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921329916671W/2020-62714 | 生成日期 | 2020-01-06 |
发布机构 | 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 文号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主题分类 |
2019年,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紧紧围绕市、县两级工作重点,根据全市城管执法系统总体工作部署,以助推“湾区明珠·自贸港城”为目标,以对标创城为主导,以全县环境“洁化、序化、美化、亮化”为重点,强势推进系统整治工作任务,城市管理工作成效明显。
2019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从建立完善体制机制入手,强化政治意识,落实责任敢管事
一是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引领,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增强“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相关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论述及批示。二是创新建立城市管理荣誉体系。首创城市管理执法荣誉体系,设立“季度绣花奖”、“年度银针奖”、“年度金针奖”和“终身荣誉奖”,倡导“绣花精神”,指导城市管理执法工作方向。完成2期“绣花奖”评选,培育优秀绣花人19人次。目前正开展第三批绣花奖评选。三是开展“城管论坛”活动,加强城管文化建设,全面提高干部职工干事激情和政治业务素质。
二、从保障全县城市品质提升入手,强化大局意识,围绕中心抓大事
一是部分工作提前完成年度目标。7月份提前完成年度招商引资考核任务,到位市外资金5700万元,引进服务企业2家。8月引入及投运250辆共享单车民生实事项目,总数达到500辆,完成年度任务。9月完成中心城区8处精品景观建设的年度任务。二是部分工作有序推进,按时完成年度任务。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分类行动推进有力,10月底实现了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92%的目标要求,并完成绿城、锦绣华府、太阳城三区3个省级高标准分类示范小区创建工作。多举措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已采购5390只分类垃圾桶,处置绿化垃圾十余吨。持续开展大件垃圾免费收运,已清运大件垃圾1300余车,群众免费领用180件。引进8台智能回收设备,可回收垃圾收集121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进展顺利,其中列入市级考核的精品示范街建设、背街小巷和犬类管理整治成效明显,在各县(区)名列前茅。智慧城管项目试运行。三是加强市政公用行业监管。继续推行污水排入城镇污水管网许可制度。根据市行业任务分解,2019年,我局需完成排水户普查底数的60%,经普查我县总基数为300户,已完成年度目标。实现本岛燃气一体化,协同物价部门对本岛燃气供气价格进行重新审查核定,7月1日起,本岛居民用气价格由最高7.5元减至最低3.5元,非居民用气价格下降至全市最低。完成城区现有约2200盏路灯节能改造。
三、从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入手,强化主体意识,服务群众做小事
一是近民心,整治领域更加贴近群众生活。整治车棚车库改变用途用于开店、生产经营活动52户;进小区“美化装点”井盖;加大犬类整治力度,实施流浪犬收捕工作市场化运行,深入社区开展宣传,全县流浪犬扰民现象明显减少,文明养犬意识大幅度提升。二是解民忧,整治成果更加贴合群众诉求。围绕“停车难、停车乱”这一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停车秩序整治、僵尸车整治、洗车店整治等。累计处理僵尸机动车62辆。查处人行道违停7696起,拖移无序违规停放电瓶车4893辆次,劝导不文明停车行为21000余次。新划设人行道机动车停车位50余处、在全县各路段划定非机动车停放位共计约12000余平方米,设置沿路坡900余个。全县10家洗车店都配合完成整治。三是聚民心,整治举措更加满足多方需求。以“一案一策”方式推进各项整治,落实“门前四包”,开展“文明商户”评选;设置小修摊集中经营点,入驻各类小修摊16家,擦鞋摊3家;入企业、社区、学校推进垃圾分类,开展优秀户评选、垃圾分类主题绘画比赛等;疏堵并举开展小广告整治,设置2处便民信息栏,满足群众合理需求。其中以设置运行“小修摊”集中经营点为典型抓实城市管理“关键小事”的做法被浙江新闻、舟山日报及新媒体平台多次进行宣传报道,获得领导、群众多方肯定。
