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关于对县政协九届三次会议第64号提案的复函
信息来源: 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发布日期: 2019- 08- 09 16: 39 浏览次数:

朱安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传承我县盐业文化的几点建议》收悉。根据我县实际情况,结合岱山县经济和信息化局等协办单位意见,并与你们面商的意见,现将建议中涉及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岱山是渔盐之乡,历来是浙江省重点产盐地区,海盐生产历史悠久,盐文化底蕴深厚。先民在这片岛屿上煮海制盐,讫今已逾1200多年。岱山海盐制作工艺历经“煎煮”“板晒”“滩晒”三次重大变革历程,凝聚着世代盐民的智慧与经验,也饱含着无数盐民的辛酸,是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多年来,我县一直重视盐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工作。

一、建立盐业博物馆,收藏盐业历史温度。

2005年我县建成中国盐业博物馆并对外开放,该馆以海盐的结晶体为外部建筑造型,收集整理盐业生产生活老物件、历史老照片等痕迹素材,以图片、图表、实物、模拟等形式讲述海盐制作工艺的历史演变轨迹,在体现“贡盐之乡”文化底蕴,传承传播盐文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由于海岛的特殊地理环境,目前盐业博物馆出现主体风化腐蚀、地基下陷、房屋渗漏等系列问题,针对这一状况,县政府已研究商讨博物馆改造提升方案,由岱山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实施维修提升。

二、保留优质试验田,传承制盐传统工艺。

2009年岱山县海盐晒制技艺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由浙江绿海制盐有限公司作为项目保护单位。针对我县盐田逐渐消失的现状,为了切实保护和传承盐文化,我县在经济开发区已划出了250亩土地,作为浙江绿海制盐公司重结晶的基地,将北方海盐在此化卤重结晶,按照我县传统制盐生产工艺,进行制盐操作,组织生产,这是对我县传统海盐生产工艺的提升,对保护和传承悠久的岱盐文化会起到积极作用。衢山桂花盐场仍保留盐田使用滩晒海盐方式生产原盐,目前,衢山镇已着手开发滩晒海盐旅游参观体验项目,目前该规划在设计中。

三、开设盐雕店铺,增加盐文化体验性。

2017年我县在东沙古渔镇整体性开设非遗一条街,每年投入30余万元扶持盐雕、渔绳结、布袋木偶戏、鱼骨塑画、渔民画、船模等6家非遗传承人工作室,游客不仅能看到非遗传承人现场进行作品创作、展示、展演,近距离感受老艺人的工匠精神,还能亲身参与体验互动,领略其中的魅力。此外,岱山县非遗保护中心还结合舟山渔谚开发设计富有特色的《岱山鱼谣》盐雕模具,增强盐雕制作的趣味性,有效宣传岱山独具特色的渔盐文化。

四、应用地理标志,宣传地方特色名片。

“岱山海盐”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自2012年注册成功后,作为岱山盐文化的一部分,在浙江绿海制盐公司高端的“蓬莱仙晶”中曾应用过,也在县盐业公司1千克小包装上应用过,取得了良好的反响,为我县增添了一张特色名片。岱山保留部分盐田后,继续应用好“岱山海盐”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必将会对我县产生良好的宣传效应。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岱山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19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