思路
信息来源: 县经信局 发布日期: 2022- 02- 11 15: 14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县经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按照县委县政府年初制定的各项任务目标,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在奋力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海岛样板方面交出了靓丽成绩单,为“十四五”良好开局打下坚实基础。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主要经济指标领跑全市。规上工业持续高位稳健运行,1-11月,规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319.2亿元,同比增长6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6.4%,2020年我县工业产值已超过浙江省工业重点县标准。工业总产值增速和增加值增速始终保持在高位运行,位列四个县区第一。

1-11月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总营收5.75亿元,同比增幅38.3%,增速位列全市第一。其中规上核心产业制造业营收预计达到5.17亿元,同比增幅36.3%。核心产业服务业营收5808万元,同比增幅59.5%。远超市、县下达的核心产业营收增速制造业20%、服务业15%的任务目标。

(二)数字经济步入快车道。2020年全省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取得重大突破,数字经济发展总指数提升11.3个点,居全市首位,排名上升33位,位列全省第48位,提升幅度居全省第一,成效做法和先进经验被市委约稿交流。一是数字经济产业主体不断壮大,建成运营数字岱山创新大厦,汇聚入园企业35家,创业人员187人;组建数投公司推动全县数字资产整合和统建共享模式创新,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多规合一和共建共享模式创新;发布舟山市首部数字经济专项政策《关于进一步支持数字经济发展暂行办法》。二是加快“产数”融合发展,出台《岱山县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实施深度上云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引育一家数字工程服务商舟山蒲惠智造科技有限公司,推动6家企业实施深度上云专项行动项目。浙石化被省经信厅列入2021年浙江省“未来工厂”示点企业名单。

(三)数字化改革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健全数字化改革工作推进机制。牵头152体系数字经济系统建设并完成数字政府系统的相关应用建设。组建了由分管县长为召集人的县数字化改革数字经济组体制机制,根据跑道下设9个子系统组,每个子系统组均实现专班化运作。形成“一应用一专班”重大应用推进工作机制,成立“化塑产业大脑工作专班”、“船舶大脑工作专班”、“产业链一键通工作专班”等重大应用专班。为推动改革成果研究,并成立数字经济系统理论研究团队。按时召开工作例会,形成数字经济系统建设市县联动工作机制,一把手扑下身子领衔亲自抓数改,局长带领导专班小组多次赴省厅、走访企业、专题研讨,强力推动数字经济系统尤其是产业大脑建设。高质量推动数字化改革。二是对准跑道,强化顶设,积极推动数字经济系统建设。对照《浙江省数字经济系统建设工作指南》,编制了《岱山县数字经济系统建设方案》,完成数字经济综合应用门户上线并迭代至3.0版;核心业务梳理、“三张清单”不断谋深谋细。自加压力,迎难而上,敢为人先,率先谋划建设化塑产业大脑和船舶大脑,并取得实质性进展,被市经信局寄于厚望。化塑产业大脑成立迪塔班克(浙江)数据公司大脑运营公司,并多次和省经信厅沟通获得支持,平台将于2022年上半年首版上线。船舶大脑完成建设方案首稿。截至目前,数字经济门户上线地方应用16个,为全市最多。贯通“产业链一键通”、“海外智慧物流平台”、亩均英雄、五企培育、企业码、浙农优品、浙江知识产权在线、浙江质量在线等省级重大应用9个。“无动力船舶E管通”上线市级门户地方创新应用。三是推动形成的应用成果、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为加快理论制度研究,形成数字经济改革成果,成立了县数字经济系统理论研究团队,围绕场景应用建设不断开展理论研究,形成一批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数量为全市最多。以“无动力船舶E管通1.0”应用,配套制定了《岱山县无动力修造船舶防台工作指南》,重塑无动力船舶全流程闭环管理,数字化改革效果显现。四是强化产业数字赋能,夯实数字经济系统建设基础。坚持将产业数字化作为产业大脑建设的主战场,大力促进数字技术与制造业及其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制定《岱山县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新智造实施方案》,加快构建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核心目标的“新智造”发展体系。精心组织,有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普惠改造,在全市率先实施《岱山县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实施深度上云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专项活动引发较好的社会反响,在舟山日报21年11月21日头版头条刊登,并引起浙江卫视二套钱江都市频道《壹周播报》、舟山电视台栏目组关注和采播约稿。不断夯实数字经济系统建设向纵深发展的产业基础。

(四)强化招商引资工作。截至12月31日,实际到位市外资金2.2亿元。一是盘活金海智造江南山基地,成立舟山中集长宏船舶修造有限公司,签署江南山基地2年租赁合同,4月13日注册资金2.5亿元足额到位,盘活土地面积1044亩,岸线4190M。二是积极跟进南通弘泰废旧物资有限公司绿色船舶拆解项目,通过多方洽谈,在岱山注册成立浙江新舟材料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并于年底前全部到位。三是攻坚商务块招商引资项目,牵头引进中高端商贸服务项目3个,分别是阿瑞斯音乐餐吧、谢蟹浓海鲜餐饮和安风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四是引进生产性服务企业和数字经济企业各1家,分别是舟山化服智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和舟山蒲惠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五)惠企政策兑现流程提速。一是滚动出台两批《岱山县即享即兑惠企政策清单》共计14条政策全年累计兑现惠企资金4374.3万元,惠及企业472家/次。二是牵头组织全县各涉企部门条目式梳理出惠企政策272条并全部上线,编印《2021惠企政策汇编本》1000余本发放至相关部门及企业。三是全流程加快资金兑现,首升规、节水型企业、政府质量奖和标准领跑者等惠企资金通过“即享即兑”模式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资金兑付,轮渡费补贴、知识产权等分批兑付资金也通过即享即兑模式进行兑现,大大缩短资金拨付时间。