四、从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强化担当意识,敢于攻坚破难事
一是破解城市品质提升困境。积极学习外地经验,坚持精品理念,推行符合海岛特点的重点路段花镜建设方案,从单纯的摆花向“花镜”、“树镜”转变。高质量完成城区24个节点的升级打造,圆满完成国庆城市小品布置,实现城市管理和市容环境双提升。二是破解执法管理瓶颈。推行菜场门市部“以尺为界”经营管理模式,实现周边店铺“零跨门”目标,并被列入全市城市管理精细化典型案例。完善夜间执法制度,实现24小时城区执法管理全覆盖,建立重点路段小摊贩全时段管理机制。三是破解建筑垃圾管控短板。4月起,正式实行城区建筑垃圾准运证和处置许可证制度。共发放《建筑垃圾处置许可证》和《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准运证》165张,清运建筑垃圾35万方,70余万吨。备案的4个运输车队52辆工程运输车密闭式安装率达100%。并强化我县建筑垃圾消纳处置管理,提高资源化利用率,实现城区建筑垃圾全部装往板井潭和岱西进行资源化利用。印发《关于加强建筑垃圾管理的通知》,加强各乡镇和相关单位的源头管控。四是破解违法建设拆管难题。碧水豪园违建整治取得重点突破,圆满完成整治任务。建立“巡查全覆盖、处置无遗漏、监管无盲点”的日常巡查机制和不违规装修承诺制和装修备案制,违法建设管控取得了新成效。五是破解应急抢险能力薄弱问题。针对抗击利奇马台风不足之处,科学谋划,及时建立局城区内涝防治抢险应急预案,同时在长河两侧开了12个口子,提早部署排水预案。米娜台风抗击期间,组织7支党员先锋小分队17小时内排查打开并清理井盖700余次。坚持“用心、用情、用力”的抗台防涝工作理念,全力提升应急抢险能力。
五、从打造城管执法铁军的良好形象入手,强化严管意识,提升素质强本事
一是推进“三化”建设。逐条对照“三化”建设内容及考评标准,推进高亭执法中队“三化”建设。开展乡镇执法中队体制改革工作,从每个乡镇单兵作战向合并人员发展,并整合、更新基层执法中队办公场地。积极向县里争取创建资金,配置完成执法车辆。二是加强督察力度。局督察大队开展每周1小时定期督察或者突击督察,每月下发督查通报一次。纠正了各类违规违纪问题136次,发现、整改完成城管执法工作8大类典型问题24处。三是狠抓依法行政水平。深入推进全市执法行动年活动,足额完成案件数量指标,立案、结案数量基本实现“翻二番”的目标。目前,共承办行政处罚案件331件,结案301件;其中,简易程序案件34件,结案34件;一般程序案件立案297件,结案267件,相比上年同期分别增加241%和217%。
2020年工作思路:
2020年,岱山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将继续在“绣花精神”上下功夫,以达到“市容整洁有序、市政实用美观、市貌赏心悦目、市民自律约束”为目标,深化融合舟山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经验和我县城市管理水平,开展好全年度各项工作。
(一)“持针走线”更精细,实现“大城细管”
1、持续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一是积极开展物业小区生活垃圾桶“撤桶并点”“定时定点”工作。根据全市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部署,我县将在城区物业小区开展“撤桶并点”、“定时定点”投放试点。通过在试点小区设置生活垃圾可回收物智能回收设备及按照一定户数设置一个生活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的模式,进行生活垃圾精准分类投放,为我县两网融合体系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做好城区主要道路生活垃圾桶“撤桶入巷”工作。为改善主要道路两旁环境质量,提高城区主要道路环境品质,计划对城区部分主要道路两侧分类垃圾桶开展撤桶入巷工作,将原先分布垃圾桶数量精简化,实现沿街分类垃圾桶精准投放、集中管理,同时提升道路环境整洁美观。三是科学谋划,迁建垃圾中转站。为了更好地满足我县生活垃圾的处置需求,使我县真正成为生活垃圾无填埋县,将对竹屿新区环卫中转站进行迁建,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新的生活垃圾中转站进行选址规划,县住建局做好生活垃圾中转站建设,县综合行政执法局配合上述两局做好生活垃圾中转站迁建。
