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09003/2013-28479 生成日期 2013-06-17
发布机构 岱山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文号 岱供〔2013〕18号
组配分类 专项规划 主题分类 国内贸易、供销
岱山县供销社五年(2013-2017年)发展规划
信息来源: 南京大汉网络公司 发布日期: 2013- 06- 18 13: 53 浏览次数:

舟山市供销社:

  为尽快融入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抓住新区建设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推动供销事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实现岱山县供销工作跨越式发展,结合我社工作实际,特制订岱山县供销社五年(2013-2017年)发展规划。

  一、现状分析

  岱山县供销社在省、市供销社和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坚持科学发展观,融入新区,服务三农,踏实工作,到2012年底,全社实现经营收入11856万元,同比增长6.8%;实现利润13万元,同比增长18%。

  (一)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建设有所成效。

  自1997年领办了全市第一家专业合作社以来,到2012年底我社共领办了专业合作社16家,涉及水产养殖、果蔬种植、渔业捕捞等多个行业。共有入社社员942户,带动农户13550户,种(养)殖面积16000亩,年销售总额达到5243万元。其中1家专业社获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授予的“示范性”专业合作社称号,5家获省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称号,6家获市级或县级规范化专业合作社称号。目前有4家专业社的注册资金达到50万元以上,6家专业社的入社社员达到100户以上。

  (二)完善经营服务网络体系,“新网工程”建设有所起色。

  近两年,全县供销社以“新网工程”建设为载体,不断拓展城乡市场。到2012年底,全县农资连锁超市达到12家,综合服务社达到8家,烟花爆竹经营零售网点达60余家。农资销售总额430万元,华兴烟花公司烟花爆竹销售额66万元,再生资源销售总额达到1744万元,充分发挥了农村现代流通中的主渠道作用。

  (三)创新服务载体,为农服务能力有所提升。

  充分发挥舟山市茶文化研究会岱山分会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开展各种茶事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载体带动本县茶文化的普及与茶产业的推广;积极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各个团组通过各种渠道,掌握第一手的资料,更好地服务于基层,服务于渔农民;通过供销系统的资源优势,大力开展专业社人员和农产品经纪人培训,使经纪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有力的提高了渔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了专业社的持续发展能力。到2012年底,已培训农产品经纪人190人。

  (四)规范社有资产管理,资产经营收益稳步提高。

  建立健全各项资产管理制度,逐步实现社有资产经营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完善社有资产经营情况网络查询系统内容,对系统现有房产和地产进行全面整理、分类、编号、登记,不留死角;发挥各资产管理单位工作积极性,本着房屋租赁价位稳中有升的原则,合理把握,集体议定,使资产出租真正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同时加大对承包费和房产租赁费的收缴力度,全社的资产经营收益有了大幅提高。到2012年底,资产收益达到208万元,同比增长6.6%。

  但是全系统在稳步推进工作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的问题与困难。一是系统资源已失去原有优势,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经营萎缩的被动局面还没有根本改观。二是人员年龄结构已不适应事业发展需要。目前全系统人员年龄普遍老化,直接导致学习创新能力和观念更新动力不足,而长期以来由于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供销社人员只出不进,人才青黄不接,经营管理专业人才更为匮乏,与新时期发展供销事业的要求极不相称。人才短缺已成为我县供销事业改革发展的一大“瓶颈”。三是发展实力还需要进一步巩固。有些基层服务网络比较薄弱,为农服务功能发挥不够;社有企业实力较弱,缺少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后劲;个别专业合作社规模偏小,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四是全系统房产日益陈旧,设施设备老化,资产管理及租赁收益难度加大。

  二、今年五年(2013-2017年)的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县委、县政府“三大定位”、“四个岱山”及舟山新区建设之目标,坚持为农服务为宗旨,以改革创新和合作发展为动力,以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为主线,以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为保障,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为农服务水平,促进供销经营和服务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计划

