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09003/2018-51784 生成日期 2018-11-29
发布机构 高亭镇 文号 -
组配分类 单位文件 主题分类 水利、水务
高亭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高亭镇“污水零
直排区”建设方案》的通知
信息来源: 高亭镇 发布日期: 2018- 11- 29 16: 39 浏览次数:

各社区、镇各办公室:

为大力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乘势而为高水平推进“五水共治”,切实巩固提升治水成果,根据《浙江省“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行动方案》、《舟山市“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方案》、《岱山县“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方案》的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利用3年时间,以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为目标,坚持“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分类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通过全面推进截污纳管,努力补齐水生态环境短板,基本实现全镇污水“应截尽截、应处尽处”,为打造“四个岱山”提供良好的水环境保障。到2020年,达到“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标准,全面完成“污水零直排区”创建。

二、建设计划及标准

2018年10月底前,相关责任部门完成基础排摸,厘出问题短板,制定问题清单、任务清单、项目清单、责任清单,编制各类技术调查报告。

2018年12月底前,完成高亭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方案以及工业园区类、生活小区类和其他类整治方案的编制备案工作。

2020年底前,完成高亭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全面完成“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工作。

建设标准:污水全收集、管网全覆盖、雨污全分流、排水全许可。沿河排水口晴天无排水,地表水环境质量有效提升。(验收标准见附件)

三、主要任务

(一)深度排查(“查”)

以社区村为单元,“点、线、面、网”结合,系统全面地对辖区内所有排污单位、区块情况进行地毯式排查,特别要突出城中村、城郊结合部、老城区、乡镇建成区、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等重点区块,做到无遗漏、无盲点。

1、全面查清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类、生活小区类和其他类(三产、农贸市场、医院、学校等)等三大类建设单元的截污纳管情况,重点查明污水排水体制、雨污有无混接等问题。

2、全面查清污水收集管网建设运行情况,全面测绘并厘清现有管网系统布局走向、管网底账。查明重点区块、重点单位管网是否覆盖、管网是否存在错接、漏接、淤积、错位、破损、溢漏等结构性和功能性缺陷。

3、全面查清污水处理设施(厂)运行维护情况,重点查明污水处理设施有无超负荷、超排放标准运行的情况,污水处理厂尾水是否存在再生利用的可行性等问题。

4、全面查清排污(水)口整治情况,重点查明排污(水)口是否按规范设置、是否存在异常排污等情况。

5、全面查清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情况,重点查明规模以上养殖主体的池塘、设施大棚、工厂化养殖等尾水是否存在直排现象,是否建立养殖尾水处理设施及设施建成后的运行维护等情况。

(二)制订方案(“订”)

1、编制建设具体实施方案,厘出问题短板,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项目清单和责任清单,实行挂图作战。建设方案均需报县治水办备案,并向社会公开。

2、按照“属地管理、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强规划区域间的共享统筹,优化厂网布局,系统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制定相应改造提升方案,确保每个区块污水都有管收集、有厂处理。

3、存在问题的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类、生活小区类和其他类等三大类基本建设单元内所有排污单位、区块均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一点一策”治理方案,确定项目表、时间表和责任表。

4、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污水处理厂尾水再生利用方案,开展水产养殖尾水生态化治理(改造)试点,并制定水产养殖尾水生态化治理(改造)方案。

(三)全面整改(“改”)

参照住建部《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排水口、管道及检查井治理技术指南(试行)》,按照项目化推进、清单化管理的要求,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整治。

1、深入开展城镇雨污分流改造,做到“能分则分、难分必截”。对2年内拆迁改造和确因条件限制难以实施改造的区块、排水户,应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建设临时截污设施,防止污水直排;现有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有条件的必须进行改造;阳台污水合流制的小区进行分流改造;新建小区必须严格实行雨污分流,阳台污水设置独立的排水系统。

2、全面开展城镇和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老旧管网修复和改造,打通断头管、修复破损管、纠正错接管、改造混接管、疏通淤积管。

3、深入开展企业内部和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的雨污分流改造,做到厂区可能受污染的初期雨水、工业废水、生活餐饮污水的清污分流和分质分流。深入推进化工、造纸等重点行业废水输送明管化改造。

4、按照培育一批示范企业、集聚一批小散企业、消减一批危重企业的总体思路,深入开展散乱污企业和小作坊、小餐饮等其他类建设单元的雨污分流改造。

(四)加快建设(“建”)

立足当前、结合长远,抓紧规划实施一批城镇污水处理厂扩建、改建工程,着力解决部分地区污水处理设施超负荷运行等突出问题。

1、扩建、改建的污水处理厂根据技术、经济和出水综合利用等情况,采用集中或分散方式建设,出水全部执行一级A及以上标准,有条件的可以因地制宜实施清洁排放标准技术改造。

2、积极推进污水处理厂尾水再生利用项目建设,完善再生水利用设施。

3、加快污水收集管网特别是支线管网建设,优先解决已建城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不足的问题,重点区块雨污分流改造与污水收集管网延伸工程做到同步配套。对在建或拟建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要同步规划建设配套管网。新建城区必须实行雨污分流、管网配套。