2、持续开展新一轮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自2017年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以来,三年间,通过背街小巷、沿街立面的提升改造,店面店招、市政设施以及城市家具的更新完善,我县老城区品质持续提升,多条精品示范街纵横交错,精品街区连续贯通,多个城市管理“瓶颈”得到突破,城乡环境面貌得到大力提升。在2020年大会战开展过程中,我县将着眼于“细节”,实现新提升。
一是继续打造精品示范街。立足提升城市“颜值”和“气质”,积极参与城市风貌规划统一编制及城市家具设计工作。选取老城区几条主要路段进行打造,并结合垃圾分类工作,做好打造路段的城市家具整体提升,垃圾箱、果壳箱、市政设施等充分考虑县城特色和海岛元素等进行主题性美化。
二是升级实施城区“门前四包”制度。进一步把“门前四包”自治管理与提升单位、门店形象有机结合起来,对沿街单位、商户进行挂牌管理,并进行星级评定。通过实施“门前四包”制度,使沿街单位、商户“门前四包”责任制落实到位,达到高亭城区环境整洁、市容整齐、秩序良好、绿化美观的目标。并以此项工作为切入点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在城市管理领域的运用。
三是城区店铺遮阳棚按街区分类实施。联合县住建局对高亭城区沿街店铺的遮阳棚进行统一排查,按照破旧程度、店家意愿等进行分类,以立面改造路段为重点整治区域,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整治对象及整治方案,对高亭城区的遮阳棚进行集中的更新。通过整治,使高亭城区的街面环境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四是装修垃圾袋装化。沿街两侧的店铺、单位或者居民因装修或者维修房屋时,产生建筑垃圾能袋装化的(比如砖头、砂石等)需临时堆放人行道的实行袋装化收集,并且做到日产日清,垃圾不过夜,不能做到袋装化的不允许临时占道人行道堆放。同时,对于需临时占道堆放袋装化建筑垃圾的,签订建筑垃圾临时承诺书,做到规范装修。
(二)“针脚”更密,实现“大城智管”
1、高效运行“智慧城管”平台
一是加大物联网设备运行(抓拍、提醒、市政设施报警),推进多点联动,构建群众报料的城管基层治理体系。二是完善城市管理智能指挥体系,加强对燃气重大危险源的在线监管,实现对街面各类问题的快速反映和处理。三是预留乡镇空间,推进“四个平台”切入。考虑到今后智慧管理模式延伸到乡镇后,相关问题可由乡镇四个平台综合信息指挥中心,由中心进行分析研判和会商,做好派单处理反馈工作。四是在预留街区设置公共自行车“电子围栏”设施,并接入“智慧城管”体系。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高城市治理社会化、智能化、高效化。
2、织密基层治理网络
一是进一步完善“社区吹哨 城管报到”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城管部门责任片区作用,明确每个管理路段责任,建立社区、城管部门的长效联系机制,快速处置基层反映的各类问题,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二是加强建筑渣土常管控与集中整治。完善建筑垃圾处置申请核准制。建立固定式与移动式相结合的监控设施,对工地、消纳场地、重要路段的建筑垃圾运输车辆的车容车况和运行行为进行实时监控。拓宽建筑垃圾消纳渠道,推行资源化利用。根据县里总体规划,利用县里确定建立的建筑垃圾资源利用固定式处置工厂,统一消纳,并按建筑垃圾的成份进行分类,生产再生产品进行资源化综合利用。三是扎实推进乡镇执法中队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整合乡镇执法力量,并配合县司法局做好秀山综合执法队伍改革试点工作,根据全省要求进一步梳理涉及秀山综合行政执法具体处罚事项。
(三)“针法”更美,实现“大城众管”
一方面是立足本责“下针”,凸显县城特色。将仙岛岱山特色、人文情怀、民生需求等城市发展理念充分融入到城管执法工作中,全力助推城市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做好城市绿化品质提升,增强精品意识,在绿化工作上充分展现城市的个性特征,精心塑造县城的特色形象。将大力实施重点路段(鱼山大道)立体绿植美化和重点区域(儿童公园)的提升改造工作。
另一方面是凝聚合力“下针”,实现全民参与。充分发挥“智慧城管”平台,依托“城管城事”公众号的公众爆料,让群众化身为“啄木鸟”,对城市不文明现象进行曝光,通过实物兑换、荣誉奖励、体验激励等方式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投身城市管理活动中,营造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