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921002641549N/2021-72319 生成日期 2021-03-01
发布机构 长涂镇 文号
组配分类 乡镇政府工作报告 主题分类
2008年长涂镇政府工作报告
信息来源: 长涂镇 发布日期: 2008- 03- 22 16: 53 浏览次数:

(2008年3月20日在长涂镇的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刘世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长涂镇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07年工作回顾

2007年长涂镇积极贯彻“打造富强岱山,构建和谐岱山”这一战略目标,把握建设海洋经济强镇这一主题,稳定发展渔农业,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大力发展临港产业,着力抓好海洋运输、临港工业、海水养殖、港口物流、海岛旅游五大兴镇产业,全面推进四个文明建设,努力实现长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跨越式发展。通过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社会各业健康发展,2007年社会总产值达到8.96亿元,比上年同期的5.03亿元增长77.9%;实现财政总收入1558.07万元,比上年同期的1108.03万元增长45%,实现地税收入1161.73万元,比上年增长38%(不含金海湾税收),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全镇的劳均收入为28716元,人均收入达到9572元。

一、临港工业飞速发展,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

经贸海运量质并举。2007年全镇工业产值4.2亿元,比上年增300%。全镇工业销售产值4.18亿元,产销率达99%,家庭工业产值4614万元,户数756户,从业人员980人。完成工业性投入13.7亿元,其中舟山金海湾船业有限公司13.3亿元,舟山龙辉船舶修造有限公司400万元,海水淡化厂3300万元。2007年全年工业经济的主要增长点是舟山金海湾船业公司的自制设备产值1.3亿元和修造船产值2亿元。金海湾公司800吨龙门吊启用,50万吨级船坞围堰项目成功爆破,2号船坞投入使用,到目前已经修理各类船只6艘,7月1日正式点火生产,2艘11万吨级船舶进坞搭载,标志着金海湾公司从推进工程建设转变为正常生产运行。海运企业已开始打造两艘5000吨级船舶,舟山龙辉船厂投入240万元建成30吨龙门吊。

服务工作积极开展。全力协助舟山金海湾船业有限公司做好项目的征地和申报工作,做好后勤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服务工作,重点配合做好了3.5万伏海底电缆敷设、金海湾生活区建设及110KV输变电工程征地等前期工作;完成长涂5000吨/日海水淡化厂建设以及道路铺设;长涂自来水厂完成扩容工程,生产能力提高到6000吨/天;着力推进风电项目,配合上海琥珀公司做好风电建设的前期服务工作;投资1000万元的三星级标准宾馆项目基本完成;双剑涂围垦工程进展顺利,已围填2000米;一级群众渔港港南段1000米石渣回填已完工,港南新建渔业码头打桩已完工,完成港南非标海塘工程量的60%;启动110KV变电所前期工作。启用大浦口交通码头,缩短与本岛的水路运输时间,开通长涂至三江的车客渡航班,加密长涂至岱山本岛和定海的航运班次;启动大浦口交通候船室建造,交通动脉的发展拉动长涂经济快速发展。

二、渔业、水产业稳步发展,生产制度进一步落实

加强对渔业生产的管理和服务。适时引导渔民调整捕捞结构,培养新型渔民,大力推广科学技术,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制度,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了“三渔”的稳定发展。2007年全镇共有131个生产单位190艘船只投入渔业生产,全年累计渔业产量3.45万吨,渔业产值2.1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渔业产值上升9%。其中对拖平均产值170.45万元,最高产值278万元。单拖平均产值65.32万元,单拖最高产值88.3万元。帆涨平均产值135.78万元,最高产值217.9万元。深水围网平均产值110.28万元,最高产值167万元。全镇渔民劳均净收入约29246元,渔民人均收为8776元。全镇养殖总面积为4150亩,其中围塘养殖面积为3250亩,滩涂面积为600亩,网箱面积为300亩。共放养贝类苗种490吨,放养虾类苗种810万尾,放养梭子蟹苗500kg。东剑育苗厂共繁育对虾苗种8000万尾,收到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07年销售养殖产量2000吨,产值3500万元。出台优惠政策为渔民配发安全帽、为渔船配备卫星电话,为渔业合作社配备电脑;加强船管站职能工作;认真做好伏休管理工作,做到早宣传、早发动、早落实,狠抓“船进港、网入库、人上岸、证集中”四个环节;做好渔业 “双转”工作,2007年全镇减少渔船3艘,减人10人,完成减船、减人任务。

