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921081673425J/2022-79268 | 生成日期 | 2022-02-11 |
发布机构 | 县市场监管局 | 文号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主题分类 |
2021年,县市场监管局以“改革突破争先、服务提质争先、风险防控争先”为发展主线,紧扣“大市场、大监管、大质量、大服务”的工作理念,努力创新市场监管治理体系、提升市场监管治理能力,统筹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数字化改革、县级文明城市创建、疫情防控等各项工作,为加快实现岱山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共同富裕海岛样板贡献市监力量。
一是锐意创新全面加快数字化改革落地应用。坚持以小切口谋划大场景,不折不扣落实“规定工作”,有力有序提升智治能力,有效保障企业群众共享数字经济时代红利。数字赋能基层智治。开展监管对象“精准治理”数字化试点应用,形成各项任务多跨集成、精密智达、一掌办理、一键闭环。其中食品经营许可证在该数字化改革背景下领跑全市实现全程电子化办理,办理时限压缩75%(从承诺的8个工作日压缩至2个工作日)。在全省系统内率先实现执法领域“码上缴款”“云上送达”,领跑全市推广食品领域4大类、57项违法行为“简案快办”,有效缓解基层执法办案“流程长、环节多”的困扰。数字赋能食品智治。铺面推广“浙食链”系统。以1个溯源码贯穿食品生产流通全过程,构建“厂厂阳光、批批检测,样样赋码、件件扫码,时时追溯、事事倒查”6个应用环节,全县在产30家食品生产企业全面激活并应用“浙食链”,176种食品赋溯源码,200余家农产品经营单位使用“浙食链”进货出货。落地应用“浙江外卖在线”。打造网络餐饮单位第三方平台后厨可见,索证索票、清洗消毒、外卖封签三项食品安全关键点云端存档。全力推进“智慧食安”二期建设。通过“政府出资全额买单”形式打造全县1020家中小餐饮、学校(托幼机构)食堂、养老机构食堂“智能阳光全面覆盖”,实现操作现场“可识别、可抓拍”功能。数字赋能药品智治。全县8家疫苗储存、接种单位全面应用“浙苗链”验收疫苗并规范上传冷链数据,实现疫苗全链路闭环监管。全县52家零售药店完成“人脸识别药师审方系统”终端设备安装,破解执业药师“虚挂”“跑堂”、违规销售处方药现象。数字赋能特种设备智治。落实县域3677台设备件件赋码、379台设备数据清淤,实现“码”上可查特种设备全生命周期基本信息。构建1台锅炉、87台电梯、40台场内机动车辆智慧物联监管场景,打造特种设备源头预防、过程管控、末端治理全过程智慧升级。数字赋能电动自行车智治。推进“浙江e行在线”落地应用,以电动自行车车架号、蓄电池序列号为唯一性标识,实现库存全面赋码、新增扫码出入库,有效杜绝“道具电池”、改装加装现象。
二是同心合力滚动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充分发挥“两大牵头”抓总作用,全力履行“十大专项”配合职责,形成了“领导班子领衔、年轻干部挂帅、机关力量补充、基层站所共治”的基本格局。全系统人员常态化开展农贸市场提升与餐饮品质改善工作,有力落实小区包保责任与志愿服务活动。累计消除700余处薄弱点,督促完成50余份抄告整改项,全年志愿时长长达4000余小时。并以最快速度建立完善创城迎检指挥体系、点位人员分配方案,以最严标准组织开展创城迎检演练,有效提升改善了测评期间迎检水平,为我县高分夺得省测榜首贡献最美“市监蓝”。
三是常抓不懈有力筑牢疫情防控坚强堡垒。持续抓好零售药店、农贸市场、餐饮单位等“小门”管控,不断深化进口冷链食品“源头查控+硬核隔离+精密智控”工作机制,迭代升级重点场所重点环节重点部位重点人群防控措施,有效实现88家经营主体“动态清零”,持续保持阳性产品“零发现”,累计查处无“三证一码”进口冷链食品违法行为18起,查封冷链食品1908.6千克,罚没款7.3万余元。
四是发挥职能助企惠企优化营商环境。畅通市场主体出入通道。坚持实行“申报零障碍、开办零成本、退市零负担、全程零见面”的线上服务链,全年新增市场主体2411家,新增注册资本97.55亿。持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打通企业“入市之门”,在实现454项“岱山版”事项清单全覆盖基础上全年办理“证照分离”改革事项1507件,有效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领跑全市实行12个行业“证照并销”改革,疏通企业“退市之淤”,审批时限由法定的40个工作日压缩至承诺即办。实现简易注销市场主体全覆盖,缩短公告时长56%。此外,推出自贸区内企业跨区域“一照多址”改革、长三角“一网通办”商事登记事项全覆盖等惠企举措,优化重点领域营商环境、保障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实施知识产权全链条集成改革。出台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健全优化知识产权激励措施;与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签订专利许可合同,实现我县专利免费授权使用零突破;支持中小微企业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方式获得银行贷款,办理商标、专利质押登记3500万元;全年完成专利授权160件,商标注册62件,培育知识产权贯标认证企业2家,市级专利示范企业2家。