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9210026412231/2020-66959 生成日期 2020-01-29
发布机构 县海洋与渔业局 文号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主题分类
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思路
信息来源: 县海洋与渔业局 发布日期: 2020- 01- 29 15: 39 浏览次数:

一、2019 年工作总结

2019年,县海洋与渔业局坚决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在安全监管、转型升级上求突破,攻坚克难,乘势而上,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1—10月,全县渔业总产量28.94万吨,总产值26.2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0%和2.60%。全县未发生等级以上渔业水上安全生产事故,死亡(失踪)0人。

(一)着力抓好渔业安全生产管理。一是铁腕执法格局不断构建。强势推进渔船安全铁拳整治行动,印发《从严从重查处渔业安全违法违规行为的通告》,从严从快惩治了一批渔业安全违法违规行为,在渔区形成了一定的震慑力。截至目前,共查处渔船安全违法违规行为129起,强制停航41艘,移送公安10起21人,拘留20人。二是隐患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共检查了7个乡镇船管站、各个基层点验平台、44个渔业村社的渔业管理基础台账和 “一船一档”,发出整改清单446条,并逐条落实跟踪整改;对两次集中开捕的渔船实施全面登船检查;强制拆除渔船自动舵303台、整治号灯不规范渔船1524艘,有效降低了驾驶安全隐患。三是教育培训不断强化。组织开展“万名渔民技能大轮训”活动。累计开展职务船员培训27期,参训1855人;普通船员培训95期,参训8167人;船东船长面对面教育27期,参训2589人次。同时,举行单船海上应急救助演练7次、海上应急救护培训10期。制作了题为《“铁律+铁拳” 织密渔业安全“铁网”》的安全生产专题片进行广泛宣传。四是制度建设不断完善。严格执行渔船6小时一点验等制度,督促船东船长落实“编组生产、同进同出”,重点关注落单渔船的监管,进一步强化编组的有效性。加强灾害性天气渔船管理,及时发布渔场大风信息、启动24小时值班和渔船动态报告制度。今年共启动9级以上大风值班76次,发送各类安全指令、警示信息200万余条;8月1日起,全面实施渔船进出港报告制度,逐步强化进出港渔船的动态监管。五是技防水平不断增强。在全县渔船推广应用新型救生雨裤2.2万套;安装集渔船航行轨迹、应急定位、信息传输于一体的北斗终端升级设备1690套;逐步开展渔船视频监控设备应用试点工作,在高亭镇、衢山镇安装视频摄像监控设备近70艘;委托中电科海洋电子研究院研发适用于渔船的“船用黑匣子”设备。六是“海上枫桥”经验不断深化。利用“瀛洲红帆”“锋帆渔合”“金银渔嫂”等基层组织效应,及时消除化解渔场矛盾纠纷,提升信息反馈速度,保障渔场安全稳定。共受理渔船海上矛盾纠纷67起,均有效得到化解。与奉化、临海等地的海洋与渔业部门签订共建共管协议,逐步形成了海上渔场秩序全面综合治理格局。积极联合公安、海警、海事等部门,从严打击渔场恶性纠纷和渔业捕捞中的涉毒涉黑涉恶涉外等行为,提交疑似涉黑线索6条。

(二)着力推进“一打三整治”行动。一是严格落实伏休管理。进一步从制度、管理、教育等方面入手,加强海洋伏季休渔管理,实现了连续25年伏休零违规。规范伏休专项捕捞安排,完成2019年度伏季休渔期间特殊经济品种专项捕捞及捕捞辅助船的配套项目申报工作。海蜇专项申请渔船88艘,配套捕捞辅助船134艘。二是严查“三无”渔船。加强海上执法检查,5艘渔政船和9艘护渔船交替巡航,严厉打击“三无”渔船违法捕捞行为。联同各级渔业执法力量,开展交叉检查,挤压渔业违法违规不法空间。查获“涉鱼“三无”船舶14艘,并按照相关法律予以没收、拆解。三是严查禁用渔具。通过海上查、陆上堵,加强对禁用渔具的检查。共清理取缔地笼655顶,清理滩涂串网1106顶,海上刺网2081顶。四是严查流通渠道。与市场监管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堵住违禁鱼货流通渠道。严格落实渔获物进场索票索证制度,派出执法人员驻守高亭农贸市场、城郊菜场及饭店经营场所,每日分时段开展抽查,禁止八种海洋捕捞冰鲜或活体水产品上市出售。共检查菜场、饭店、冷冻厂等672家次,没收违禁渔获物299公斤。五是大力开展增值放流。共投放大黄鱼、黄姑鱼、黄鳍鲷、黑鲷、半滑舌鳎、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苗种等共计7700余万尾,有效地增加了周边海域生物资源量。

