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志霞等11名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着眼规划老城区有机改造蓝图 建设湾区明珠新港城的议案》收悉。根据我县实际情况,结合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住建局、县公安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高亭镇政府、县委宣传部等协办单位意见,并与你们面商的意见,现将议案中涉及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加快老城区有机更新,推进旧城改造,打造富有海岛特色的宜居、宜业、宜游城市,一直是我县工作的一大重点。近年来我县城乡面貌显著改善,城市品质显著提高,针对部分区域配套设施相对落后、居住环境有待提升的情况,我们坚持高质量发展步伐,主要做好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 加强规划引领,统筹布局老城区有机更新蓝图
随着我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中村改造带来的土地重新利用等问题,原有的老城区控规已相对滞后。为此我县今年启动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工作,目前已通过公开招标形式确定由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进行编制,计划今年年底形成成果。本次修编将重点研究目前老城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用地布局、道路规划、停车场建设、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配套以及其他遗留问题的解决对策,为下一步推进统筹提升提供规划依据和指导意见。在反映突出的集中供气和城市排涝方面,积极协调岱山县安通燃气公司与浙江中裕燃气公司签订股权转让框架协议,计划2020年完成燃气一体化工作,届时会根据小区实际情况,向需要开通天然气的住户提出可行性方案。启动编制城区给排水专项规划,调整我县排涝建设标准,投资550万元对城区污水管网做进一步改造提升,提高排涝项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开展排涝能力提升工程,通过采取改造雨水管网、增设强排泵站等措施,有效解决老城区局部易积水问题。
二、开展国际方案征集,精致提升海滨渔港景观带
滨海景观提升改造工程以推进岱山“大花园建设”为目标,打造层次丰富、功能完善、空间开合有序的滨海风光线。今年我县重点对高亭中心渔港地区开展综合整治提升。目前该项目经过公开发布、机构遴选已确定方案编制单位,并组织现场踏勘于5月中旬进行中期成果交流,近期完成最终成果评审、确定优胜方案。同步积极做好前期整治工作。对南部渔港经济带(岸线、码头)、诸岛情况、企业、地块等相关情况摸排调查,明确权属并整理汇总。开展渔用道整治,综合执法局、海洋渔业局、高亭镇等部门形成联动,对渔用道上的废弃蟹笼、网具和杂物乱占道堆放行为进行专项整治,进一步改善了中心渔港功能混乱、风貌欠佳的问题。
三、深挖痛点难点,提升老城区通行便捷度
深入开展文明双提升工程、交通秩序整治和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行动,提升城区畅通水平和市民文明交通意识。优化交通组织,全线开通磨盘山隧道及蓬莱路延伸段,打通沿港路与人民路、蓬莱路与环城北路的断头路,规划采霞路改扩建工程。同时通过拓宽道路、增加停车位、禁行限行、单向通行等措施,有效缓解高亭老城区高峰时段交通拥堵。完善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实行“一点一策”、“一路一策”,建设46公里公路机非隔离护栏,对交通设施缺损、积水路面、绿化影响行车视线等情况予以整改。深化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公安交警、交通、综合行政执法等部门建立常态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对老城区长河路、人民路、蓬莱路等主要道路实行重点管控,持续整治违法乱车、违规摊位、流动摊贩管理,同时保持对电动车、工程车、混凝土槽罐车的严管高压态势。加快“智慧交通”建设,加快推进电子警察、视频监控等科技设备的建设,建设121套礼让斑马线违法抓拍系统,提升15个灯控路口60组倒计时交通信号灯装置,通过“机器换人”不断提高对城区大型货车闯禁和违法停车查处的范围和效率。全县道路交通守法率和安全事故率实现“一升一降”。
四、强化统筹配合,持之以恒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精心谋划,加大投入,全力推进老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分别投资600万元和300万元开展城区绿化整体提升和长剑大道绿化提升,提升城市品质。投资4000万元对老行政审批中心进行综合改造,推进岱山夜经济示范带建设,活跃市场、繁荣经济,打造城区商业中心。开展老旧小区综合改造,今年计划投资7065万元,结合创城和污水零直排等工作,在物业引进、垃圾分类、智能信报等方面进行综合提升,切实提高百姓满意度。
五、创新体制机制,全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
先后出台了《2020年岱山县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行动方案》《岱山县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任务清单(2020年版)》等文件,并结合各单位的创建任务以及工作实际制定《路长制路口制实施方案》《城市社区结对管理办法》《月度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开展在建工程专项整治行动,对23个在建工程开展集中整治;开展“门前四包”专项整治行动,对长剑大道绿化改造提升,实行建筑垃圾袋装化;开展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严查电动车未佩戴头盔、机动车斑马线未礼让行人行为,截至目前共处理违章1371起。强化督查检查,开展12次专项督查,涉及各类抄告问题57起,共排摸276个测评点位,开展重点督查和抽样督查,共发现44大类2006条问题,逐条逐项抄告给各单位,相关涉及问题得到有效整改。
今后,我县将始终坚持多措并举、齐抓共管,加强规划引领,解决突出问题,加快改善老城区生活环境,提升我县城市形象与品位,全力推进“湾区明珠·自贸港城”建设。
岱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7月2日
议案原文:
关于着眼规划老城区有机改造蓝图 建设湾区明珠新港城的议案
(县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号议案由徐志霞等11名代表提出)
近年来,我县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全力打好“五大会战”、建设“四个岱山”,城乡面貌显著改善,城市品质显著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节节攀升。
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冲刺之年,我县即将迎来“大桥时代”的重大利好,抢抓重大项目落地的难得机遇,坚定不移加快建设“湾区明珠,自贸港城”。
自2017年起,县委县政府对部分的城中村进行了整体拆迁,改变了脏乱差的环境状况,老城区重要地段的沿街立面也进行了整体改造,但随着新旧城区的相映比较,我县老城区还存在的很多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是老城区房屋老旧安全隐患问题。自2014年起,按照全省危房解危三年行动的整体工作部署,我县原有的CD 级危房通过拆除或者加固的办法,收到了显著的成效。但目前老城区还未列入CD级的商品房因年久失修,房屋主体结构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房屋倾斜、墙体脱落,屋顶裂缝,屋檐裂缝坠落,立柱开裂等现象日趋严重,危房解危工作任重而道远,城市的面貌也因这些房屋的破旧不堪大打折扣。
二是老城区低洼地区排涝隐患问题。近年来,我县的“五水共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部分地段的污水管网也进行了整体改造,但因老城区很多商品房和散居民房的雨污水管未进行分离,强降雨、台风等天气,雨水都排到了污水管网,而城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的吨数,在这样恶劣的天气,远远满足不了所要排放的污水量,城区低洼地区积水的现象日趋严重,部分居民家中一年内进水六次,且都到了膝盖以上,房屋多次积水后破损陈旧现象又逐渐严重,房屋质量也越来越差,群众对政府怨声载道。
三是老城区道路狭窄交通堵塞问题。近年来,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私家车越来越多,且家家户户都有电动车,老城区人民路、清泰路、山外路、新村路、育才路等地段的道路日趋狭窄,有时道路两旁还要停车,新村路地段有两个停车场,又有一个幼儿园,在学生上学放学期间,都是交通安全的隐患时期,交通治堵任务任重道远。
四是老城区消防安全隐患问题。目前老城区小街小弄道路狭窄,有些居民集聚地如发生火灾连消防车都开不进去,老城区居住的都是高龄老年人居多,给对消防急救带来很大的隐患。虽然近年来,政府非常重视出租房屋消防安全工作,但因为没有明确的处罚条例约束,很多房东及租房户还是很不配合政府开展出租房屋线路改造工作。很多商品房空中“蜘蛛网”问题还未得到有效解决,群众为了给电瓶车充电都从家中私拉电线,还有有线电视电缆、电话线、网线还在老城区上空穿插交错,这都给群众居住带来很多的消防安全隐患。
五是老城区居住便利问题。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生活的便利性和幸福感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目前,老旧小区的老年人居住率高,但是小区内未加装电梯,管道天然气也未铺设,这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六是老城区渔港景观带陈旧问题。我县山外码头至滨港路原中心渔港一带,本是一道靓丽的景观门面,外来游客在船上远远就可看到岛城的沿海风貌,这个亮相是否赏心悦目,直接影响游客对岱山的印象。可是目前这道风景线因多年未改造,呈现的是老旧杂乱的面貌,实在有碍观瞻,给游客一种脏乱差的感觉。
综上所述,老城区的存在的短板只有通过旧城改造,优化调整老城区的整体规划布局,才能提升城市品位,提高人民幸福指数。
为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岱山、更富活力的创新岱山、更具魅力的品质岱山、更加美好的幸福岱山。我建议政府要着眼规划老城区旧城改造蓝图,打造湾区明珠新港城。具体要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工作:
一、高站位规划全域地段,精心绘制旧城改造蓝图。安澜路地段是老城区的门面,我们要抓住第一农贸市场迁建的契机,补齐老城区目前存在的短板,我县相关规划部门应该尽早谋划,汲取国外先进的旧城改造设计理念,周密部署,精心绘画海岛花园县城新蓝图。在改造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加强老城区管网改造。建议置换容量小的排水管网或新增排水管网,加快铺装天然气管道,新建排水系统等数控指挥中心,并加强城市排水、天然气设施日常管理、维护工作,防患于未然。
二、精心设计渔港门面,打造一条高品质的海滨渔港景观带。滨港路中心渔港标志着岱山渔港的门面,要作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进行打造。因此,沿滨港路一带的商品房进行立面改造,对海港的每个标志物进行精心设计,同时我们要做好渔港的特色文章,赋渔港于文化内涵,引申出一段段具有岱山海岛渔民特色的故事,从而吸引游客们更好地了解我们渔港的文化。同时,要注重对沿街沿路绿化彩化亮化景观带的打造工程,提升城市品级。
三、合理布局空间方位,使老城区交通更便捷。开展智慧交通管理工作,提前系统性谋划老城道路拓宽问题,特别是人民路,清泰路、沿港中路一带的道路改造方案,同时合理设置红绿灯交通指示标志,确保道路畅通,交通有序。要破解老城区停车难问题,借鉴杭州、宁波等城市智慧管理的方式,合理调配群众生活圈附近的停车位及收费问题。
四、高标准规划生活圈,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结合城中村改造和城区立面改造契机,统筹谋划,培育一个既有特色集群,又有新兴业态的商贸服务圈,打造消费新平台。筹划为老城区居民小区加装电梯,改善老居民区基础设施,同时相关部门需出台费用分摊的指导性规范标准,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五、致力城市文明双提升,着力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文明是一个城市的窗口,我们要抢抓创建国家级文明县城的机遇,构建“社区大党委+兼合式党支部+义工志愿队+小区业主委员会”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管理服务体系,着力打造未来小区创建氛围,以智慧化管理为导向,打造湾区明珠新港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