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保石化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全面梳理石化产业链,成立岱山社会综合事务组,找准产业链供应链的“堵点”“痛点”和薄弱环节,深化“一口受理”机制,落实专人帮办,通过部门联审,“一网通办”,为浙石化项目预定最佳审批服务途径,上半年已完成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内3个项目备案,1个项目核准。协调帮助企业解决链条不畅问题。制定实施产业链供应链“链主”企业培育计划,推动龙头企业“站出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疫情发生后,协助浙石化第一时间通过加快推进“减油增烃”布局,将原有的燃料油生产线部分转为口罩等防疫物资生产所必需的聚丙烯生产线,由“燃料型”向“材料型”转型升级,在保医疗卫生供应链稳定的同时,保持了石化产业链的稳定增长。同时,浙石化的化工品约一半可以自主消化,7月还获得了成品油出口权,成为国内首家获取出口权的民营企业。“自给自足”的供应链模式和“首家民营”的出口权优势,大幅抵消了出口形势带来的影响。两大手段效益释放明显,母公司荣盛石化上半年实现利润超30亿元,为去年同期三倍。项目建设和产值方面,项目一期产能加快释放,二期进入施工高峰,三期报批不断推进,近万名本工就业投身项目建设和运营,保就业作用明显,配套商品房开始预售,保住房供应和房地产市场稳定作用显著。上半年,拉动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8%,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30.6%。下游新材料产业链方面,主动出击招引一批供应链产业链关键控制点企业和龙头项目,成功落地瑞程石化、海宏新材料、鼎盛石化、上海卓然、霍尼韦尔等一批高端新材料企业,同时推动开发区配套产业孵化、未来社区、基础设施项目谋划。
二是保装备制造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大力对接装备制造投资与生产需求。疫情发生后,为减少船舶订单量减少带来的冲击,惠生海工、金海智造、常石、浙江友联等一批船舶制造企业通过转变发展方向,积极承接重大项目建设所需的钢结构建材、脱硫塔装置、施工器械等“订单”,应对订单下滑,恢复产能,扩大经营范围;晨光电气,奥博管业等企业通过数字车间建设,实行“机器换人”等模式,保生产正常运转;银岱汽配通过在墨西哥设立的海外仓,减少疫情对出口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