三、农林牧业持续增长,水利设施进一步完善

海岛特色农业成效明显。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多方位开发长涂效益农业和园林产业。2007年全镇农业总产值879万元,农作物种植面积2659亩,其中蔬菜种植面积1788亩,其它种植面积871亩。加快港南蔬菜基地建设,出台每只2000元的补助政策扶持蔬菜大棚发展,目前共发展大棚48只;完成省粮食直补资金;完成春季动物防疫工作;落实专人接种,免疫鸡2049只、羊324只、鸭740只、猪126头、牛3头。

村镇工作扎实推进。圆满完成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做好全镇土地资源、水资源调查。进一步完成二轮土地延包工作,做好农业政策性保险工作的调查摸底工作。完成长西片土地征用、青苗赔偿和坟墓拆迁工作。建成汽车冲洗站。环卫一体化逐步实施,环卫中转站已于8月20日动工建设。建成占地1500平方米的长涂镇渔港文化广场,便民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已结顶,做好群众避台场所选址建设。协助做好《长涂镇城建总体规划和土地控制性详规》编制工作。配合做好倭井潭至石柱岙县级公路的设计、测量工作。港南、东剑社区2.2公里通村道路完成路基施工。妥善做好土地基层基础管理工作,完善办证制度和土地管理登记制度,2007年我镇共受理土地申报15起,办结15起;受理房屋翻建4起,办结4起;受理土地登记申报130起,已办理125起;受理土地转让20起,办理14起。查处乱搭乱建10起,受理10起,强制拆除1起。

水利设施加快建设。完成港南1公里标准河道和1.5公里清水河道建设;中段1.5公里标准河道完成设计;大岙水库于6月8日动工,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0%;东小岙水库完成“千库保安”工程招投标工作;完成大沙河水库、杨梅坑水库地质钻探勘测;完成大沙河水库初设会审上报省厅;完成东剑岙底水库的维修,解决了社区群众的饮水问题。

绿化环保逐步好转。做好全镇植树造林整体规划,已基本完成港北地区15—30度山坡地植树造林工作;做好镇区公路两侧的绿化工作;做好生态公墓的建设与绿化,制止山头白化。深入开展全民造林运动,通过植树造林,共完成重点公益林400亩,平原绿化2.4万平方米,并做好生态公益林保护,全镇5.4万亩林地已进入生态公益林保护区域,加大森林的看护和防火力度,重点抓好春节和清明期间的防火集中管理。

四、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文化事业进一步活跃

有序推进全镇渔农村住房保险工作,全镇共投保3892户,参保率占全镇总户数的80.25%,圆满完成县下达的任务指标;长西社区被评为市级基本小康社区,并被列入小康社区乡风文明示范试点社区;顺利通过长西一村、倭井潭村整治村考核;认真做好低保动态管理和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全镇共有低保家庭户共125户223人,做到应保尽保;落实残疾人免费过渡,建立健全“五保”供养长效机制达100%,组织“5.17”助残日残疾人真情回报社会一条街服务活动,做好敬老院管理工作;为15户危房户落实12.6万元危房改造资金,共发放各类救助金34.8万元;加大对教育的扶持力度,2007年全镇以创建“省教育强镇”为契机,出台了《岱山县长涂镇教育奖励实施方法》的政策,努力形成全社会尊教、重教的良好氛围,2007年我镇顺利通过“省教育强镇”的考评;同时我镇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发动全镇干部为教育捐款,全镇募集资金252.69万元;进一步加大社区卫生服务投入,抓好新一轮全镇新型渔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全镇参保人数8559人,参保率达94%,超额完成县级定量任务;进一步做好献血工作,2007年全镇献血人次达133人,超额完成指标任务;抓好第二批次渔农民健康免费体检工作;基本建成东剑老年人公寓。

针对长涂船舶工业发展需要,以社区教育学院为依托,以成人教育为培训平台,做好各类技能培训工作。全年累计培训15期,培训渔农村富余劳动力1349人,其中渔船人员培训632人、金海湾特种行业培训717人。新增就业200人,其中二、三产业就业90%以上,签订1年以上合同50%以上。切实抓好镇科协工作,举办了二期科普宣传活动。

努力繁荣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配合做好第三届中国海洋文化节踩街活动,参演的《跳蚤舞》再获好评;举办岱山县“金海湾船业杯”迎春门球赛和 “和谐新农村,健康新起点”广场文化周活动;组织开展社区文体活动,在伏休期间组织开展“一个社区一台戏”活动;组织文艺小分队开展送文化下乡、下军营、进重点工程,组建社区健身操表演队5支162人;在市第五届乡镇、村门球联谊比赛中,长涂镇代表队获得第一名;参加2007全县特色文化建设迎春文艺展演,获优秀创作奖1项,创作奖2项,优秀表演奖1项,组织奖1项;编排参加全县“魅力青春,舞艺大赛”,我镇涂鸦作品获县“魅力新农村”涂鸦大赛一等奖。