  1、围绕经营业务开拓,进一步增强社有经济实力。

  一是继续抓好四大传统产业(日用消费品、农资、烟花爆竹、废旧物资回收),加大支持力度,拓展经营业务范围,在市场低迷情况下,力求稳中求升,好中求快。二是要培育龙头企业,要通过产权重组、企业并购、投资融资等各种形式,广泛吸纳社会资源,着力培育一批体制新、机制活、带动力强的连锁龙头企业。三是要构建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农业生产资料、烟花爆竹以及农产品销售等现代经营网络,提高农村商品流通的组织化、规模化水平。四是要更新发展思路,稳步推进开放办社,要做大做强现有经济总量,开创工作新局面。通过联合与合作,提高经营活力和市场竞争力,采用控股、参股、加盟、租赁、合作经营等形式,吸纳相关经营企业和渔农业龙头企业加盟,进一步增强社有经济实力。

  通过五年努力,到2017年底力争完成商品销售总额15000     万元,实现利润20万元。

  2、围绕做大做强做精,进一步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一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抓好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形成一套行之有效、规范完善的专业合作社经营机制,切实把专业合作社发展由数量扩张转到量质并举、质量优先的轨道上来。二是加大社有资本对专业合作社的投入,强化供销社与专业合作社的产权联结、业务联系,形成共同发展的良性机制。三是强化对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全面实施管理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社员技能化、产品安全化“五化”建设,提升专业合作社经营能力和经济实力。四是要推进“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新型发展模式,以茶叶专业合作社基地茶园为样板向外扩散,打造一批合作社自主经营的有一定规模的葡萄、畜禽、蔬菜种植基地。五是推进专业合作社的联合,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协会、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联合社),破解单个专业合作社在市场开拓、信贷、规模经营和技术推广等方面难题。

  到2017年底,全县供销社争取组建1家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各类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25家,注册资金在50万元以上、入社社员在100户以上的达10家,助农增收达到1亿元,省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8家、市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10家,注册商标20个,自主经营的基地达到4个,市著名商标和著名商品各达到5个。

  3、围绕重点项目实施,进一步推动全县茶叶产业发展。

  一是要集中精力、物力、财力,继续抓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后续工作,并以此项目为契机,推进全县茶叶产业的高速发展。二是要继续贯彻落实市政府出台的《关于扶持和促进茶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协助政府相关部门大力推广优良品种,扩大全县茶业种植规模。三是要加快推进长岙山精品茶园基地建设,大力实施“龙头带动”战略,支持基地茶园加快技改步伐,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开展精深加工,增加花色品种,提高茶叶品质,提高生产效率,增加茶叶附加值,努力使基地茶园成为规模化生产、有机化培育、标准化加工和规范化管理的样板,适时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直属的“茗香园”茶厂,以引领、推动全县茶叶产业的发展。四是要积极延伸茶产业链,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重点围绕茶叶的标准化生产加工、贮藏保质、精深产品开发,鼓励涉茶企业利用茶叶资源,建设茶馆、茶叶观光园,大力发展与文化体验相结合的茶馆业,加强与茶文化研究会合作,积极组织举办茶文化推广以及各种社会化茶事活动。五是要积极培育岱山红茶名品,在做强做精绿茶的同时,着眼于抓转型,开发鸠坑种茶树试制小叶种红茶,以弥补岱山茶叶品种单一的空白,提高夏秋茶的利用率。在质量稳定的前提下,制定岱山红茶的地方标准,申请注册商标,印制产品包装,以求得海岛红茶在本省红茶市场占得一席之地。

  到2017年底,力争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有机茶园面积达到1000亩。

  4、围绕“新网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综合服务层次。

  一是要加快基层社改造,以我社领办并参股的专业合作社作为基层社的基础,加大扶持力度,以专业合作社这个组织推动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二是充分利用传统农资行业优势,整合基层农资网点,采用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相结合,服务服从于“三农”建设,力争农资经营销售有新的提高。三是要推进综合服务社建设。坚持数量和质量并举,依托供销合作社现有设施、经营网点等为农服务资源,努力把综合服务社打造成融商品供应和其它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四是要启动经营综合服务体的建设。以现有基层供销社等为主体,采取提升、改造、新建等多种形式,形成集商品经营、产业发展、网络建设、涉农服务和带动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于一体的综合平台,进一步提升经营和服务水平。