(三)着力提升产业转型升级。一是积极创建养殖示范场。以“提质增效、绿色发展”为目标,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实现海水养殖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水产养殖企业“三品一标两场”建设,创建5家健康养殖示范场,全面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创建1家大黄鱼省级良种场,不断增强我县大黄鱼苗种培育和保种的能力。二是推广新型养殖技术。岱衢族大黄鱼生态化产业培育与发展项目通过验收、舟山岱衢洋渔业有限公司开展的深水网箱建设项目通过专家评审;岱山县东沙镇宫门生岳水产养殖场和岱山县恒舟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率先拆除原有的底增氧设备,全部改造为纳米管底增氧设备,单位产量实现大幅度提高;开展梭子蟹精细化养殖,梭子蟹成活率和单位产量远超传统养殖,实现了尾水零排放。三是加快休闲渔业产业升级。结合国家绿色渔业实验基地建设和我县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加快推进休闲渔业转型升级。选定了2种船型在全县休闲渔业企业推广应用,目前已完成新建新型材质休闲渔船7艘,另1艘已完成审批手续;建成凉峙休闲渔业码头。四是实施科技示范船改造。升级改造捕捞渔船49艘,不断提高渔船安全性能,提升水产品保鲜能力,改善渔民生活条件。渔船升级改造内容包括在安装制式集成驾控台、速冻或冷藏设备,改造厨房、卫生、环保型鱼舱等设施。五是培育“互联网+渔业”新业态。扶持做强B2B、B2C等交易模式电子商务公司,打通渔获物供需直销新途径。舟山鱼通鲜商务有限公司旗下的APP平台,入驻的渔船与商家,分别突破700艘、1万户,累计交易额达1.1亿元。

(四)着力强化要素保障。一是强化渔港建管能力。高亭中心渔港提升工程完成交工验收,有效解决了系泊岸线不足的问题,为维护渔业生产秩序提供了重要保障。全面启动蟹文化产业园建设,一期工程已完成投资额9450万元。岱山县渔业船舶避风锚地升级改造项目已投资1292万元,完成年度投资1342万元的96.3%,到年底可完成计划任务。印发《2019年高亭中心渔港环境整治实施方案》,确保中心渔港陆海环境综合治理精细化。二是创建省级渔业转型发展先行区。获批创建省级渔业转型发展先行区。创建后,我县将提升资源管控、渔业产业发展、美丽新渔村建设等方面水平,进一步推动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三是强化“三渔”服务能力。坚持问题导向,深入企业、群众、基层,切实解决生产经营困难、渔业安全生产和经济社会事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不断提升“三服务”水平。创新渔船购置制度,率先在全市启动“渔船购置一件事、一站式服务”改革,实现审批服务向“数据多跑腿、渔民少跑路”转变。