落实计生工作目标管理,完善责任状和计生考核办法,抓好各类计生培训宣教工作,健全计生组织网络,督促金海湾配备8名计生服务员与协管员。进一步抓好计生服务和落实计生奖扶工作。做好渔农村计生奖扶对象摸底上报工作。完成省计生委下达的三个点生育率抽样调查工作。组织开展“5.29”计生系列活动。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机制,共登记外来育龄妇女773人,清理计外怀孕流动人口63人。进一步做好计生宣教、培训、优质技术服务工作。

五、综治工作大力开展,平安长涂创建进一步实现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要素”,高度重视对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进一步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机制,逐级签订综治责任状,层层落实社会维稳工作。定期召开综治、司法联席会议。加大对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全年发生刑事案件51起,破获30起,打击处理16人;发生治安案件53起,破获51起,治安处罚126人。不断深化社区矫正人员和两劳归正人员的帮扶工作,青少年犯罪案件保持零增长。全镇未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事件和案件。

广泛开展平安家庭、平安社区、平安校园、平安星级船等系列创安活动,2007年度我镇再次被授予县级平安乡镇称号;高度重视镇综治工作中心和新居民管理服务中心建设,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开展全镇外来人员大普查工作,评选了长涂镇首届“可爱的新居民”;完成市级规范化司法所建设任务,开展司法行政服务重点工程专项经营工作,成效明显,深受企业好评。

强化安全管理,与全镇各社区、工矿企业、海运企业及服务行业签订了安全管理责任书;协助全镇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台帐;重点实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切实做好“二豆”制品的专项整治;在全县率先成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站,加强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投入3.3万元,在镇区及主干道安装限速、慢行、禁止停车、广角镜等交通警示标志20套,示警桩46根,减速带100米,停车位标志线45米,保障了群众正常的生活与交通秩序;注重船舶安全,进行船舶违章搭客综合大整治,严格控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专项大检查活动;继续加大对各企业和服务项目等部门的安全检查力度;对金海湾等船舶企业加强检查监管力度,认真做好抓培训、抓检查、抓落实的“三抓”工作,已进行3次专项检查,提出了30多项整改措施;狠抓渔业生产及安全管理,深化和完善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渔业生产重特大事故报告制度及生产船只动态报告制度,强化检查监督力度,做好船只及人员的保险工作。

一年来,我们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人民团体的监督与支持下,以及驻军部队官兵的热情参与和大力配合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此,我谨代表镇人民政府向给予我们支持与监督的各位代表,向所有关心、支持长涂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2007年政府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为今后长涂发展打下了基础,增长了我镇可持续发展的信心。但在回顾工作,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清醒地看到,我镇经济社会事业发展面临的紧迫形势,以及工作中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随着人流量和车流量的增加,使镇区环境卫生问题比较突出,镇里已经加强了环卫力量的投入,建立洗车站,加大了镇区的清扫力度,但与经济的发展和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2007年登记的长涂外来育龄妇女有773人,而且居住比较分散,这对计生工作带来新的问题,提出更高的要求;人口流动量的增多,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各类治安纠纷案件也逐步增加;同时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还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要求;文化娱乐、教育卫生等设施配套跟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还需完善。这些困难和问题,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下决心加以解决。



二、2008年的工作安排

2008年是党的十七大召开后的开局之年,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之年,因此,我们必须充分估量形势,立足长涂实际,把握发展大势,乘势而上,为实现新跨越、建设新农村而不断努力。在新的一年里,政府的工作思路为:大力发展临港产业,稳定发展渔农业,做强做好船舶产业,实施推进蔬菜基地、培训就业基地、渔业基地、综治稳定基地、老年公寓基地五大基地的建设,全面推进四个文明建设,努力实现长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跨越式发展。

2008年主要奋斗目标:全镇社会总产值17.1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力争达到21.1亿元,增长185%。其中:

——工业产值达到12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力争达到16亿元,增长400%。

——渔业产值2.09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

——农业产值达到923万元,增长5%。

——三产产值达到3亿元,增长20%。

——财政总收入1713.9万元,比去年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1254.67万元,比去年增长8%。