发力品牌建设点面突破。全力推进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全年新增“浙江制造”标准2项,通过“浙江制造”品牌认证2个,推动10家企业开展对标达标行动。落地应用“浙江质量在线”,为2500余台件计量器具赋“浙品码”,打造产品质量闭环监管,推广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有效激活1286家生产企业。深化“互联网+监管”工作。深入推进掌上执法,形成“政府主导、市监牵头、部门联动、综合执法”的工作模式。市场监管领域掌上执法系统开通率、激活率、监管事项入驻率、到期任务完成率、掌上执法率均实现5个100%。发挥计量服务引领作用。建立县域首个离岛计量检定站、首个“膜式燃气表检定装置”,填补海岛检定“空白领域”;持续开展民用四表等项目计量惠企活动,全年检定各类计量器具9331余台,减免检定费用21.6万余元。
五是聚力惠民稳稳兜牢市场监管安全底线。食药安全提档升级。领跑全市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出台全市首个县级食品药品安全供给侧改革实施方案,全年63项重点工作任务基本完成,食品安全群众满意度由去年的86.1分提高到87.58分。超额完成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建成3家民生药事服务站、12家“阳光工厂”、7家农村家宴“阳光厨房”,实现“一老一小”“阳光厨房”全覆盖。集贸市场改造提升。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创成1家“五化市场”、2家省放心市场、2家星级文明市场。高亭中心菜场“五化市场”创建案例登上《竞跑者》,并作为典型向全省推介;“限塑”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农贸市场累计减少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10万余个。放心消费提质扩面。实施金融赋能守护放心消费行动,提供8亿信贷,加快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创建480家放心消费单位并全面完成“后评价”工作,处理投诉举报574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3万余元,有力打造升级版“放心消费在浙江”。“四大安全”持久攻坚。围绕平安岱山、法治岱山建设目标,立足食品、药品、产商品、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集中开展鱼山商贸市场秩序整治、打击假冒伪劣等专项执法行动,全年办案数创历史新高,大要案完成率领跑全市,排除特种设备行业风险隐患155项,实现在用电梯安全责任保险覆盖率60%。
六是党建统领全面加强“政治建局”。正风肃纪,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局党组政治鲜明筑牢廉洁自律防线、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分别与各科所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意识形态主体责任书,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全局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融入市场监管重大政策、重大工作谋划部署落实各方面,并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形势,反对、抵制社会上错误言论。以学促干,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梳理50项“四为”清单,开展140余个“三服务”活动,其中2个专题实践活动登上学习强国全国平台,1项党员服务重点项目活动登上中国市场监管报头版。夯实底子,开展“双百行动”。实行“强基提质”行动,完成高亭分局迁址装修、长涂所提升改造工程。在2家基层所试点开展监管对象“精准治理”数字化项目,实现主体建档率、任务处置办结率双100%。多维打造,抓好队伍建设。以打造过硬铁军为系统核心价值观,突出抓好干部人才全周期管理。出台《2021年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实施方案》,修订《干部职工轮岗交流办法》,实行创城路段长“揭榜挂帅”制、新录用人员岗前科室学习制、行政许可队伍科所交流制、“颗粒化”一案细核制等,运用“干部在线学习平台”、“云讲堂”、国家总局网络学习等云平台,全方位培育“一专多能”型干部。全年组织业务课堂、专题讲座等各类学习培训85次,覆盖面达800多人次,选拔股级干部7名,完成职级晋升16名、岗位交流10名,并涌现出一批岱山优秀专业人才、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个人、舟山市巾帼建功标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