二、2020年重点工作思路和举措

回顾一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岱山渔业发展还面临着一些与新时代、新形势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和短板:一是绿色渔业发展步伐还不够快。二是渔业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渔区仍留有传统的粗放管理理念和落后的管理思想;基层管理组织功能弱化,在落实渔船安全监管上与新时代安全发展理念存在一定差距;船东船长重生产轻安全现象仍较为普遍,渔业从业人安全技能掌握不足;渔场秩序仍未有根本性好转,商渔船碰撞、渔船间争抢作业桁地引起的渔场纠纷等事件时有发生。2020年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 聚焦平安渔业建设。一是夯实基层基础。加强对基层管理组织的指导和督查,做实做细安全台账和“一船一档”,做到渔船清、船员清、动态清。建立健全标准化、清单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各级渔船点验平台的工作职责和要求,严格落实“四项措施”。加大对船东船长、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力度,进一步完善落实落细编组生产、值班瞭望等安全制度。二是提升科技兴安能力。充分利用北斗终端升级设备功能特点,实现点验平台与渔船的无缝对接,通过数据平台分析渔船行动轨迹、高效便捷处理渔船应急救援。加快渔船黑匣子研发应用,持续跟踪试点渔船的视频监控设备应用情况,不断提升渔业管理渔船管控的数字化水平。升级改造岱山县渔业指挥中心。明年,计划投入480万元,对县渔业指挥中心进行升级改造,主要对电子大屏及配套设施进行更新。三是持续保持执法高压态势。大力推进渔业行业法治建设,不断提高渔业管理人员依法治渔的能力,培育渔民依法依规生产意识。以“铁律14条”为准绳,持续开展铁腕执法,通过海陆联动,多渠道打击查处渔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渔船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追究力度,以打促安、以打促稳。四是实施渔业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公司化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渔区的组织化程度,逐步跟上现代经济模式的要求。针对当前基层渔船管理组织多、小、散等问题,加快推进衢山、高亭、长涂等乡镇基层渔船管理组织的规范化建设。以衢山镇渔业转型升级改革和长涂镇渔港智慧化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行港长制。

(二)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推广绿色养殖技术。以绿色发展为理念,开展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做大做强“蟹公寓”室内循环水养殖,大力推广纳米管增氧技术,并持续加强养殖尾水治理。扶持大黄鱼产业发展,打响岱衢族大黄鱼品牌。加强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时排查风险隐患。二是加快发展休闲渔业新业态。完善休闲渔业基础设施,深化重点休闲渔业基地建设,加快培育休闲渔业基地,扶持培育休闲渔业龙头企业,鼓励发展铝合金、玻璃钢等新型材质休闲渔船,促进休闲渔业管理规范化、智能化。积极探索发展海钓产业。启动智慧绿色渔业。对沿岸小型渔船、休闲渔船、海钓船、养殖渔船等,实施基于“一张图”的智慧化生产服务和安全管理。三是推进互联网+现代渔业发展。通过改进拖虾船等渔船保鲜方法,依靠技术创新提升海上冷链运输,加快推进海上互联网等信息化装备、冷冻保鲜节能设备和技术在渔船上的应用。扶持做强B2B、B2C等交易模式电子商务公司。大力推广蟹笼自动脱钩装置,探索研发饵料切割机、弹蟹机,推进渔业机器换人,实现减人增效。全面建设蟹文化产业园,建设涵盖从梭子蟹捕捞到加工、电商、饮食、蟹文化等全产业链。

(三)聚焦乡村振兴战略。一是高标准谋划渔港经济区。高起点编制岱山县渔港经济区规划,以高亭中心渔港、衢山一级渔港为主,长涂一级渔港为辅,结合城镇建设和产业集聚,推动形成集渔船避风补给、鱼货交易、水产品加工、冷链物流、休闲观光等为一体的现代渔港经济区。同时,融合县里各类规划,合理谋划全县未利用岸线,对渔业岸线及后勤补给保障基地进行合理布局,对整个岱山县渔业渔港进行合理的总平面规划布置。全面规范渔港管理。加快文明美丽渔港建设,探索建立综合管理机构,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二是创建最美渔村。以弘扬、保护、传承渔文化和推进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目标,按照“生态环境优美、休闲特色鲜明、渔业文化浓郁、渔村风情独特”的国家级最美渔村创建标准,精心实施“最美渔村”创建。三是深化转产转业。继续强势实施减船转产行动,淘汰一批船龄较长、资源杀伤力大的捕捞渔船。同时,加大转产转业和上岸渔民的扶持力度,对主动上岸自愿放弃捕捞生产的渔民在经营渔农家乐、休闲渔业船舶建造上给予优先考虑并适当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