——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全镇渔农民劳均收入3万元以上,人均收入1万元以上。

从今年的发展形势来看,确实这些目标是积极的,有一定的基础,但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我们要精心筹划,全面安排,突出重点,从而把长涂建设成为经济总量大,产业结构优化,综合实力强的全市海洋经济强镇。

一、全面促进全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08年我镇在稳定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发展工业,继续坚持“工业强镇”战略不动摇,全力推进工业现代化建设进程。要从做强做好临港工业的战略高度出发,紧紧咬住船舶修造业,全力为金海湾生产经营服务。坚定不移的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推进舟山金海湾船业公司15万吨和10万吨姐妹坞在6月份按期投入生产。协助金海湾做好人员安全操作技能培训,加强生产过程的衔接与磨合,使船舶生产制造尽快走上正常轨道。确保1艘11万吨散装船能于今年底按期交付。全力服务北区的建设进度,力争7月份完成20万平方米的厂房建设,并投入使用。着力推进风电项目,做好风电资源的开发。完善服务手段,继续跟踪风电测量的后期工作,配合上海琥珀公司做好风电建设的服务工作。推进大长涂风电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大长涂开发做好电力配套准备。继续稳定渔业。加快发展高效渔业,进一步探索生产管理体制创新,继续健全和完善渔业专业合作社等生产经营模式,探索走公司化、社会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着力发展高效生态渔业,做好养殖生产指导服务工作,为现代渔业基地建设打下基础。大力发展种植业。针对目前菜场供给不足的问题,发展蔬菜种植和家禽饲养,为菜蓝子工程配套。调动农民与养殖户的积极性,提供品种丰富的食物。加大服务力度,走科技兴农之路。利用我镇现有的资源优势和较好的生态环境,积极开发海岛特色农业,大力发展效益农业,以实现农业发展新突破。重视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做好水改旱农业改造工程,改善排涝、灌溉设施,加快发展有机生态农业,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引导鼓励发展三产。重点工程的快速推进,带动了人流、物流、资金流,有力地促进了三产发展。因此要抓住机遇,鼓励群众发展三产,加大餐饮、服装、小商品和服务业的发展,使更多群众投身于三产服务业,推进集镇的繁荣。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业。逐步形成集渔业、休闲、旅游、娱乐为一体的新兴产业格局。充分发挥港、景、岛、渔等海洋旅游文化内涵,逐步推出海陆养殖垂钓、休闲渔业生产体验、观光浏览、渔村休闲度假等类型的旅游风情,以精品和特色展示长涂的海洋文化和海岛风光魅力。继续发展海运业,目前长涂镇的海运总吨位达到4.37万吨。又有2艘5000吨级的船舶在建,预计将在4月份下水,在此基础上,动员海运企业在2008年建造万吨级货轮,使长涂的海运规模再上一个台阶。认真做好选商引资工作。抢抓机遇,坚定不移地把选商引资作为实现长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汇集本镇资源优势项目和优惠政策举措,加大选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渠道进行推介,着重做好“一厂两区一港”项目的选商推介工作。大力发展船舶配套产业。推动龙辉船厂2万吨级船台项目的引资工作,使长涂的造船工业体系更加全面完善。积极争取小长涂西鹤涂船配工业园区建设,依托金海湾船舶修造企业,大力引进一批船舶配件企业,努力形成我镇东北部船配工业基地。做好大长涂双剑涂围垦区块项目的推介选商工作,为大长涂的开发打好基础。做好长涂岛东部海域大型港口资源开发的推介工作。