  到2017年底,力争综合服务社达到13家,农资连锁超市达到15家,经营综合服务体达到5家。

  5、积极参与发展农村金融业。

  根据海岛县域及农业产业化现状,加强调研,积极推进专业社、供销社、信用社“三位一体”的为农服务新体系,开展信用合作,探索合作经济组织开展农村金融服务的途径和模式,发展适合“三农”需要,符合农村特点的金融服务产品,完善新农村合作金融结算网,成立农信担保公司,努力为专业社、专业大户和龙头企业的资金需求提供帮助。

  争取在2017年底组建一家全系统农信担保公司,农信担保额累计达到300万元。

  6、围绕社有资产管理,进一步确保资产经营收益。

  社有资产是供销合作社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供销社为“三农”服务的实力保障。健全和完善社有资产的组织管理体系,实现社有资产的优化配置和高效运营,确保社有资产保值增值。要进一步加大社有资产经营管理力度,多渠道地提高资产经营效益,研究资产经营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调整经营格局,使资产经营收益达到最佳效果,今后五年资产经营收益力争年均增长2%以上。

  7、推进行业协会建设。

  行业协会是供销社为农服务的重要载体。一是要依托主营业务和龙头企业,加快发展行业协会,积极拓展服务范围,强化行业自律,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和运行机制,协助政府部门开展政策、法律咨询服务和市场信息,组织开展相关培训等工作。二是推进行业协会的建设和作用发挥,在农资、再生资源、农产品经纪人和农副产品等传统优势领域,发挥制定产业政策、行业规划、产品标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三是积极参与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开展种养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民经纪人、农民实用技术技能、合作经济组织领办人培训。

  到2017年底,力争完成农资、农产品经纪人、茶叶协会等3个行业协会的组建,举办各类涉农培训30期,确保完成涉农培训5000人次。

  8、夯实基础,健全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

  一是要增强县社机关的服务功能。要进一步理顺体制,认真履行指导、管理、协调、监督、服务、教育培训等职能,要切实履行社有资产所有权代表的职责,做好社有资产的运营、管理和监督工作,加强对闲置、低效资产的综合开发,提高资本运作水平,加快由单一管理型向经营管理服务型转变。二是要完善供销合作社基本制度。从有利于发挥供销社组织特性和服务职能、有利于行使社有资产所有权和监督权出发,加快健全供销社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供销社基本制度建设,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建立社员代表大会制度,完成理、监事会设置,实现健全组织、完善制度、推进事业的要求。三是要建好供销社队伍。要开展各种教育培训、岗位轮换,基层锻炼等多种途径,提高供销社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一线工作人员的素质、专业技能和驾驭市场、参与竞争等能力。要大力实施“人才强社”战略,抓好培养、引进、使用、激励人才各项工作,培育造就一支甘于奉献、勇于创新、善于开拓的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

  (三)工作保障

  1、加强领导,为全面落实规划提供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着重抓好党组织建设,探索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抓好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年轻干部的培养,有效改善企业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与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构建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形成以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反腐工作机制。

  2、争取支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供销合作社工作是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供销合作社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一要主动汇报。要把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作为开展工作的重要前提,要多请示汇报、多沟通协调,积极把供销社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领导视野、摆上整体工作议程,成为党委、政府领导为“三农”工作的得力助手。二要积极争取。为推进供销社改革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均陆续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供销社要主动争取政策、争取资金和项目,落实好有关优惠政策,妥善处置历史遗留问题,维护供销社的合法权益。三要落实资金,通过自筹资金和政府支持,建立供销社为农服务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等,更好地发挥供销社服务“三农”的带动作用。

  3、依法治社,促进供销社安定和谐。

  把依法治社作为促进供销社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完善财务、投资和风险控制机制,加强社有资产的内部审计监督,要定期开展社有资产的审计,了解资产运营情况。通过资本运营和监管、合理调整社有资产的布局和结构,努力做强做大,不断增强供销社经济实力,更好地为“三农”服务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健全安全生产、劳动用工等管理机制,培养经营管理者的诚信守法、依法经营、依法办事的观念,促进供销社和谐稳定。

                  岱山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二〇一三年六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