4、开展淡、海水养殖尾水生态化治理(改造)示范点建设,以生态养殖、健康养殖为导向,采取先进技术优化养殖模式,提高水产养殖尾水循环利用率和尾水生态化处理设施建设率,减少尾水排放。

(五)建管并举(“管”)

加强对已建排水设施的日常养护,建立完善已建管网移交和档案管理制度,严格实施管网巡查、检测、清淤和维修等机制,切实落实日常养护、管理责任。

1、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及污水处理厂尾水再生利用系统的运行管理,建立和完善污水处理设施第三方运营机制。

2、全面实施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制度,依法核发排水许可证,切实加强对排水户污水排放的监管。工业企业等排水户应当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向城镇污水管网排放污水,并符合排水许可证要求,否则不得将污水排入城镇污水管网。

3、推进水产养殖尾水生态化处理设施出水的水质监测工作,确保出水水质达到排放要求。

4、坚持对水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持续保持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对于应当申领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的排水户,未取得许可证或不按照许可证要求排放污水的,严格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四、实施步骤

(一)统筹部署阶段(2018年6月—2018年12月)

出台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方案及相关政策文件,组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工作技术组。组织召开工作部署会,统筹部署相关工作任务,细化工作职责、明确工作重点、落实工作责任。

(二)摸排试点阶段(2019年1月—2019年8月)

全方位开展排查,全面厘清管网底账、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各类污染源等问题短板。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项目清单、责任清单,实行挂图作战。完成调查技术报告、编制建设方案或整治方案并报县治水办备案。

(三)建设验收阶段(2019年9月—2020年底)

严格按照整治方案“四张清单”要求,统筹推进污水管网建设与改造,边排查边整改,大力推进精细化截污和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新、改、扩建和提标改造,着力深化入河排污(水)口整治。按照“建成一个,验收一个”的原则,全面完成“污水零直排区”创建验收。基本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雨污全分流、处理能力相配套,建设成果得到持续巩固提升,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运维水平明显提高。

五、职责分工

创建“污水零直排区”实行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责任体系,以乡镇为单位开展辖区内“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工作。各部门负责管理范围内“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工作

高亭镇政府负责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督查、考核等工作;组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工作技术指导组,加强建设工作的技术保障。

经贸办负责牵头指导督促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类建设单元的建设工作,制定相应工作方案;负责开展工业企业污水进入排水管网前预处理达标的日常监督工作,加强对环评审批和排污许可证的批后监管,强化对污水预处理设施和工业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工业企业违法违规排污行为。负责指导和督促工业、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各类开发区开展“污水零直排区”的前期排查、治理方案制定和建设工作,并配合开展验收。

村镇办负责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开展全县范围内排水管网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和维护,为建设行动提供测绘地理信息及现有排水管网GIS信息;开展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运维管理;开展相关设施管网建设的设计审查、质量监督和项目验收等工作;指导开展污水处理厂尾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

农办负责规范入河排污口的标识设置,河道管理范围内违法建筑的排查,加强新、改、扩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核,开展农村河道入河排水口的排查;指导和协调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建设提升管理,充分发挥相关设施在城郊接合部等区域“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中的衔接和补充作用。

财政所负责“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的资金筹措、做好资金使用的监管工作,确保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

六、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领导。“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是全镇近期“五水共治”的基础性、标志性工作。各相关部门要把“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工作作为解决“反复治、治反复”、高水平深入推进“五水共治”的关键之举,要摆到重要位置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农办、村镇办、经贸办、财政所等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协作,协同推进。

(二)精心组织实施。镇治水办要协调指导相关单位科学编制“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实施方案。各相关责任部门要牵头制定相应的建设方案和整治方案,并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细化要求、明确分工、确保建设工作有序有效推进。坚持规划引领,在污水管网和处理设施建设布局上要区域统筹协调。加强部门协同,重点在散乱污和低小散行业整治工作中要多措并举、形成合力,建设工作要与“三改一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相结合,多管齐下。

(三)落实要素保障。建立政府引导、市场推动、社会参与的投融资机制,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和保障力度。结合“最多跑一次”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强化技术保障,成立建设工作技术指导组,积极引进第三方力量开展建设,大力推广使用排水管道电视检测等探测技术。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切实加强对设计、施工、监理、长效运维等单位的监督监管。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严格落实工程建设相关标准与验收要求,确保把建设工程做成放心优质工程。

(四)强化督查考核。切实加强对“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力度。要联合镇纪检等相关部门对建设工作的组织、进度、质量、长效等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督查,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乡镇和责任单位切实加强督查督办,并与年度“五水共治”的考核结果相挂钩。

(五)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网络、微信、微博等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加强环保法律法规宣传,增强企业、商户环保自律意识,自觉履行治水社会责任。及时总结提炼宣传先进典型事迹,积极引导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志愿者队伍参与建设活动,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的浓厚氛围。

 

 

 

 

高亭镇人民政府

2018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