二、继续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力度。

在2007年做好基础设施配套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力度,完善基础设施配套。2008年继续确定为长涂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年,为金海湾的产能释放及以后大项目的引进与落户提供保证。大力完善长涂镇总体规划,力争在“水、电、路、渔港设施”四个方面全面提升长涂镇的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为今后长涂发展打好基础。做好水源供应配置。完成岱山本岛至长涂的海底过港管道建设,完成大岙水库的后期建设,完成东小岙水库 “千库保安”工程建设工作,完成大长涂岛“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同时逐步进行全镇的管网改造,确保群众能喝上放心的自来水。做好电力供应配置。加快建设35KV变电所建设;提前实施110KV变电所工程;协助金海湾公司做好3×1.2万千瓦发电机组的安装建设,全面解除电力瓶颈制约。做好交通硬件设施建设。完成倭井潭—石柱岙的交通道路建设,缓解镇区交通制约;做好长西大浦口区域的开发建设,重点协助做好大浦口交通码头的候船楼工程及广场等附属设施建设;配合做好小长涂——大长涂的车渡码头以及候船室的建设启动工作,全面缓解大小长涂交通的制约。做好渔港建设。充分利用长涂港两岸的岸线资源,做好一级群众渔港与港南非标海塘建设,全面解决长涂港两岸的船舶停靠问题,带动一港两岸的快速协调同步发展。做好蔬菜基地建设。全面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加快港南蔬菜基地建设,大力扶持蔬菜大棚发展,继续实行每只蔬菜大棚补助2000元的优惠政策。强化对全镇果品蔬菜种植基地农产品的质量监控,拓宽我镇农产品的销售空间,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三、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让广大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积极推进群众就业,促进群众增收,繁荣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发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建设海岛和谐社会。切实解决群众就业。以培养“新型渔农民,服务当地经济”为工作目标,切实提高群众技能,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加强劳动力资源就业平台建设,做好渔区劳动力的就业推介工作。以社区教育学院为依托,以成人教育为培训平台,创建就业培训基地,做好各类技能培训工作,走出一条乡镇技能型人才培训的新路子,2008年重点做好两项培训工作。面向渔农民做好转产转业培训工作;面向金海湾做好企业职工上岗培训。举办种养殖、加工类、旅游休闲渔业、家庭工业、船舶服务业、船舶特种作业等各类培训班,切实增强渔农民的就业和再就业能力,促进居民群众技能素质的提高,增强群众创收水平。加快绿色生态长涂建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完善中心渔港绿化配套,完成大浦口交通码头公路沿线两侧600米绿色长廊建设,实施东剑100亩退耕还林工作,建成港南标准农田2000米防护林。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加大护林员管理力度,切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全面实施封山育林,加快新一代松林保护与利用试验研究。做好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做好新农贸市场建设工作,全面缓解群众买菜难的问题;做好长涂交警中队办公场所建设,全面整治长涂的交通环境,保障群众交通安全;做好环卫所办公楼建设,环卫中转站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提升长涂的环卫整治能力,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加大文化设施投入。做好中心幼儿园建设,提升幼儿教育硬件;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师资结构,更新教育手段,采用多种教育结合的培训方式,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改善群众的文化娱乐设施,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凸现渔村、军营、校园三大文化特色,广泛组织开展社区群众性节假日文娱体育活动,努力发展广场文化、企业文化(金海湾)、家庭文化,组织具有社区特色的文化活动;加强科普网络建设,发挥远程教育系统和农民信箱作用,做好科普和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建设农村信息化普及推广平台;加强社区信息化、制度化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社区工作。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继续实行新渔农村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以奖代保制度;完善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长效机制;探索完善低保边缘家庭的救助办法,深化机关干部结对帮扶活动;做好年度征兵工作,关心老年人和残疾人,投入50万元建设长涂第二敬老院,建好老年养护示范基地,探索社区养老的新模式;改善渔农村群众住房保障,保护居民生活环境;抓紧抓好全镇渔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开展渔农民健康免费体检工作;进一步做好献血活动工作;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重大疫情防治力度;加强统战工作,坚决取缔非法宗教活动场所;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老龄、老年体协、科协 等群众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好档案、统计工作;创新计生管理工作机制,健全计生服务管理体系;重点抓好金海湾船业公司外来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工作。做好综治与安全生产工作。加大社会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工作力度,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创建综治稳定基地;继续抓好全镇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加大对渔民的安全知识培训工作;做好全镇企业的全员培训工作,加强道路交通、船舶安全、控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强暂住人口管理,做好新居民管理服务工作;落实综治进民企工作机制,建立企业综治工作室;加大对矛盾纠纷、安全生产隐患的监督和调处力度;实行社区信访代理制,加大信访排查力度和信访化解速度,有效做好稳控工作,确保我镇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同步共进,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扎实开展村(社区)级换届选举工作,提高渔农村基层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继续深化机关效能建设,打造廉洁高效机关,狠抓干部队伍建设,创新考核机制;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服务基层,真心实意地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类实际问题,切实提高驾驭全局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不断强化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切实将政府职能转到制定政策、优化环境、抓好服务上来,以更强烈的危机感和只争朝夕的发展意识,狠抓各个时期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顺利推进全镇各项中心工作的落实和开展。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我们感慨万千,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打造海洋经济强镇的新蓝图已经绘就,长涂新一轮的发展号角已经吹响,时代的要求召唤我们奋勇前进。宏图凝众志,重任催奋进。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依靠全镇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同心同德,奋发进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长涂经济社会的新跨越而努力奋斗!