(六)“亩均论英雄”改革成绩亮眼。一是全县共有84家亩均税收低于3万元企业列入低效企业整治清单。截至目前,84家低效企业已经完成整治提升,完成率100%。盘活低效用地579亩,提前超额完成市定目标。二是根据市亩均平台测算,岱山县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从2018年的31.8万元/亩增长到2020年的191.17万元/亩;规上工业亩均税收从2018年7.9万元/亩增长到2020年的21.38万元/亩。三是持之以恒、着眼长远、系统推进低效企业整治获得省、市领导的认可和表扬。以低效企业整治提升为突破口的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受到省政府督查激励。在全省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大会上,岱山县低效企业整治提升工作也被列入全省典型案例

(七)商贸领域升级发展。一是完成商业网点规划引领商贸业发展,委托上海交大完成商业网点规划初稿,对老城区和新区商业中心进行梳理规划并配套本岛十个商业亮点项目。二是继续打造商贸特色项目,东沙古镇被评为市级商贸特色镇;秀南村被评为市级商贸特色村;桥头村被评为市级特色夜经济精品村。舟山柯鱼人梭子蟹贸易有限公司的蟹文化产业园区鲜活交易中心项目入选2021年全省农产品供应链体系项目,争取到省级资金158万,该项目已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八)慎始慎终抓好疫情防控。一是切实加强对涉外船舶修理企业的防疫措施,严格按照市、县防办的指令做好各项工作,规范审单流程,落实防疫制度,加强作业管控,压实“四方责任”,稳步推进涉外修造船企健康发展。2021年4家修船企业共审单通过外轮300艘(不包括国轮),累计检测船员数6000多人次。二是做好疫情防控物资保障工作,受疫情反弹影响,相关部门对防疫物资需求剧增,我局累计调拨帐篷、消毒液、防护服、口罩等物资8万余件。年末根据各单位的物资需求补充采购防疫物资近100万元,现已经储备到位。三是做好大规模核酸检测的物资储备工作,以全县21万人口为基准,108个采样点、285个采样台进行“大规模核酸采样检测”一轮物资的储备工作,其中:核酸检测采样管3万只、核酸检测试剂3万套、医药外科口罩10万只。建立物资保管小组,20个物资储存点(乡镇提供19个物资储存点,鱼山1个物资储存位),分派人员做好物资清点和分类工作,及时应对突发事件。在近两次无脚本的应急实战演练中,县经信局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参与到物资保障一线工作中,积极配合县医疗集团做好物资配送工作。

2022年工作思路

一、积极向上争取督查激励

从今年完成各项指标来看,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主要指标完成情况位于全市前列,市局表示会继续推荐岱山向上申报,同时今年以来我们多次同省厅有关处室进行对接,省市领导也多次来岱指导。因此明年要积极争取获得省里推动工业稳增长、促转型,加快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督查激励项目。

二、力促数字经济进入快车道

(一)以创园区为平台促进产业发展。完善数创园区管理平台功能,提升园区数字化运营水平,以数创园区为重要抓手,实施数字经济招商引资政策,推动智慧海洋、智慧城市、绿色石化新材料、汽船配转型升级软件等服务商在我县境内设立分支机构。新增数字企业5家,数创园区入驻企业达到40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增长15%以上,核心产业制造业营收增长20%以上,核心产业服务业营收增长达到15%以上。

(二)以专项行动为依托促进企业转型。针对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不会转”、“不敢转”、“转不起”等问题,制定数字化改造专项行动,推广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助力企业转型。新增数字化改造企业10家、5G基站70个。

(三)以绿色石化产业为突破促进数字化改革。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导向,聚焦绿色石化产业,积极推进石化(合成树脂)产业大脑建设。谋划无动力船舶E管通、一键修造船等场景应用,争取列入数字经济系统重大应用目录。

三、全力以赴探索低效企业整治提升长效机制

(一)抓产业。积极引导企业通过增加投入、扩充产能、技术改造、出租盘活、入园集聚等方式,促进自身发展质态、产出效益双提升,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和竞争力。持续加大“腾笼换鸟”力度,促使更多“僵尸企业”焕发新生。支持优势企业租赁消化存量闲置低效土地与厂房。

(二)抓服务,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努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利用好惠企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让企业得到实惠。

(三)抓监管,加大对低效企业、低效区块检查力度,形成常态化执法检查机制。深化“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强化倒逼政策研究,综合实施用地、用电、税收、排污、碳排放等差别化政策,进一步加大倒逼政策刚性力度。

四、加快商贸业态落地

密切对接城投集团,将新区太阳城二期空置地块尽快引入品牌餐饮、零售业态,丰富竹屿新区商贸业态,进一步激活竹屿新区消费潜力,增加纳统个体或企业在竹屿新区的数量。老城区原高亭菜场投资方安徽商会加快完成儿童游乐园业态打造,力争2022年完成试营业。

五、协同推进招商和外资招引

(一)全面落实外资工作责任,积极强化与县招商局、各乡镇联系,紧盯在谈的重点外资项目,做好跟踪服务,有针对性地做好外资招引、签约和落地。

(二)加强招商引资力度。积极配合开发区,做好维保、产业链、化工装置、材料改性项目的招引;盯紧金海智造重整工作,力争引进税收高、质量好,有战略性意义的重大项目。

(三)努力拓展外资招引渠道。利用县域驻外招商联络点优势,加强与外资企业工作对接;依托绿色石化基地、石化装备产业园等大项目带动优势,对接浙江友联、中裕燃气等县内重点外资企业推动其扩大投资规模,丰富在岱投资领域,实现外资项目再落地;跟踪好法国公司太阳能(华润电力)、东方电机等外资项目,争取招引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